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品金庸的故事,你会发现他十分注重“传承”二字。
尤其是在新修版的金庸小说里,他为了串联各部作品之间的关联,还新加入了不少设定,比如《天龙八部》中加入萧峰传功虚竹的桥段,《射雕英雄传》中就遥相呼应地写出了“虚竹代替萧峰传承丐帮武功”的设定。
毋庸置疑,金庸想写的不仅仅是一部又一部独立的作品,他的野心是要打造一个完整的武林,一个在不断传承的武林。
(张无忌、杨逍剧照)
然而这也是奇怪的地方,为了让丐帮的武功传承变得合理,他可以改动原著,可为何他却让明教这个传承了数百年的组织在《倚天屠龙记》结束之后就断了传承?
一、明教的传承
《倚天屠龙记》中的明教无疑是最强大的组织,不过多数人可能有所不知。
明教是在《倚天屠龙记》中正式登上舞台,却不是在倚天时代才崛起的。
张三丰就说过,这个组织早已存在了数百年:“魔教中人规矩极严,戒食荤腥,自唐朝以来,即是如此。北宋末年,明教大首领方腊在浙东起事,当时官民称之为‘食菜事魔教’。食菜和奉事魔王,是魔教的两大规律,传之已达数百年。”
其实在《射雕英雄传》中也提到了他们的事迹,比如当年创出《九阴真经》的黄裳就与明教有过一场大战,他就是被明教群魔杀败后隐居四十年,继而自创神功。
可见历代明教都十分强大,即便是没有阳顶天、张无忌这样强大的教主,他们也足以在武林中掀起惊涛骇浪。
既然如此,明教又为何会在《倚天屠龙记》结束之后就销声匿迹了?
(杨逍、范遥剧照)
正如前文所言,金庸十分注重“传承”二字,哪怕他从未写过《倚天后传》或者是《倚天续集》,但那《笑傲江湖》的剧情就发生在《倚天屠龙记》结束之后。
比如书中提到张三丰当年持真武剑荡平群魔,任我行也说过自己的吸星大法源自北宋年间的一位段皇爷。
这两个细节证明了两件事。
其一,金庸的各部作品都处于同一个世界观。
其二,《笑傲江湖》的剧情发生在《倚天屠龙记》结束后,毕竟书中有武当派,而且此时的掌门已不是张三丰。
既然如此,那此时的明教哪去了?
尽管此时江湖中又崛起了另一个组织日月神教,甚至那“日月”二字都像是“明”字拆开得来的,但很明显,二者有极大的不同,日月神教相对而言更为邪恶一些,明教则更像是一帮我行我素的“义士”。
所以基本可以确定,明教在笑傲时代已经销声匿迹了。
是谁把他们灭了?
二、悄然崛起的魔头
其实顺着《倚天屠龙记》的剧情读下来,就会发现无论是一开始的成昆,还是后来的汝阳王府,他们都谈不上是最大的反派,对于张无忌而言,真正的反派一直就藏在他身边。
不卖关子,笔者所指的那人就是朱元璋。
不论现实历史中的朱元璋是个怎样的人,至少在《倚天屠龙记》中,他是被塑造成了一个善用阴谋诡计的野心家。
他麻晕张无忌,又让徐达、常遇春等人说出那些模棱两可意思背叛张无忌的话,让张无忌对他们心灰意冷,继而选择让出教主之位,就足见这人的心机极深。
不过张无忌退隐了,就一了百了了吗?
(朱元璋剧照)
恐怕没那么容易。
朱元璋这人生性多疑,他连自己一同创业的班底都几乎杀得干干净净,对那些能够威胁他的存在,又岂能坐视不管?
因此金庸在原著最后一回中就提到了朱元璋后来镇压明教的事迹。
书中只道:“朱元璋派徐达带兵北伐,将元顺帝赶入塞外沙漠,蒙古人在中华所建的元朝就此灭亡。朱元璋倒还记得明教,将他所建的朝代称为“明朝”。但因明教维护百姓,朝廷官府便对其残杀镇压,时日既久,后世首领无能,明教终于也渐渐式微了。”
同时书中也提到,张无忌退隐之时是将明教交给了杨逍、范遥、彭莹玉等人代为管理,显然,朱元璋是不会放过这帮人的。
所谓擒贼先擒王,杨逍等人的命运多半都是被朱元璋的大明军杀死。
那张无忌的结局又是什么?
有人可能说他早已与赵敏一同归隐大漠,不再过问江湖之事了。
(赵敏、张无忌剧照)
你若这么认为,那就是不懂他了,张无忌这小子嘴上说着要与赵敏双宿双栖,其实内心从未定下来。
金庸在书末也提到,张无忌内心始终记挂着殷离、小昭、周芷若,那殷离爱的不是他,小昭远在波斯,多半是与他无缘了,但周芷若还在中原,周芷若也说过,张无忌过得十年八年就会想她,迟早会来找她。
只要张无忌在中原现身,就难免被朱元璋的耳目盯上,他被杀死,也只是时间的问题了。
三、无可奈何的结局
那张无忌有逆天改命的机会吗?
没有,金庸早已用自己笔下多个角色的命运给出了暗示。
比如《神雕侠侣》中的郭靖,哪怕他能守住襄阳一时,但只要他继续镇守襄阳,就注定难逃一死,因为襄阳城注定会被蒙古铁骑攻破。
又如《天龙八部》中,段誉那小子明明就是个恋爱脑的人,可最后却在当了四十年的皇帝后选择出家。
(张三丰剧照)
金庸为何要赋予这些主角如此悲剧的结局?因为融入了历史背景、历史人物的故事就是这样,必须还原历史事实。
所以即便朱元璋杀了张无忌、杨逍等人,张三丰也只能坐视不管,他也没法做出违背历史事实的事情。
当然,即便张三丰出手,也不是大明王朝的对手。
因此传承了数百年的明教会在倚天时代消亡,也是情理之中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