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石常规仪器检测方法之分光镜——王建泉

王哥评文化收藏 2024-10-15 13:06:31

分光镜是重要的宝石测试仪器, 体积小, 便于携带, 使用十分方便。分光镜用于观察宝石的选择性吸收形成的特征光谱,确定宝石的品种, 推断宝石的致色原因, 研究宝石的颜色组成。

分光镜

01、 原理及结构

宝石的颜色是宝石对不同波长的可见光选择性吸收后造成的。未被吸收的光混合形成宝石的体色。宝石中的致色元素常有特定的吸收光谱。宝石中的致色元素主要为钛( Ti)、钒(V)、铬( Cr)、锰( Mn)、铁( Fe)、钴( Co)、镍( Ni)、铜( Cu) 等过渡金属元素。除过渡金属元素外, 某些稀土元素(如铷、镨) 以及某些放射性元素(如铀、钍),也会使宝石致色。

分光镜能将白光按波长依次分开排列, 我们可以分析出哪些波段被吸收, 根据吸收特征可以判断出宝石的致色元素或(和) 种类。根据色散元件的不同, 可制作两种类型的分光镜。即棱镜式分光镜和光栅式分光镜。

01-1、棱镜式分光镜

01-1-1、结 构

分光镜主要有狭缝、准直透镜、纠偏的色散棱镜组和出射窗口等部分组成。当白光通过狭缝后,经准直透镜成为平行光束照射到棱镜组上, 被棱镜色散后经出射窗口进入人的眼睛。

棱镜式分光镜

01-1-2、棱镜式分光镜的特点

棱镜式分光镜产生的光谱为非线性光谱,各色区分布不均, 紫区分辨率高; 各个色区不同时聚焦, 光谱也比较明亮。

01-2、光栅式分光镜

01-2-1、结 构

与棱镜式的不同之处是采用光栅做色散元件, 代替棱镜组。平行的白光透过光栅后,产生衍射,形成多级光谱,一般只采用亮度最大的一级光谱。在光栅的前面或者后面放置一个纠偏棱镜, 使得光谱能够直射出窗口。

光栅式分光镜

01-2-2、光栅式分光镜的特点

光栅式分光镜产生的为线性光谱,各色区分布均匀, 红区相对棱镜式分辨率高; 各个色区同时聚焦, 但是透光性差, 需强光源, 光谱较暗。

02、使用方法

02-1、光源选择

无特征吸收的光源, 纯净、强度够大, 一般用光纤灯(冷光源)。

02-2、确定照明方式

A、透射照明法:适用于彩色、透明度较好的宝玉石。

透射照明

B、 内反射照明法:适用于色浅、透明度好的刻面宝石。

内反射照明

C、表面反射照明法:适用于透明度差的宝玉石, 特别是玉石类的。

表面反射照明

02-3、观察记录

以第二步确定的照明方式进行观察,一手持分光镜。另一手持拿光源(和待测宝石),并记录所观察到的吸收光谱, 记录要有绘图+文字描述。

03、用途

A、鉴定具有特征吸收光谱的宝石种, 例如: 红宝石。

B、帮助确定致色元素, 例如: 祖母绿与绿色绿柱石( Cr)。

C、帮助鉴别某些天然与合成宝石, 例如: 合成蓝色尖晶石和天然蓝色尖晶石。

吸收光谱

D、帮助鉴别某些优化处理过的宝玉石, 例如: 翡翠与 Cr盐染色翡翠。

吸收光谱

E、帮助鉴别某些天然宝石与其仿制品, 例如: 红宝石和红色玻璃。

吸收光谱

04、特征光谱

04-1、Cr³⁺特征光谱

Cr³⁺离子具有很强的致色作用, 主要形成绿色和红色。其吸收光谱总体上是透过红光, 吸收黄绿光; 透过蓝光, 吸收紫光。其特征是红端有许多窄线, 最强的两条位于深红区, 另有两条位于橙区。在黄或绿区有一宽吸收带, 此带的宽度、位置、强度与宝石的颜色密切相关。蓝区可有数条窄线, 紫区吸收。铬产生的颜色色彩鲜艳, 吸收谱清晰。下图为铬致色的红宝石吸收光谱。

红宝石吸收光谱(棱镜式)

04-2、Fe²⁺的特征光谱

Fe²⁺具有很强的致色作用, 主要形成红、绿、黄等色, 吸收光谱的清晰程度远远小于铬。其主要吸收带位于绿区和蓝区, 但是吸收的波段变化较大, 既有导致宝石呈绿色的红光区吸收, 又有导致宝石呈红色的蓝光区吸收。如铁铝榴石等。

红色铁铝榴石的吸收光谱(棱镜式)

04-3、Fe³⁺的特征光谱

Fe³⁺的致色作用不强, 通常是导致黄色, 在蓝紫光区有吸收窄带, 如黄色蓝宝石 和金绿宝石等。

黄色蓝宝石的吸收光谱(棱镜式)

04-4、Co²⁺的特征光谱

Co²⁺具有很强的致色作用,产生鲜艳的蓝色,通常在橙光区、黄绿区、绿区有强吸收带。由于地壳中 Co的丰度很低, 很少有Co²⁺致色的天然宝石, 所以,Co²⁺的特征光谱又有指示合成或者人造宝石的作用。

合成蓝色尖晶石吸收光谱(棱镜式)

04-5、Mn³⁺的特征光谱

Mn³⁺的致色作用比较弱, 最强的吸收位于紫区并可延伸到紫区外, 部分蓝区有吸收, 致色宝石主要呈现粉红或橙红, 如菱锰矿、蔷薇辉石。例如锰铝榴石的吸收带位于紫区的432nm。

Mn³⁺的特征吸收光谱(棱镜式)

04-6、稀土元素的特征光谱

稀土元素的吸收光谱常形成特有的细线,如黄色的磷灰石常有位于黄光区的细线。铀虽不能导致鲜明的颜色却能产生明显的吸收谱, 例如绿色锆石可以出现10多条吸收线均匀地分布在各个色区。

绿色锆石石吸收光谱(棱镜式)

05、 注意事项与局限性

A、光源: 选择纯净的光, 检查是否具有选择性吸收, 若出现亮线, 为荧光线。

B、光照时间不宜过长, 因为宝石受热后某些吸收特征会消失。

C、常光-非常光, 不同方向的吸收有所差异, 具定向光谱, 例如: 巴西绿柱石。

D、 观察时, 不应用手持拿小型宝石, 手指中的血液具有吸收线(592nm),会影响观察。

E、保持仪器清洁, 灰尘会在分光镜中产生横的“吸收线”。

F、太小的宝石,不宜用分光镜观察, 颜色太浅的宝石, 应尽量让光通过宝石的路径长一些。

G、拼合石的光谱可能为混合谱线, 应先拿放大镜或宝石显微镜检查其是否为拼合石, 再进行分光镜测试。

H、并非所有宝石都显示吸收光谱,一般有色宝石常见, 无色宝石只有锆石、钻石、CZ、顽火辉石才有吸收光谱, 其他无色宝石可不做分光镜测试。

06、作者简介

作者:王建泉

珠宝鉴定师、钻石分级师 、NGTC 宝石学家、资深珠宝投资顾问。贵金属首饰与宝玉石检测高级技师(国家一级)、美石嘉珠宝创始人、担任黑龙江省玉文化研究会秘书长、哈尔滨商业大学宝石专业客座教授。从事中国玉文化研究与珠宝行业发展趋势分析工作多年。

注释: 部分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系统宝石学》、《宝玉石鉴定与检测技术》和《珠宝首饰检验》以及网络软文等。欢迎广大玉友提出宝贵意见。如转载需标注来源。

0 阅读:1

王哥评文化收藏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