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李立三离奇自杀,临终前向老战友提出请求,至死都没被同意

夏兰聊过去 2025-03-08 07:24:35

参考资料:

1.《他被毛泽东视为“半个朋友”,离奇死亡成不解之谜》祖国网

这是毛主席罕见的“冷漠时刻”!

昔日的老朋友、老上级,临终前向他提出最后的请求,可结果却是石沉大海,甚至到死都没有同意!

而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当年的党内一把手,被毛主席称为“半个朋友”的李立三!

1929年,因为左倾路线错误,李立三被树为党内的“反面教员”,接受了长达20多年的批判而随着那场运动的到来,背着“历史包袱”的李立三,自然而然,成为了各大批判会的常客。

紧接着,中央的一则命令更是让李立三陷入了风口浪尖!

1966年,八届十一中全会风云突变,中央作出决议,重点揭发批评刘少奇的有关问题,

一时间,参与了革命全过程的李立三,成为野心家眼里的“香饽饽”!

为了获得针对刘少奇的第一手资料,工作组找到李立三,暗示他只要能主动揭发,自己就能确保安全。

然而,李立三的态度却异常坚定,在“大揭发大批评”的浪潮中,他始终不愿落井下石,坚持实事求是说真话。李立三的“不识抬举”,很快激怒了那帮人。

1967年6月15日,在有心人的支持下,“批评李立三集团联络站”正式成立,李立三迎来了生命中最痛苦的时刻!

不仅家被搜了个底朝天,就连他自己也不得不顶着花白的头发,在大庭广众之下接受批评。

在短短的一个月内,李立三前后参加了14场批评会!

此时的他,已经是一个68岁的老人,长此以往的肉体折磨,早已经让他苦不堪言,年近古稀的他,常常是头昏脑胀、手脚不稳,血压更是一路飙升,怎么也降不下来。

李立三几次三番申请,希望能够允许他外出治疗,等到病情恢复,他再来接受批评,然而,他的请求换来的却是对方的无视,直到1967年6月22日,这一切才迎来了改变。

这天,李立三原定参加下午的会议,可时至中午,工作人员却发生了一件怪事!

一向准时的首长,不知为何却迟迟没有出现,更让人感到后怕的是,众人找遍了整个屋子,可还是没有发现李立三的身影,遭了,出大事了!

众人只能扩大搜索的范围,四处寻找李立三的下落,就在众人手忙脚乱之际,一声尖叫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顺着尖叫声找去,人们发现了趴在办公桌上,早已经失去了呼吸的李立三,而他旁边则是一瓶空了的安眠药。

长期以来的不公对待,彻底磨灭了李立三生的希望,临终之前,他将自己想说的话写成了一封信,信中,除了批驳了那些子虚乌有的罪名,他还向自己的老朋友毛主席,提出了临终前的最后一个请求。

可奇怪的是,毛主席却对此“无动于衷”,甚至直到1976年去世,李立三的这个请求也没能实现!

那么,李立三在信中到底说了什么,身为老朋友的毛主席,又是为什么会无动于衷呢?

事实上,李立三的自杀可以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且不说,当时他的事情已经到了尾声,光是从他的性格来看,他就不像是自杀的那类人。

早在1929年,李立三就作为错误路线的代表,几次三番在中央的会议上反思错误,然而,心态豁达的他,对此却毫不在意。

甚至还毛遂自荐,多次要求在中央会议上,担任批评“立三路线”的主持人!

就是这样一个人,又怎么会因为无法接受批评,最终选择自杀呢?

就在众人困惑不已时,那封绝笔信揭开了幕后真相,原来,李立三在信中先是反驳了那些,戴在自己头上的大帽子,随后又斩钉截铁地表示。

我和我全家绝没有做过,任何里通外国的罪行!

随后,他向毛主席提出了一个请求,那就是希望中央切实调查和审查,并对此做出实事求是的结论,可惜的是,这封义正辞严的绝笔信却并没有送到伟人的手中。

直到1980年,在含冤去世13年后,李立三终于迎来了平反时刻!

1980年3月20日,北京市中山公园中山纪念堂内,中央为李立三举行了,700多人参加的追悼会

上到中央领导人,下到地方各界代表,纷纷出现在了追悼会会场,或许这便是对这位老革命家最好的告慰!

好了,今天内容到此结束,如果你还想看到更多精彩内容,欢迎点击头像进入主页,我们下期再见!

0 阅读: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