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最后一回很有趣,当然,笔者指的可不是梁山好汉们落得凄凉的结局很有趣,而是指作者对书中角色命运的安排十分耐人寻味。
那如同龙套般,几乎毫无存在感的“铁扇子”宋清最终不仅继承了宋江的爵位,甚至书中还提到他有个中了科举的儿子,当真是光宗耀祖了。
(武松、潘金莲、玉兰剧照)
这不免让人好奇,宋清这龙套都有后人,施耐庵为何不给武松留个后人?像武松这般强人,若有个“武二代”,不说青出于蓝,至少也不会太弱。
另外从传宗接代的角度来看,他为何要让武松这等英雄汉绝了后?
或许一切早有伏笔。
一、孤独终老
相对于那些在征方腊的途中战死的兄弟而言,武松的结局算是不错了,他只是断了一条手臂,之后便在六和寺颐养天年,一直活到八十岁才死去。
但转念一想,对于武松这等猛汉而言,断了一臂就好似猛虎没了牙齿,自断臂之后,他就再无曾经的那般心气,说白了,这比死了还折磨人。
可如果施耐庵给他一个妻子,再赐他一个后人,就算是让他重获新生了,毕竟有了孩子,也就有了希望。
(武松剧照)
然而书中只留下一句:“武松自此只在六和寺中出家,后至八十善终,这是后话。”
他没娶妻,从“假行者”变成了“真僧人”,就这么与青灯古佛相伴,度过余生。
所以武松是怎么想的?
二、怒斥嫂嫂
说来武松这人还真是有些女人缘的。
当初他打虎回乡之后,就被自己那嫂嫂潘金莲盯上了,而此时施耐庵的描述十分细腻,武松固然为人正直,但他也不是丝毫都没有注意到潘金莲的美的。
比如这段描述就很直观:“武松看那妇人时,但见:眉似初春柳叶,常含着雨恨云愁;脸如三月桃花,暗藏着风情月意。纤腰袅娜,拘束的燕懒莺慵;檀口轻盈,勾引得蜂狂蝶乱。玉貌妖娆花解语,芳容窈窕玉生香。”
很明显,武松不是那种不食人间烟火的傻子,他也有凡心。
只是他心中的道德不允许他爱上潘金莲,再加上潘金莲后来做出的那些事,难免让他对女人感到失望,所以这件事确实会给他带来一定的打击。
但还不至于寒心,因为在后续的剧情里,还有三位女子曾让武松动了真情,而你结合那三位女子的经历来看,就能理解武松选择孤独终老的原因了。
三、三位佳人
武松对哪三位女子动过情?
首先要提到的就是那“母夜叉”孙二娘。
其实武松与孙二娘的关系十分微妙,起初他们是将彼此视为“猎物”,那孙二娘是打算杀害武松,继而将他做成包子馅,而武松则早已看穿孙二娘的诡计,只等孙二娘动手,他就要反杀孙二娘。
(武松、孙二娘剧照)
结果他们二人却是不打不相识,在张青的一番调解之下,双方握手言和,还义结金兰了。
说武松对孙二娘动了情,自然不是男女之情,而是对兄弟姐妹的感情,后来孙二娘战死,武松就表现得十分痛苦,他是真心认可了这个姐姐的。
不过孙二娘却谈不上是什么好女人,她初登场时,施耐庵就明确提到她打扮得花枝招展,只为迷惑过路客,继而杀人越货,说她比那潘金莲更风流,一点儿也不为过。
第二个让武松动情的女子则是那张都监府上的婢女玉兰。
玉兰的容貌丝毫不输潘金莲,起初她登场时倒是一副人畜无害的模样,武松虽不说对她一见钟情,但也确实是有些好感,在张都监一番劝说之下,武松也答应做他的手下,其中有几分是玉兰的功劳,着实难说。
至少武松确实是开始做着日后娶娇妻,为张都监卖命的日子了。
可他没想到,这一切都是张都监的计谋,就连玉兰,也是张都监的帮凶。
(武松、玉兰剧照)
为何这么说?
道理很简单,武松被抓的那晚,玉兰也在一旁大喊“抓贼”,可她明明知道,这府上根本就没有所谓的贼,所以她此举自然就是为了引武松出来,她是知晓张都监的计划的,而张都监能把这等计划都交由玉兰来执行,可见他们的关系不简单,古代老爷与丫鬟之间的关系本就说不清,此时结合玉兰的所作所为,就更是说不清了。
接着看第三位女子,相对于前两人而言,这位女子或许都没给你留下太多的印象,因为她连个全名都没有,只知道她是张太公家的女儿。
是的,这人即是武松在蜈蚣岭救下的张小姐。
这张小姐是个怎样的人?
着实让人猜不透,因为武松初到蜈蚣岭时,就听到了那飞天蜈蚣王道人与女子嬉戏的声音。
说是:“只见松树林中,傍山一座坟庵,约有十数间草屋,推开着两扇小窗,一个先生搂着一个妇人,在那窗前看月戏笑。”
所以即便这女子与王道人不是两情相悦,至少她也是十分精于逢场作戏的,是个风流之人。
可后来武松却没杀她。
二人之间有这么一番对话:“那妇人道:‘奴有几颗头,敢赚得师父!’武行者随那妇人入到庵里,见小窗边桌子上摆着酒肉。武行者讨大碗吃了一回。那妇人收拾得金银财帛已了,武行者便就里面放起火来。那妇人捧着一包金银,献与武行者乞性命。武行者道:‘我不要你的,你自将去养身。快走,快走!’那妇人拜谢了,自下岭去。”
(蜈蚣岭女子剧照)
可见武松对她动了恻隐之情。
所以这些女子与武松不近女色有何关系?
很简单,这些经历足以让他对女人感到绝望,无论是随夫作恶的孙二娘,听从张都监安排的玉兰,还是这与王道人打情骂俏的张小姐,武松都从她们身上看到了人性恶的一面,他又如何还会爱上任何一个女子呢?
哪怕他对这些女子动了情,也只会选择隐忍,甚至他后来选择落发为僧,做个行者,都有几分逃避现实的意思,只因他已经看过了太多的丑恶,不愿再与这俗世有任何牵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