两极反转,列宁为鞑靼人建国自治,斯大林却差点将鞑靼人灭族

苏飞说国际 2023-10-01 08:42:00

自金帐汗国以来,鞑靼人一直是克里米亚的原住民,在被俄国吞并后,经过几次迁徙鞑靼人仍旧占克里米亚总人口的一半以上,另外俄罗斯族占30%,乌克兰族占18%。

1921年,列宁为了消除鞑靼人对苏维埃的抗拒,顺便为自己的「民族自决」政策代言,宣布以鞑靼人为基础建立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将鞑靼语和俄语并列作为当地官方语言,并鼓励他们发展民族文化。

鞑靼人不会想到,这是他们在苏联地位最为优越的时期。

因为在斯大林上台后,鞑靼人却落了个全族流放的下场,差点灭族。

列宁的克里米亚政策

在20世纪初,俄罗斯发生了一系列政治变革,其中十月革命的成功标志着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在这一时期,列宁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其中一个政策涉及到旧帝国的各个民族,即「民族自决」政策。

「民族自决原则」是指处于外国奴役和殖民统治下的被压迫民族有自由决定自己命运、摆脱殖民统治、建立民族独立国家的权利。

但独立可以,必须是建立苏维埃政权。

不管如何,对于这块冻土上受尽俄罗斯帝国折磨的各民族而言,名义上的独立也是独立。

列宁上台后,他积极倡导各民族之间的平等和团结。

这一理念反映在他的政策中,其中包括对鞑靼人的政策。

列宁认识到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他支持各个民族的文化和自我表达。

这种政策不仅有助于苏联内部的和谐,还为苏维埃提供了国际上更为可信的形象,这对于新兴苏维埃国家来说至关重要。

其次,列宁关注了鞑靼人的经济和社会状况。

在他的统治下,土地改革成为了一项关键政策,允许农民占有土地。

这一政策对鞑靼农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他们能够摆脱封建制度的枷锁,拥有土地并改善生计。

这不仅增强了鞑靼人的社会地位,还推动了农村地区的发展。

克里米亚地区在列宁时代经历了一次积极的变革。

列宁建立了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赋予鞑靼人更大的自治权利,使他们能够管理自己的地区事务。

这种自治的推动,使鞑靼人能够更好地参与政治和决策过程,加强了他们的身份认同感。

此外,列宁还允许宗教自由,这对鞑靼人来说尤为重要,这一政策使鞑靼人能够自由地信仰和实践他们的宗教,增进了他们的宗教和文化自由。

列宁时代的政策为鞑靼人带来了一段相对繁荣和稳定的时光。

这也反映了列宁在建立苏联初期对多民族国家统一的坚定支持。

然而,鞑靼人的命运在斯大林上台后经历了彻底的逆转,

斯大林时代的苦难

尽管列宁时代为鞑靼人带来了一些积极的改变,但随着斯大林的上台,鞑靼人的命运经历了一场巨大的逆转。

斯大林实施了一系列残酷的政策,将鞑靼人置于前所未有的苦难之中,这一时期成为了鞑靼人民历史上的黑暗时刻。

首先,斯大林政权实施了集体化政策,这导致了大规模的饥荒。

农村地区的农民被强制集体化,而他们的农田和财产被国家征用。

这一政策的实施严重破坏了农村经济,导致了大规模的饥荒。

鞑靼人在这一时期遭受了巨大的痛苦,许多人饿死或面临严重的营养不良。

赶走饥荒后,鞑靼人又成为了政治迫害的受害者。

1927年,反对“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大清洗运动席卷克里米亚,5万鞑靼人被流放到乌拉尔和西伯利亚。

此外,斯大林政权对鞑靼文化和语言实施了严格的压制。

鞑靼文学、艺术和教育受到限制,鞑靼人被迫接受俄罗斯化的政策。

这种文化镇压剥夺了鞑靼人民表达自己的权利,也对鞑靼传统文化造成破坏。

最令人震惊的是,在斯大林统治下,鞑靼人经历了全族流放。

1944年,贝利亚对斯大林说,鞑靼人都是反骨仔,投降了德国人。

事实上,克里米亚的鞑靼人确实有与德军合作的,数量不过几千人。

但更多的人参加了苏联红军,甚至其中十几人被授予了苏联英雄称号。

但斯大林显然不像列宁那样对其他民族那么包容,他作为一个「大俄罗斯主义」者,连自己的家乡格鲁吉亚都能大肆打压,不要说非亲非故的鞑靼人了。

于是,鞑靼人的噩梦来了。

1944年5月,斯大林将暗通德军的罪名安放在鞑靼人头上,大手一挥签署命令:

「将所有鞑靼人从克里米亚驱逐,流放乌兹别克斯坦。」

1944年5月18日的凌晨,鞑靼人的家门被苏联军人砸开,他们因“背叛祖国”被驱逐,3.5万名苏联官兵、700列火车梯队参与驱逐活动。

短短三天内,25万鞑靼人被驱逐,其中3万名年轻人被发配建筑营从事体力劳动,12000人途中失踪(绝大多数是途中病死被遗弃),最终20万鞑靼人抵达乌兹别克斯坦。

两极反转的原因

为什么列宁和斯大林在对待鞑靼人的政策上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反转呢?

首先,列宁和斯大林分别处于不同的政治背景下。

列宁在苏联革命和内战的时期执政,面临了国内和国际上的巨大挑战。

为了保住脆弱的革命果实,巩固苏联的统一,列宁必须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哄着、求着各个民族的支持。

因此,他采取了一些政策来增强各民族的认同感和自主权。

相比之下,斯大林上台时,苏联已经相对稳定,国际威望也较高,对内外威胁有更大的控制力,因此斯大林可以更加强硬地对待鞑靼人。

其次,列宁和斯大林拥有不同的意识形态。

列宁主张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他认为苏联应该是一个包容各民族的联邦国家。

这种思想反映在他的政策中,包括支持各个民族的文化和自治权。

相反,斯大林追求更加集中的国家统一,试图消除多元文化的影响,以实现更强烈的国家统一。

总之,斯大林不装了,露出了「大俄罗斯主义者」的真容。

结语

在鞑靼人被驱逐出克里米亚后,斯大林采取了他惯用的伎俩,大规模迁移俄罗斯族人到克里米亚安家落户。

从此俄罗斯族人成为克里米亚的主要人口构成,克里米亚彻底成为苏联的地盘。

更让人感到可悲的是,1953年第二次出版的《苏联大百科全书》中,鞑靼人的痕迹被彻底抹除。

直到1989年,叶利钦签署法令,承认斯大林驱逐克里米亚鞑靼人的行为构成了种族灭绝。

鞑靼人终于被允许重返家园。

到了2015年,克里米亚半岛上俄罗斯人占60%,乌克兰人占约24%,鞑靼人仅占11%。

0 阅读:83
评论列表
  • DB
    2023-10-01 20:47

    斯大林从来没有掩饰过他是大俄罗斯主义[得瑟]

苏飞说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