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云:“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今天的案例就是如此:死者因为想要偷牛,结果偷牛不成,反被牛一脚踢死。
结果死者家属却反将牛主人告上法庭,双方各执一词,争论不休。
似乎无论是原告还是被告都有自己的道理,最终还是法院的法官们依据法律给出了合理的判决。
作为一个游手好闲的盗窃惯犯,因为垂涎邻居家的耕牛,进而对耕牛起了心思,最后反被牛一脚踢死。
死者家属觉得一切都源于牛主人养了一头牛,牛主人却认为要不是死者来偷牛,牛怎么会踢死他?在法律的面前,这起案件的当事双方,究竟孰是孰非、谁对谁错?
偷牛不成反被踢死,究竟谁才是受害者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而粮食的出产依仗于农民对于农事的熟练程度。耕牛的出现对于农民提高农事的效率,增加粮食产量而言,作用不可谓不重大。
湖南某地的一老农民对此深有体会,他做了一辈子的农民,身边陪伴多年的“老伙计”就是一头耕牛,对于老农民而言,它是自己最好的朋友。
老人独居多年,为了排解独居时光的无聊,也为了帮助年老体衰的自己从事繁重的农业活动,于是他在多年前就养了一头耕牛。
对于老人而言耕牛就像是城里人说的宠物,不仅可以帮自己耕地,还可以陪自己说说话、解解闷,俨然是自己的家人。
而老牛也十分温顺,从未违抗过老人的命令。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由一名老人和一头老牛组成的家庭,竟也遭到了不法分子的觊觎。
老人虽然独居但也有儿女亲戚,一日老人外出访亲,许是亲友好客,老人未能在当晚返回家中。
岂料第二天一早,老人竟然收到邻居打来的电话,称老人家中出了人命,让老人赶紧回去看看。
一个独居老人,家中除了一头耕牛以外,再无他人,老人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何自己家中竟会出了人命案子?
原来是已经蹲点数日的两名盗贼,看到老人彻夜未归,心知时机已到,于是就趁着月黑风高之时,翻墙进入了老人家中。
那么这两人为何会去做盗贼,又为何会将黑手伸向一个独居老人?
两名盗贼甲、乙本是老人的同村人,只因生性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年纪轻轻就辍学在家,又沾染了许多恶习。
因此两人时常缺钱,靠打零工的工资根本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家中值钱的东西基本也都被卖掉换钱,父母亲属也根本约束不了两人,因此只能随他们去了。
没了约束的两人更加肆无忌惮,由于手脚不干净,无论在哪里打工,最终都会被早早开除。
因此他们俩只能靠平日里的小偷小摸,换钱度日,虽然二人已被抓捕数次但是屡教不改。
前几天缺钱的两人想到同村独居老人家中养了一头耕牛,想到那牛可是值不少钱,牛肉、牛骨都是好东西,因此起了小心思。
于是两人就时常在老人家附近蹲点守候,就是在等待一个老人独自外出,长时间不会返回家中的绝佳时机。
当两名盗贼看到老人早早就出了家门,身边也没有带着那头耕牛,一直等到太阳落山,直到深夜也未回家的时候,两人知道,这个“天赐良机”终于让他们兄弟等到了。
于是两名盗贼熟练的翻墙进入老人家中,经过多日的踩点,两人早已了解拴着耕牛的牛棚的位置,两人趁着天黑,摸向了牛棚的位置。
到了牛棚门口,两人发现耕牛就在那牛棚当中悠闲的吃着草料,两人于是上前将栓牛的绳子解开,准备就这样将牛牵出去卖掉,但也就在此时,异变突生。
原来那耕牛在老人身边多年,早已通了一些灵性,很快就发现来牵牛的两人根本不是老人,而是两个陌生人。
于是就没有像往日那般温顺的让人牵走,再加上两个不算强壮的人类,如何能比得过一头牛的力气?任凭两人如何使力,牛就像脚下生了根一般,纹丝不动。
盗贼甲眼珠一动,计上心来。
原来盗贼甲发现老人常使用的赶牛用的鞭子就在牛棚附近,于是就将鞭子拿起来,想要将牛赶出去。
但是无论如何挥鞭,牛依旧不愿迈出一步,反而因为被打了几鞭,而“哞哞”地叫了起来。从没有偷过牛的两人,此时更加慌乱起来,场面一时间十分混乱,两人毫无办法。
就在两人一牛在拉扯的时候,牛的凶性被激发出来,只见那牛抬起后蹄,对着仍然在挥鞭的盗贼甲,毫不犹豫的踢了出去。
这一脚不偏不倚正中盗贼甲的胸口,盗贼甲受了这一记窝心脚,顿时倒在地上,生死不知。
盗贼乙一看可能闹出了人命,顾不上观察盗贼甲的情况,吓得夺门而逃。
跑出一段距离后,盗贼乙才想起来应该拨打急救电话,可当医生赶来的时候,一切都已经为时已晚。
盗贼乙又急忙给盗贼甲的家属打了电话,被惊醒的邻居也匆忙报警,同时通知老人赶紧回来看看。
接到消息的老人急忙坐上朋友儿子的小汽车,赶回家中。
闻讯而来的老人、盗贼家属、民警和邻居将老人的家围的是水泄不通。
盗贼家属认定是因为老人养了一头野性未驯的牛,因而将盗贼甲一脚踢死,抓着老人不放,一定要老人赔偿。
而经过法医的初步检查和民警的勘察得出的初步结论,盗贼甲是由于偷牛而被牛踢死的,不能怪老人。
可是盗贼家属却是个一条道走到黑的,虽然有民警与邻居的劝说,可盗贼家属不依不饶。
于是几天后,老人收到了法院的传票,理由是盗贼家属将老人告上法庭,并要求赔偿34万的损失。
本是因为偷自己的牛而被牛踢死,结果反倒要让自己赔偿34万!老人无论如何也想不通,因此老人决定要上法院让法官给评评理。
经过综合民警的调查结果、法医的检查结果、相关法律的规定,最终法院给出一审判决结果。
“被告无罪,驳回原告的一切要求。”
那么涉事双方都在其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法官又是依据那些法律条文的规定,进而作出驳回原告的请求,被告无罪的判决呢?
【法律分析】本案中如何评价涉事双方?
本案中作为牛主人的老人在事发时并未在场,且无证据表明老人有事先预谋的嫌疑,因此在本案中,老人没有责任。
而老人的牛也是因为盗贼激发了凶性,继而将盗贼甲踢死,主要责任在于两名盗贼。
因此本案中,两名盗贼要负全部责任,盗贼家属的请求自然也就会被法官驳回了。
本案中依据法律规定,两名盗贼触犯了什么法律呢?
《民法典》第一千两百四十五条之规定:
“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需要承担责任,但能够证明由于被侵权人的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的,可以不或减轻承担责任。”
因此如果踢死盗贼的牛是在老人的授意下,对盗贼进行侵害的话,老人是需要承担责任的,但老人对此毫不知情。
老人是没有过错的,但是两名盗贼就不一样了。首先两名盗贼未经老人同意,以非法手段进入老人家中,实施盗窃行为。
依据《刑法》第两百六十四条之规定:
“多次盗窃、入室盗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
因此,即便没有出现牛踢死盗贼甲的事情,两名盗贼依旧需要接受审判。
但是案件审理并没有到此为止,虽然盗贼乙因为入室盗窃罪的犯罪中止而可以减轻处罚,但他还有另一个责任需要承担,那就是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接受行政处罚。
而盗贼乙在盗贼甲被牛踢到在地,并没有及时对其进行任何应当的救护行为,故此对于盗贼甲的死亡,盗贼乙也要负一定责任。
两名盗贼因为偷牛而被牛踢死,结果家属却恶人先告状,反倒将老人告上法庭,还要求赔偿。
所幸最后依据多方面的调查结果,法院给出了公正的判决。
在现代社会,凡事都是“理”字当先,本身就是自己失理在先,那就更不能强词夺理。那样只会让自己的底线都失去了,反倒得不偿失。
无论是喝酒还是结伴外出,甚至如这两名盗贼一般外出盗窃,同伴都承担有救护之类的责任。
绝不能因为事不关己,就高高挂起。
否则最后的结果可能就会变成“好心办坏事”,无意之中就会给自己或者他人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本案中,如果盗贼乙能够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或许就不会变成这样。
更重要的是,法律知识的普及,是十分重要的。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城市,法律知识的缺失是一种直到现在都依旧存在的现象。
不仅仅是缺失,在很多地方甚至是大城市,法律知识的普及的不完善、不彻底导致的对于一些法律知识的似是而非,其危害性更加严重。
如今法律知识的普及,任重而道远。
活该
应该判原告有罪,要不然以后还会有这些见利忘义的人
因为牛长有腿
判决很公正,合情合理[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