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传唱雷锋,有人大胆“唱反调”:事实和人们的想象有些出入

夏兰聊过去 2025-03-05 07:56:36

参考资料

1:《这些经典老歌是如何唱出名的》新周报

2:《〈唱支山歌给党听〉:这首歌的流传,和雷锋有关》中央纪委网站

3:《唱支山歌给党听》人民日报海外版

这是一个“骗了”7亿人的美丽误会!

不仅全国上下信以为真,就连中央对此也深信不疑!

1964年,一首传唱雷锋的歌曲横空出世,可就在全国上下,准备热情传唱之际,作曲家朱践耳却公开“唱反调”!

不仅斩钉截铁地说,歌词的内容雷锋压根就没有说过,还说绝大多数人其实都“上当了”!

此话一出,在场众人面面相觑,明明全国上下信以为然,为何朱践耳偏偏要“反其道而行之”呢?

事实上,这并非是朱践耳要“故意扫兴”,因为没有人比他更清楚,在这首歌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1963年,时任上海实验歌剧院作曲家的朱践耳,突然收到了一个特殊的任务!

上级要求他,写一首纪念雷锋同志的歌曲,就在一年前,雷锋因为意外牺牲,而他坚持做好事的行为,也在他死后传遍大江南北。

几个月后,毛主席在人民日报上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更是在全国掀起了学习雷锋的热潮!

由于当时国内,一直有编写颂歌、方便宣传的惯例,于是领导希望朱践耳能够为雷锋写一首类似的歌曲

可是怎么写,却让朱践耳大感为难!

为了寻找灵感,他开始广泛搜寻有关雷锋的事迹,就在这时,报纸上的一首诗吸引了他的眼球!

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母亲只生了我的身,党的光辉照我心

短短几句话,却深深触动了朱践耳

一问才知,原来这首诗来自于《雷锋日记》,一边是雷锋的字字深情,一边是他的感人事迹,朱践耳情难自己,当即以这首诗作为歌词进行谱曲。

1963年,这首根据“雷锋日记”,创作出来的歌曲横空出世,刚一发表就赢得了无数人的传唱。而真正让这首歌人尽皆知的,还要从一年后说起:

1964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了一部,名为《雷锋》的电影,电影中有一个情节,让几乎所有看过电影的人都念念不忘!

年仅20岁的雷锋,在将自己攒了多年的100块存款,放到抗洪救灾的指挥部后便偷偷离开了现场。

此时,伴随着雷锋的背影,一个男高声唱起了那首《唱支山歌给党听》,让在场众人潸然泪下!

就这样,这首歌一炮而红,而雷锋也和这首歌深深地绑定在一起,人们当即决定,将这首歌命名为《雷锋之歌》加以传唱。

就在全国上下准备热情传唱雷锋之际,怪事发生了,一个人竟然跳了出来,当众给众人“泼凉水”!

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将这首歌推向顶峰的朱践耳,他斩钉截铁地说:这首歌的歌词,不是雷锋写的,这件事完全是一个误会。

这就怪了,雷锋无私奉献,人们自发传唱,明明是一件好事,为什么朱践耳要出言“否定”呢?

更何况,《唱支山歌给党听》是朱践耳的作品,如今公然“唱反调”,岂不是当众否定自己的作品吗?

那么,朱践耳到底是为什么,宁愿否定自己的作品,也要公开“唱反调”呢?

而这一切,或许还要从一场运动说起!

1958年,中国国内开始了一场“新民歌运动”,这场运动的本意是鼓励全国各地的工农兵积极创作民歌。

与此同时,为了提高大家的积极性,全国各地的文学刊物都开辟出大量的版面刊登工农兵创作的民歌!

其中,一位笔名叫做焦萍的作者,在陕西省民歌整理小组编印的报纸上,发表了一首特别的民歌,而在四年后,这首民歌更是被辽宁的春风文艺出版社,收录到了《新民歌三百首》这本书中。

刚一问世,这首民歌就吸引了不少人的关注,其中就包括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雷锋。

因为这首民歌,深深切切地说中了他当年在旧社会的遭遇,以至于他将这首民歌工工整整地抄写在了日记本中。

而这首歌,就是后来闻名全国的《唱支山歌给党听》

不过相比较于原文,雷锋稍微改动了一句话,那就是将原文的“党号召我们闹革命”,改成了更脍炙人口的“共产党号召我闹革命”!

由于在雷锋的日记中,常常表达对新中国和党的热爱,以至于人们下意识地,将这首歌当成了雷锋自己的作品。

刘静给雷锋戴红领巾。 雷锋杂志社 供图

直到多年之后,随着调查结果的出炉,身为曲作者的朱践耳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真正的作者另有其人。

正因如此,在全国准备将这首歌命名为《雷锋之歌》,并且想要大力传唱之际,他才跳出来给出否定意见。

毕竟,雷锋的精神和光辉,不需要靠着大树特树来宣传,恰恰相反,如果张冠李戴,非但不利于雷锋的形象,反而会在将来人们理解雷锋精神时造成误解。

最终,在朱践耳的坚持下,这首歌被冠以了原作者的名字,并伴随着才旦卓玛的声音传遍大江南北!

而雷锋,这个全体中国人的符号,也注定将被无数人所铭记!

好了,今天内容到此结束,如果你还想看到更多精彩内容,欢迎点击头像进入主页,我们下期再见!

3 阅读: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