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三国里,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第一代权臣,也是各路诸侯征讨诛杀的对象,他是令人厌恶的大殿无赖,也是行侠仗义的马路豪杰,他是残暴无情的杀人魔王,也是对下属礼待有加的伯乐相马,他就是三国有名的胖子董卓,为什么他会有着两张不同的面孔让我们慢慢道来。
董卓(?-192年5月22日),字仲颖,陇西临洮(今甘肃省岷县)人,董卓的父亲董君雅在担任豫州颍川郡轮氏县尉时,其母生下了董卓和董旻一对双胞胎,所以分别给他们取表字(旧时人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仲颖、叔颖。随着父亲从公务员岗位离职,董卓只能随父母回老家务农。董卓的家乡陇西临洮属于边塞地区,离少数名族聚集地比较近,那里常年摩擦不断,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当地民风十分彪悍,而且习武成风。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年幼的董卓也渐渐喜欢上了这种人与人之间对抗的运动,而且资质很高。经过多年的磨练,董卓兑现了自己的天赋,不光有着一把子力气,而且武艺也很超群,擅长佩戴两副箭囊,骑马飞驰时左右开工射术精湛。年少时的董卓,行侠仗义,慷慨大方,渐渐的有了一些名气,受到了羌族一些头领的仰慕,经常邀请他到部落游玩,一来二去和很多羌人建立了深厚的友情。知名度是有了,可大侠毕竟不是钢铁侠,好歹也是血肉之躯。从事这份职业基本上就是个公益活动,既没有什么固定收入也没有五险一金。认清现实后,董大侠只能暂时搁置自己的金庸梦,扛起锄头为吃饱肚子而辛勤耕作。由于许久未见,羌族的一些头领对董卓十分挂念,便来到他家中看望。董卓见朋友不辞辛苦远道而来非常激动,想要盛情款待一番。但现状却是伸手一摸口袋,压根无钱买菜,家中四处寻觅,只见耕牛一头。于是董胖子摸着耕牛安慰道:“不是我胖子嘴馋想吃酱牛肉,怎奈朋友面前不能失了礼数,今天就算我负你,若来生还能相见,你抚犁来我耕田”说罢!手起刀落老牛便一命呜呼了,去皮肢解后下入大锅,董卓又问邻居借来了几坛好酒。
大碗斟满酒香四溢,转眼之间酱好的牛肉也上了宴席,由于都是性格粗犷之人,小院顿时热闹了起来,众人猜拳行令推杯换盏,嬉笑调侃着奇闻异事。逍遥一夜后送走了朋友,到了第二天董卓发愁了,耕牛已经送进了五脏庙,地里的活怎么办?于是他拿起爬犁,把麻绳挂在自己身上下田耕地,一般人对于这样的体力劳动根本扛不住,但以董卓的身材和体貌,加之有武术功底,耕上一两亩地应该问题不大。虽说董卓身强体健可要是天天这么个耕法,再迎着酷热的三伏烈日,就算老牛附体说不定都会猝死在农田绿野之中,就在他快要拨打120急救之时,只见远方尘土飞扬,原来是羌族各部头领被董卓的仁义之举所感动,凑了上千头各种牲畜赶来要赠予董卓,从田野爬上来的董卓见状后只是咧着嘴傻笑不止。董卓成年后,就在陇西郡府担任官吏,负责地方治安工作,也算是子承父业。当时边界上的邻居很不友善,尤其匈奴族最为活跃,常年以打劫为生,使边界上的百姓天天生活在惶恐之中。凉州刺史成就,得知董卓是个将帅之才,便任命他为从事,负责打击匈奴的骚扰。虽然官不大,但得到提拔的董卓,干的那是相当卖力。由于从小就跟游牧民族打交道,很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和作战方法,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确立了这个优势后。没过几日,董卓首战便获大捷,斩杀俘虏敌军千余人。此战过后,董卓再一次得到了提拔,并州刺史段颎将其推荐入朝廷公府,由此一颗政坛新星冉冉升起。
汉桓帝执政末年,经过多年在朝中的苦心经营,董卓攀爬到了羽林郎一职,延熹九年(166年),鲜卑人入塞,与叛乱的羌人联合,再掀波澜入侵东汉边界。面对进犯,大汉朝肯定不会坐以待毙,于是拜张奂为护匈奴中郎将,羽林郎董卓出任司马,负责平定幽、并、凉三州的叛乱。永康元年(167年)冬,叛乱的联军攻打三辅,张奂派遣司马董卓、尹端出战,此二人果然没有辜负大帅的信任,犹如出笼猛虎冲向敌阵,属下士兵也是个个争勇向前,一波猛攻过后,便将联军首领斩于马下,俘虏敌军万余人。次年,平定叛乱的张奂班师回朝。由于董卓在这次平叛中的突出表现,得到了升迁官拜郎中,赏赐九千匹缣(双丝的细绢)。董卓并没有贪功,把全部赏赐分给下属官吏和士兵,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为什么他的军队战斗力那么强,因为董卓把眼光放的很远。他很明白由于时局的动荡,叛乱会不断的出现,而朝廷需要一个能稳定边塞的将领,只要他手里有一支强悍的军队,就不愁不能升官发财,所以他很会收买拉拢属下,也知道怎样提升鼓舞士气。在随后几年的征讨中,董卓展现了良好的军事素养,攻必克,战必胜。以至于陇西的羌人一见到董卓的旗号,就像老鼠见了猫一样,纷纷仓皇而逃。由于董卓把暴力美学发挥到了极致,使羌人彻底诚服于他,边塞终于恢复了暂时的平静。董卓也成为闻名陇西的风云人物,天天被路边社和吃瓜群众争相报道,热度不断,以至于不管是在官府,还是在民间,董胖子都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俨然成了整个陇西地区的扛把子,少数民族首领也都纷纷恭维依附于他。大批失意落魄的江湖侠客和地痞流氓纷纷前来投靠,使董卓的部队成分非常杂乱,他们显然不是为了报效国家,而是想乘着乱世发一笔横财,这也为之后洗劫洛阳埋下了伏笔。由于出色的军事能力,朝廷自然也是提携不断,董卓先后出任了,并州雁门郡广武令、益州蜀郡北部都尉、西域戊己校尉。在熹平年间,董卓被司徒袁隗征为掾吏,后任并州刺史、河东郡太守,可以说这时的董卓并没有反叛之心,只是想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但随着各地暴乱不断的升级他有了新的想法。
中平元年(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六月,北中郎将卢植由于平叛不利被朝廷罢免,改拜陇西红人董卓为东中郎将,成为冀州战区总司令。董卓放弃围攻张角据守的广宗县,而率主力北上攻打张宝据守的下曲阳县,这次军事行动让董卓差点丢掉性命,围攻两月之久也没攻克。八月三日,朝廷已经对董卓失去了耐心,令左中郎将皇甫嵩北上冀州,成为董卓的接任者,陇西扛把子则被罢免至廷尉受审,判“减死罪一等”,也就是死刑暂缓执行或者改为流放。由于汉灵帝刘宏在位时,大赦天下次数比较频繁。于是在十二月二十九日,董卓获得赦免,逃过一劫。可就在同一年的冬天,凉州又发生叛乱,北宫伯玉、李文侯、韩遂、边章等人以“讨伐宦官”为名,进犯三辅。董卓迎来了人生逆袭的机会,中平二年(185年)三月,朝廷令左车骑将军皇甫嵩领军出征,董卓拜中郎将为副。皇甫嵩打起义军确实不错,但打叛军是他的弱项,由于屡屡失利,七月被撤换。八月,朝廷又拜司空张温为车骑将军,接管三辅平叛事务,执金吾袁滂为副。董卓为破虏将军、周慎为荡寇将军。政府军与叛军在美阳县对峙,张温试探进攻后初战不利,于是召见董卓前来商量对策,但董卓却姗姗来迟,张温见董卓不把自己放在眼里,准备给他来个下马威,没想到董卓却耍起了陇西扛把子的威风,回怼了张大帅数句后,拂袖而去。参军孙坚见状,劝张温趁机除掉董卓,杀一儆百,以儆效尤。张温考虑出兵至此未尝胜绩,若因口舌之争再杀大将肯定会影响士气,而且还会造成董卓部队的哗变,叛军肯定会乘虚而入,后果不堪设想。所以没有采纳孙坚的建议,董卓幸运的再次躲过一劫。
转眼间进入十一月,某夜,一颗巨大的陨石坠落在叛军的军营里,砸死不少士兵,驴马受惊嘶鸣不止,因为不懂天文知识,叛军认为这是不祥的征兆,准备退兵。董卓得知此事后大喜,次日,董卓与鲍鸿对叛军发动了攻击,由于惊魂未定叛军抱头鼠窜,被赶来的政府军斩杀数千人。败回凉州金城郡榆中县。张温派遣周慎率三万人继续追击,董卓却看出叛军只是因为突如其来的意外,没有做好防备造成一时慌乱。而政府军虽然乘虚而入占了点便宜,但并未完全将其击溃,叛军还具备较强的作战能力。他对张温请令愿意接应周慎,以防不测。但张温却因董卓之前的蛮横无理心怀芥蒂,利用职务之便否定了董卓的请求,让董卓率三万人讨伐叛乱的羌人。这明摆着就是以权压人,但军令如山,陇西扛把子也只能面对现实,无奈领命出营。谁知董卓军在望垣县北被羌人、匈奴人层层包围,军粮损耗殆尽,形势十分危急。幸亏董胖子自幼在边塞长大,知道附近有一条大河叫渭水,于是瞬间计上心头,他让士兵在渭水中假装拦水修堤,对外宣称粮草已尽捕鱼充饥,实际上让军队快速从堤下通过。等叛军发现后,已经追之不及,从而全身而退。另一路追剿叛军的周慎,刚愎自用没有采纳孙坚提出切断敌军粮道的建议,结果自己的粮道反遭敌军切断,只能狼狈而归。张温派出的所有人马中,唯独只有董卓的军队毫发无损,屯兵于右扶风,这无疑实实在在的打了主帅张温的脸,虽然很疼但这也是他唯一的遮羞布。朝廷因功封董卓为斄乡侯,封邑一千户。
中平五年(188年),凉州叛军再起事端,重新攻入右扶风,围攻陈仓县城。十一月,朝廷启用了之前平叛失利的皇甫嵩为左将军,董卓为前将军,各领兵两万救援陈仓。董卓向皇甫嵩建议应急行军前去救援,而皇甫嵩却认为:“陈仓县城防备坚固,凉州叛军必然无法攻克,我军只需养精蓄锐,以逸待劳即可取得全胜。”不得不说汲取了上次平叛的教训,这次皇甫嵩对战局观察的确实很准。中平六年(189年)春二月,凉州叛军围攻陈仓县城已达八十多日无法攻克,将领和士兵疲惫不堪准备撤退。皇甫嵩抓住时机下令全军追击,此时董卓再次出面劝阻,他认为“穷寇勿追,归众勿迫”,但皇甫嵩则认为:“叛军是丧失斗志的疲师,而不是做困兽之斗的穷寇”。于是,皇甫嵩下令让董卓负责殿后,自己亲率大军追击,果然不出皇甫嵩所料连战连捷,斩杀俘获凉州叛军万余人。事实再一次证明皇甫嵩的判断又对了,而负责殿后的陇西扛把子,只能吃着主帅胜利的尘土,嫉恨的生着闷气。此战过后没过多久,灵帝得了重病,下诏拜董卓为并州牧,其下属军队转交给皇甫嵩,这摆明了要卸董卓的兵权。而董卓非常滑头玩了一个小花招。只接受职务任命,但不肯交出兵权,他上疏说明了理由:“我掌兵十年,身边的这帮兄弟跟我出身入死,感情很深厚,但我董卓绝对没有违抗圣意的想法,我乞求能带这帮兄弟去并州,镇守边塞为国尽忠”。见董卓耍开无赖,皇甫郦劝说叔父皇甫嵩趁机除掉董卓,皇甫嵩念多年共事感情并没有下手,只是将董卓不肯交出兵权的事上奏朝廷。于是,灵帝下诏问责董卓,这使董卓对皇甫嵩更加怨恨。最终,董卓只带走了五千人向并州出发,但是停留在河东郡就不走了,董卓是想观察洛阳的局势。他预感到灵帝病危,皇子年幼,若灵帝突然驾崩肯定会有大事发生。果不其然,四月,灵帝驾崩。大将军何进掌权,为了让权位更加牢固,何进与司隶校尉袁绍合谋诛杀宦官。而何太后不肯下诏,于是何进、袁绍便悄悄私招董卓领兵进京,以此逼迫何太后就范。董卓得知,立即动身。但是不久后何进又反悔,派谏议大夫种劭劝阻董卓进京。种劭在黾池见到董卓,要求董卓返回自己的工作岗位,董卓当然不同意,到嘴的鸭子怎么能让它飞了。不但没有退去反而入河南尹。迫于董卓进军的压力,攻破了何太后的心理防线,于是同意下诏罢免宦官。此时,董卓兵临洛阳城外,种劭出城劳军时再次要求董卓撤军,董卓指使心腹上前威胁种劭,种劭大怒,斥责董卓,言语犀利,字字诛心。由于理亏加之不想过早暴露自己的野心,董卓便率军西撤至离洛阳城二十里外的夕阳亭,准备等待时机入主朝政。
中平六年(189年)八月二十五日,宦官段珪等得知何进密谋要诛杀被罢免的宦官,于是先发制人,趁何进入宫的时候没有防备,设计将其诛杀,并劫少帝出逃。袁绍听闻何进被害的消息,勒兵反攻,悉诛宦官,死者达两千余人。所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董胖子目睹完两股势力的争斗,在最恰当的时机,带兵进入洛阳。至此,东汉王朝的大权,轻而易举的落在了董卓的手里,那个让世人唾弃的恶魔,开始了他拙略的表演。前面说过董卓的部队成分很杂,有胡,羌等少数民族雇佣兵,还有江湖侠客和地痞流氓,根本没有什么纪律约束,他们之所以听命于董卓,只是为了成为合法的强盗。进入洛阳后,在董卓的默许下,士兵公开在城中抢劫、强奸,称之为“搜牢”,搞得洛阳城中人人自危,百姓只能在屠刀下苟延残喘。洛阳城内搜刮的差不多了,董卓又把目光放到了城外,一天他派兵去阳城(今河南登封),百姓正在乡社集会,车水马龙相当热闹,贼军赶到,把正在集会的民众围了起来,然后将男人的首级全部砍下,挂在车辕之上,把妇女和财物装满大车,呼噪而还,声称击“贼”大胜,就像天下无贼里黎叔说的那句经典台词一样:“我最讨厌的就是你们这些打劫的,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确实,如此厚颜无耻的强盗世间少有,如此掩耳盗铃的剧情让人瞠目结舌,魔王董卓就此出世。
董卓得政后,杀何进的妹妹何太后,废少帝刘辩,拥立刘协为皇帝(献帝),出力辅政的董魔头自然也要捞点实惠,自己封自己为相国。不久又用毒药把废帝刘辩毒死,这个无赖将皇帝的性命都玩弄在自己股掌之间,更加自信的认为天下已没有人可以奈何得了他。虽然此时董卓达到了政治生涯的顶点,但也为自己的人生终点敲响了丧钟。董卓为了巩固自己对朝政的控制,一面血腥杀戮那些反对自己的人,一面更听从谋士李儒的计策,提拔一些有名望的人士,使之为自己所用,于是他启用荀爽、陈纪、韩融等为公卿,又采纳别人的推荐以韩馥为冀州牧,刘岱为兖州刺史,孔祐伷为豫州刺史,张邈为陈留太守,张咨为南阳太守。但是由于董卓轻率杀掉太后和少帝,引起士夫官僚的普遍不满,以至于他所任命的官员居然个个都来举兵反对他,这确实是比较尴尬的事。但他没有气馁,暗地里许诺吕布荣华富贵并认为义子,引诱三姓家奴杀害丁原,吞并了张辽等并州人的军队,董卓由此便掌握了洛阳所有的军权,实力不减反增。听闻大才子蔡邕因为仕途不顺被罢官后在家闲居,便有意请他出山。可蔡邕却看不惯董卓的暴行,不愿意屈节侍之。但董卓却拿出陇西扛把子的态度,以他全族人性命相要挟。蔡邕怕殃及家人,只好无奈屈从。董卓看到蔡邕前来报道心中甚是欢喜,放下自己骄横的架子以礼相待。三日之内,给其连升三级,把蔡邕提拔为尚书,后拜为中郎将。汉献帝迁都长安,又封为高阳乡侯。蔡邕在董卓当政之前一直郁郁不得志,数次被罢免,而且好几次人头差点落地。董卓对待蔡邕不光以高官厚禄拉拢,还能虚心听取他的建议。例如卢植在朝会上因废立皇帝事宜,公开怼了董卓一顿,使他这个陇西扛把子很没面子,气得罢会,便想故意找茬杀掉卢植。这时蔡邕出面劝谏,卢植才得以幸免于难;董卓一度想当“尚父”就是皇帝的干爹,也是蔡邕劝其打消了这个念头。失意半百的蔡邕,却跟着一个无赖实现了自己心中的人生目标。难怪董卓死后他会大哭,因为董卓确实是最懂他的人。
董卓可能还是觉得自己坏的不够出名,干了一件比较缺德的事,那就是盗墓,可他盗谁的墓不好,非要盗汉武帝刘彻的墓,而且还非常残暴,他派手下大将吕布把汉武帝的灵柩搬到破坏,可恶至极,吕布在盗取陵墓的过程中发现一卷黄绢上写着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子,不得生。董卓看后十分恼怒,千里草,十日子不就是董卓的名字吗?而且还说他不得好死,这下把董卓气的够呛,直接下令把汉武帝的灵柩拉到烈日下暴晒,盗人家的墓也就算了,骂你两句也是应该的,可你还让逝者不得安宁,那就离领盒饭不远了。由于董魔头反人类的行为,各路诸侯组成了一个联盟,推举袁绍作为盟主,意欲征讨诛杀董贼。然而,由于各路诸侯都打着自己的小算盘,静观其变等待他人出手,导致伐董行动只停留在了喊口号阶段。有怠工的自然也有干活的,长沙太守孙坚是少有敢于迎头痛击董卓的诸侯之一,阳人(今河南临汝南)之战孙坚斩杀董卓大将华雄,使董卓发现联军并非一群乌合之众。于是想以荣华富贵为诱饵拉拢孙坚入伙,谁知孙坚根本不吃董魔头这一套,斥退来使,为了表达自己讨伐董卓的决心,孙坚立下诛杀董卓九族的誓言。随着战局的推进,由于董卓的西凉军多在关中,自己手头上的这点士兵又不是的联军的对手,为了避其锋芒,身在洛阳的董卓下令迁都长安,带着洛阳百姓和献帝一道出发,顺便还焚毁了洛阳诸多历史建筑,把一座废墟留给了诸侯联军。董卓也走向了他人生的终点长安。
虽然董卓对吕布不错,但后者显然是个不老实的角色,小编我玩过不少三国智力游戏,吕布的忠诚度在游戏里一直很低,坐实了自己三姓家奴的称号。自从当了董卓的义子,吕布一直以来充当着贴身侍卫的角色,利用职务之便可以随意出入董府,一来二去跟董卓的侍妾有了私情。吕布一直很害怕东窗事发,恐董魔头知晓后,定不会轻饶自己。可后来因为一件琐碎的小事,年轻气盛的吕布出言顶撞了董卓几句,便惹得董魔头大怒下意识拿起手戟扔向吕布,幸亏吕布手脚灵活,避免了意外的发生,由此吕布认清了所谓义父子,不过是利益的结合体,根本没有什么实质的情感,心里怨气油然而生。这一切细微的变化都落入了,地下讨董联盟成员司徒王允的眼底,王允想除掉董卓的计划蓄谋已久,但在陇西扛把子的淫威之下,只能转入暗处悄悄进行,他一直在等待着机会的到来,很快通过地下情报网得知了吕布与董卓不和的消息,便想探清吕布的态度。由于王允和吕布同出并州算是老乡关系,经常在一起喝酒聊天,来往之间吕布对王允逐渐非常信任。某天吕布去王允家做客,王允设酒宴款待,酒过三旬心情烦闷的吕布,就把董卓之前朝自己扔手戟一事向王允倾诉了一番。听完吕布的苦水,王允觉得时机已经成熟,准备顺势拉吕布入伙。王允直接向吕布摊牌,准备让吕布入伙诛杀董贼。这种做法非常危险,成功的机率只有百分之五十,如果吕布只是发发牢骚还准备依附于董卓,那么王允和其团伙只能走上覆灭的结局,事实证明王允看人很准,把吕布的心态拿捏的恰到好处。吕布只是一介莽夫,内心世界比较简单,但他对周围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通过和王允的交谈,他隐约感觉到有一场大的变革即将到来,如今已知晓了全盘计划,加之他和董卓侍妾私通的之事,所以不仅没有被激怒,更没有打算把此事报告董卓,只是惺惺作态的说:“董太师是我义父,平时待我不薄,只是他最近更年期到了,脾气有点大随手爱扔垃圾,而且还砸到了花花草草,我也只是对他这种没有素质的行为进行了斥责。还顺带帮他分担了,由于妻妾太多不能雨露均沾的工作,我们的内心还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我怎么可以对他起异心呢?”吕布婴幼儿水平的演技,怎么能糊弄得了职场老江湖王允,于是他顺势说道:“你姓吕,他姓董,本来就没有血缘关系。他那是扔垃圾吗?明明是视将军性命如草芥?如念父子之情,儿子做的不对作为惩戒,应该是用鸡毛掸子而他是拿什么对待将军的?”此言一出吕布便不再犹豫,下定决心加入王允的计划准备除掉董卓。
初平三年(192)四月,汉献帝刚刚病愈,在未央殿准备大会群臣。作为维护会场秩序的权臣,董卓自然要亲自出席,侍卫的保护工作也是相当到位,层层安检,细致入微,陌生人根本无法近身。但只是看上去万无一失而已,侍卫队队长吕布已经成为讨董联盟的金牌卧底。这天清晨,董卓的队伍行至北掖门外,可董卓的马怎么也不肯再往前走,董卓感觉前方必有凶险,准备原路返还。可吕布却说,请义父放心,有我在看尔等谁敢造次。董卓平复了一下心情缓缓进门。正在他犹豫不决之时,埋伏在大门附近的骑都尉李肃,带着几十名勇士冲了出来,李肃直奔马车上的董卓就是一戟,但董卓朝服内有护心甲,只是胳膊受伤坠下马车。董卓大喊:“吾儿奉先何在?吕布应声而出,义子在此,说完便一戟给义父来了个透心凉。”这真是善恶终有报,天道好轮回。不信抬头看,苍天饶过谁。魔王董卓走完了他罪恶的一生,随着他肥胖的身躯渐渐瘫软,也拉开了三国鼎立的帷幕。
董卓死后全家被灭,上至九十岁的老娘,下至二、三岁的幼儿,无一幸免。董卓的尸体被扔到街头暴晒,数日后,朝廷见状,实在看不下去。于是就安排了一个小兵把他的尸体运走。但是这个小兵对董卓也是非常憎恨。到了晚上,就用一个大大的灯芯插在董卓的肚脐眼中,点起了天灯。董卓就被做成了一盏人油灯,这盏人油灯通宵达旦的点了好几天,尸体的大部分已经烧成灰烬,难辨人形。董卓原来的手下,念其旧恩,捡起剩余的骨头和残渣将其放入棺椁里安葬,但下葬当天狂风暴雨董卓的尸体也被雷电劈到,后面没有办法,只能将其棺椁里放入其他人的骨骸勉强安葬。埋葬董卓残骸的地方后人称之为“怪骨窑”,位于今天陕西的梅县。多行不义必自毙,董卓的结局也算是大快人心,他蛮横,他残暴,他嗜血,但他终究不是历史上留下恶名的最后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