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好诗如何通过人心的滤网流传于世

布谷声声 2018-04-08 15:22:04

   古人写了诗,一般是装在布袋里,遇到知音,才拿出来相互把玩欣赏,切磋交流,也有将诗写在墙壁上的,供到此一游的后来者应答酬和。

    今人写诗,那家刊物发行量越大,就往那家刊物投寄。为了让自己的诗歌能尽快进入流通渠道,官办民办,赞助自费、诗赛诗会,甚至女性的身体也成了诗人涂抹的墙壁。

    从诗歌生产的方式来看,体验、交流,分享,古今相通;从诗歌传播的方式来看,今人有着古人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但从传播的效果来看,今人与古人相比,不仅略输文采,而且稍逊风骚。传播渠道宽了,诗歌的反而成了滞销品,不是品质不好,而是市场混乱。

    有一个成语叫“脱颖而出”,典出《史记· 平原君列传》:“使遂早得处囊中,乃脱颖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古诗也一样,即使装在袋中,也能脱颖而出,现代诗即使在网络时代,要家喻户晓,妇孺皆知,难于上青天。

    我相信,好多诗人开始写诗是为了自己,写着写着,就为了别人,为了刊物。动机变了,诗质也就不一样了。

    以前,编辑忙着为他人做嫁衣,现在,编辑忙着为自己编关系;以前,编辑是杂家,现在,编辑是专家;以前,编辑是正业,现在,编辑是副业;以前,编辑守着自己一亩三分地,如何作务出优质的精神食粮,现在,编辑思谋着将有限的黄金版面如何效益最大化。

    一个优秀的诗人不是想着将自己的诗歌栽种在版面上,而是种植在人的心灵里。

    发表,其实是诗人为自己的诗作寻找心灵的知己,寻找伯乐,有些如愿以偿,大多数都是在孤独中死去。随着发黄的纸张一起腐朽!

    老婆是别人的好,诗作是自己的好。

    现在农村,广种薄收的人少,时下的诗坛,遍地撒网的人多。

    有些诗活着,活在名气很大的刊物里,其实它已经死了,死于故纸堆;有些诗死了,死在了一些编辑的纸篓里,死在一些编辑的偏见里,但它仍然活着,活在自己的博客中!活在一些纯净的心灵中。

0 阅读:11

布谷声声

简介:解读公共议题,呈现多元观察,引发社会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