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尔斯国王戴上英王一生只会配戴一次的“圣爱德华王冠”。
73岁的英国国王查尔斯三世(King Charles III)的加冕典礼于5月6日登场,任务代号为“金球行动”(Operation Golden Orb),他是自1066年以来第40位在伦敦西敏寺(Westminster Abbey)举行加冕的英国君主,王后卡米拉(Queen Consort Camilla)也一同加冕。典礼上,查尔斯国王一共戴了两顶王冠,其中一顶“圣爱德华王冠”(St Edward's crown),是英王一生只会公开佩戴一次的王冠。
加冕仪式上,大主教会对查尔斯国王授予王冠,这顶是重达超过2.3公斤的“圣爱德华王冠”,该皇冠的名字源于虔诚的英格兰十一世纪君主忏悔者爱德华(Edward the Confessor),不过查尔斯戴上镶有444粒宝石的已非初始版本,而是1660年才重新打造的“紫王冠”。最初版本在1661年打造,但1649年英王查理一世(Charles I)得罪议会遭斩首,原版王冠随即被熔毁,直到他的儿子查理二世(Charles II)1660年复辟王室,才又重新为其加冕典礼铸造而成。
圣爱德华王冠最初超过2.6公斤重,被许多英王认为戴上后“头真的很痛”。
圣爱德华王冠有纯金的框架,并镶有红宝石、紫水晶、蓝宝石、碧玺等,价值不菲,只在英国君主加冕礼时专用。查理二世当年复辟重新铸造,1685年的詹姆士二世、1689年的威廉三世都曾戴上它进行加冕仪式,不过据悉重达2.6公斤的重量,让多位英王都认为“真的头痛”。
根据《The Court Jeweller》指出,到了1702年安妮女王(Queen Anne)时代至1902年爱德华七世(King Edward VII)时代,圣爱德华王冠只会在加冕典礼上“出现”,不再戴至君主头上,只保留象征感,例如1838年维多利亚女王(Queen Victoria)19岁加冕时,便是戴上较轻、逾1公斤的帝国王冠(Imperial State Crown)。本来,1902年爱德华七世曾一度决定在加冕典礼戴上这顶圣爱德华王冠,但他当时做手术后不久,在医生建议下还是放弃这个想法,改戴轻量化的帝国王冠。
1911年乔治五世加冕典礼前,王室决定为圣爱德华王冠“瘦身”,从2.6公斤减重至2.23公斤,才得以让后来的君主在加冕典礼重新戴上才让“一生仅一次配戴的传统”重新回归,查尔斯国王的妈妈伊丽莎白二世(Elizabeth II)也戴这顶王冠举行加冕仪式,如今儿子也延续此传统。
查尔斯三世接任伊丽莎白二世成为君主,同样配戴上“帝国王冠”。
已逝的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在1953年的加冕典礼上,也佩戴了“帝国王冠”。
加冕典礼过后,查尔斯国王戴上另一顶“帝国王冠”(Imperial State Crown),这顶王冠的重量相对较轻,但也有1.28公斤重,其上镶嵌2868颗钻石、273颗珍珠、17颗蓝宝石、11颗祖母绿,同样价值连城,被作为英国君主“工作用”王冠,在重要的国家级场合都会出现,如每年的国会开幕典礼等,此次他也戴着着这顶轻量化王冠离开西敏寺、巡游回抵白金汉宫。
查尔斯国王与卡米拉王后乘坐“黄金马车”进行加冕游行,自西敏寺返回白金汉宫。
这顶“帝国王冠”于1937年为乔治六世(George VI)所打造,以维多利亚女王(Queen Victoria)加冕时所配戴的皇冠为基础,镶嵌上皇室收藏的古董宝石,最知名的就是皇冠正前方的“库里南2号”(Cullinan II)钻石,这颗重达317.4克拉的美钻,切割自目前现知最大天然钻石原石库里南钻石,是1907年南非政府献给当时英王爱德华七世(Edward VII)的生日礼物;悬挂在皇冠拱顶交叉处的卵形珍珠,也有一说出自四世纪前伊丽莎白一世(Queen Elizabeth I)的耳环。
全程1.6公里的“国王游行”(The King's Procession),共出动4千名皇家骑兵护卫队、19个军乐队,场面壮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