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源,已赘述该篇文章结尾
“农夫与蛇”的故事,在非洲大陆上演了现代版。
中国花22年、砸60亿美元,帮尼日尔从“石油乞丐”变成“石油新贵”,结果刚准备收果子,对方就翻脸了:驱逐高管、查封账户、关停酒店,一套“白嫖”连招打得中企措手不及。
更气人的是,这国穷得GDP全球垫底,却敢对中国玩“黑吃黑”?
为啥中企总在非洲被欺负?
俄罗斯养雇佣兵护矿,中国为啥不学?
01尼日尔“0元购”中企
军政府的“吃相”有多难看? 2025年3月13日,尼日尔军政府突然向中国发难,要求中石油、津德尔炼油厂、西非石油管道公司的3名中国籍高管48小时内离境,理由是“外籍工资太高”“管理不本地化”。
更过分的是,直接查封资产,冻结炼油厂账户,直接掐断中企资金流;吊销中资阳光国际酒店执照,扣上“歧视经营”“税务造假”的帽子。
而在一年前,尼日尔更是向中石油借了4亿美元救命钱,但到期还不上,却直接掀桌子耍赖,现在竟然在“救命恩人”面前直接“插刀”,试图用“抢”抵债。

而且我们中国可是在尼日尔砸了46亿美元,建油田、炼油厂、2000公里输油管道,硬生生让一个内陆沙漠国变身石油出口国。
中石油项目贡献了尼日尔10%的GDP、12.5%的税收,还帮他们终结了汽油全靠进口的历史。结果军政府上台后,一边喊着“资源主权觉醒”,一边把中企当提款机,不仅提高分成比例、追缴1.3亿美元税款,甚至要求“管理层全换本地人”。
这操作,怎么看都像是借完网贷不还,还骂平台是黑社会的!
02尼日尔到底是谁?
简单粗暴的总结,尼日尔就是沙漠里的“穷矿主”。

尼日尔是西非内陆国,坐落在撒哈拉沙漠南部,75%国土是黄沙,连个港口都没有,运油得靠修管道到贝宁。 全国 2500 多万人口中,88% 信奉伊斯兰教,经济主要靠农牧业和铀矿开采,被联合国列为最不发达国家。

这里坐拥50亿桶石油、世界第四大铀矿,但很可惜的是工业基础为零,人均GDP仅500美元,文盲率70%,女性识字率7%。2023 年 GDP 仅有 168 亿美元,农业占比高达 47.81%。基础设施落后到啥程度?首都尼亚美连像样的酒店都屈指可数,中资阳光国际酒店成了中石油员工的主要落脚点,如今却成了 "莫须有" 罪名的牺牲品。

在1960年独立后,这个小小的国家竟然政变4次,2023年军政府靠政变上位,赶走法国驻军,转头抱俄罗斯大腿。
虽然当了大国的小弟,但是西方公司嫌尼日尔太穷、基建太烂,只想捞到好处,并不为这个国家的发展做出实质性的帮助,也只有中国敢接盘。
早在 1981 年,中国就与尼日尔签订协议,帮助开发蒂亚吉埃尔下垦区,200 公顷的土地上种出的粮食,养活了多少尼日尔百姓。几十年来,中国在尼日尔修路、建医院、搞农业,可说是出钱出力。

中国一带一路网数据显示,2023 年尼日尔从中国进口 3.24 亿美元商品,对中国出口 3.12 亿美元。看似数字不大,但对这个穷国来说,每一笔贸易都是雪中送炭。

中石油从2003年开干,在50℃沙漠里打井,建炼油厂、输油管,硬生生把“地质学家的噩梦”变成石油产业链。尼日尔总统曾夸中企是“发展引擎”,结果可笑的是军政府一上台就变脸。
明明中国是来帮它脱贫的。而尼日尔现在对恩人“劫富济贫!”
03中企在非洲为何老被“抢”?

通过这次的事件,很多人都开始质疑,为何中国企业在非洲总是“被抢”呢?
其实真正的原因,既有部分国家政局不稳的因素,也有少数人对中国投资的误解。尼日尔军政府这次的操作,更是将 "恩将仇报" 演绎到极致。

首先主要原因还是归结为他们的“政局比翻书还快”,非洲国家平均每5年一次政变,新政府上台就撕合同。尼日尔军政府为讨好民众,不惜炒作“中国人抢资源”,煽动民粹抵债。
而当地的法律更像是橡皮筋 ,尼日尔税务部门突然追缴1.3亿美元税款,理由竟然是军政府缺钱了!在没有真正法律不保护的地区,合同在非洲已经常被沦为“厕纸”,今天合法明天违法。

当法国被赶走后,俄罗斯瓦格纳雇佣兵进驻,表面上是 "安保公司",实则为俄罗斯的资源开采保驾护航,公然分走铀矿近50%收益。

面对着“子弹比合同好使”的俄罗斯团队,军政府不敢动俄美利益,专挑中国捏软柿子,主要是中国坚持 "不干涉内政" 原则,反而让一些宵小之徒觉得有机可乘。
除了俄罗斯采用雇佣兵的方式保护自己企业外,各国也是花样百出,法国在尼日尔驻军60年,反恐同时护矿,虽被赶走但影响力犹存,妥妥的一招“军事基地直接镇场”。

而美国则是培训当地军队,用无人机监控矿区,企业遇险直接联系大使馆派安保,一套“安全合作+情报网” 组合拳也让政府军不敢轻举妄动!
再看看中国, 讲道理、建医院、修学校三件套,妥妥的“唐僧式救赎”,比起来俄企的AK47架矿场,不服就干的风格,中国真是有种在非洲“献爱心”的精神。
现在看来,在非洲做生意,得备好三副药:降压药、速效救心丸和一本《孙子兵法》。
04中国为何不学俄罗斯养雇佣兵?

中国有句古话“人不热,莫要怪我不义”!既然 非洲的路子这么野,为什么我们不学学俄罗斯,也采用雇佣兵的方式?其实这个方法不是没有想过,但是不会使用的原因主要有三个:
形象包袱:兔子不玩“黑手套”!
中国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用雇佣兵等于自毁“发展中国家老铁”人设,外交成本太高。
法律风险:国际法不是吃素的!
联合国明文限制雇佣兵活动,中国作为五常得带头守法,否则西方立马扣“新殖民主义”帽子。
综合手段:软硬兼施更高效!
吉布提基地距尼日尔1300公里,解放军随时能投射力量,我们2024年曾横跨5000公里赴西非军演,来了一场真正的“秀肌肉”。
而事实证明,民间安保公司+本地化运营+舆论战,比单纯武力更可持续。所以对于有着055大驱傍身的中国,更擅长用合同和法律当护身符,不需要把机关枪夹在企业门口来“咋呼”。
05中企如何破局?
非洲的中企如何能破局?

如果说让企业“本地化”,应该算是一个好的解决方式之一,白说了就是:让利换安全。
多雇当地人,让管理层掺沙子,哪怕效率降点,总比被抢光强。
针对于投资高手的中国企业,更懂得风险对冲的道理,毕竟鸡蛋不能放一个篮子,学学华为“云淡风轻”模式,在非洲多国分散投资,避免被一国绑架,这样万一出现更严重的“兵变”需要“撤侨”,也不会遭受抬高的损失。

最后就是打好舆论战,讲好中国故事。既然有政府军或者西方媒体污蔑我们“资源掠夺”,那更是要多拍纪录片展示援建学校、打井抗旱,让非洲百姓知道“中企不是周扒皮”,毕竟现在已经不是做好事不留名的年代。
非洲不是冒险家的乐园,而是智者的棋盘,尼日尔这出戏,给中企上了一堂价值60亿美元的“风险课”。但退缩?不可能!中国需要非洲的资源和市场,非洲需要中国的技术和资金。
未来的博弈,不是比谁更狠,而是比谁更聪明,用法律捆住对手,用利益绑定伙伴,用文化赢得民心。
至于雇佣兵?咱的“武器”早就升级了:吉布提基地是盾,一带一路是网,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终极Buff。[给你小心心]
参考资料:凤凰网财经2025-03-18-《外媒:尼日尔要求三位中国石油高管离境 关闭中资酒店》
海外网2023-09-26-《法国被迫从尼日尔撤军撤大使,外媒:一句话,“法国非洲”结束了》
环球网-2023-08-03-《尼日尔局势持续紧张,多国公民撤离!》
新京报2023-08-01-《在政变、示威、武力威胁背后,多方势力搅入尼日尔乱局》
中国外交部-2024-10-《中国同尼日尔的关系》
观察者网2023-12-05-《尼泊尔要求俄罗斯不要招募尼泊尔公民充当雇佣兵,已有6人阵亡1人被俘》
环球网2023-04-27-《中国援尼日尔紧急粮食援助项目运抵交付》
中国石油报2023-03-22-《这些年,中国石油在非洲干成哪些大项目?》

凤凰网财经2025-03-18-《外媒:尼日尔要求三位中国石油高管离境 关闭中资酒店》

海外网2023-09-26-《法国被迫从尼日尔撤军撤大使,外媒:一句话,“法国非洲”结束了》

环球网-2023-08-03-《尼日尔局势持续紧张,多国公民撤离!》

新京报2023-08-01-《在政变、示威、武力威胁背后,多方势力搅入尼日尔乱局》

中国外交部-2024-10-《中国同尼日尔的关系》

观察者网2023-12-05-《尼泊尔要求俄罗斯不要招募尼泊尔公民充当雇佣兵,已有6人阵亡1人被俘》

环球网2023-04-27-《中国援尼日尔紧急粮食援助项目运抵交付》

中国石油报2023-03-22-《这些年,中国石油在非洲干成哪些大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