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974年7月4月,黄克悄悄和彭绍辉告知了王尚荣如今的近况。他得知情况后,向周总理和毛主席反应了情况。
毛主席得知情况后,亲自批示说:王尚荣、杨成武、余立金、吕正操,一定要参加八一建军节,而且要见报。
毛主席作出批示的当天,黄克正在家中做家务。正当她出身之际。突然传来了一阵敲门声。开门后,映入眼前的正是作战部办公室副主任李锡德。
王尚荣夫妇得知毛主席的批示后,流着眼泪说:“我们终于等到这一天了!”
王尚荣是谁,毛主席为什么会特别批示呢?
1915年5月28日,王尚荣出生于王尚荣鄂湘交界的湖北省石首县关掉镇下属父子岗的一个贫寒之家。
他家祖祖辈辈世代务农,父亲19岁时离开了土地,来到调关镇一家店铺当了帮工,和普通老百姓一样取娶妻生子。
由于家庭贫困,生于王尚荣之前的两个孩子相继夭折。王尚荣的父亲因此发狠努力,终于从帮工转为小鱼行的老板,总算稍得温饱。
王尚荣6岁时,免费上了由远亲主持的私塾,此后又进了国民小学,以聪颖好学深得老师的喜爱。
然而好景不常,随着一个弟弟、两个妹妹的降生,家中经济再呈紧蹙,他不得不中辍学业,过早地走上了他父亲当年的学徒帮工之途。
也就是在此期间,贺龙、周逸群、段德昌等在湘鄂交界一带领导武装暴动,创建了洪湖、湘西等根据地,石首县也属根据地范围。
有一点文化基础的王尚荣,立即为共产党、红军关于推翻封建军阀、买办、地主黑暗统治,摆脱列强欺凌,建立昌盛民主的新国家,使天下广大受苦人翻身做主人的宣传所吸引,萌生了追求光明改变社会现状的渴望。
1931 年,王尚荣投身段德昌领导的红9师。不久,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那时的党和军队都处于幼年时期,不仅要与外部敌对势力的扼杀抗争,其稚嫩的肌体还受到内部滋长的不健康毒菌的侵蚀。
王尚荣因为参加的是段德昌率领的部队,被视为虽非蒋介石体系但仍属反革命阵营的“改组派”分子,受到刑讯人员的严刑逼供,还差一点被拉去枪毙。
后来,实在查不出他有什么反革命行为,就发了两个包谷,撵他离开红军。在露宿荒野、哭了整整一夜之后,王尚荣第二天又回到了原来的部队。
他含着眼泪说:“参加革命后,红军才是我的家,我不怕打、不怕杀,就是不能离开红军这个家。他的赤诚,感动了在场的人,终于被部队留了下来。
由于王尚荣作战勇敢,应变机敏,很快被提升为团参谋长。1934 年末,中央根据地的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后,湘鄂西根据地的红军也处于流动作战状态。
1934年10月24日,贺龙率领的红3军(不久改为红2军团),和肖克率领的红6军团会合,王尚荣升任第五师师长。
毛泽东带领的红军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后,贺龙、任弼时等率 2、6 军团,从云南向北进发。翻过海拔 5000多米、白雪皑皑、终年不化的玉龙大雪山后,贺龙面命王尚荣率领5师,担起整个军团后卫的重任。
1936年的夏季,王尚荣率部来到草地的边缘。为屏挡追兵的袭扰,他们亦战亦走,时有伤亡,疲惫异常。
当5师的后卫团 15 团走出草地时,这个原有 1800人的队伍,只剩下 400人了。许多官兵,口含野草,永远沉默在沼泽之中了。
王尚荣麾下的这400名官兵,在红军万里长征之途,留下了最后的足迹。带着衣衫褴褛、躯体孱弱的部队走出草地。
王尚荣这个惯于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的硬汉,眼脸湿润了。但当他看到他们的眼里仍然闪烁着坚毅的目光,欣慰和自豪又溢满他的胸襟。
到达陕北后,王尚荣和二方面军的部分师、团级干部被抽调到红军大学培训。1937 年春,“红大”更名“抗大”。
王尚荣和余秋里、张震等被编人抗大二队,继续学习,这也是王尚荣第一次接受军事理论的洗礼。
02 战斗中成长1937年爆发“七七事变”后,原红二方面军改编为八路军 120 师,而已经从抗大结业的王尚荣担任120师358旅715团团长。
此时,王尚荣无论实在执行党的政策还是军事指挥艺术上都有新的飞跃,并在军事斗争中体现出来。
1938年4月,毛主席作出了一项战略决策:开辟大青山根据地。在此背景下,王尚荣率领715团组建的大青山支队,并在385旅政委李井泉的率领下朝着绥东大青山挺进。
王尚荣一行人刚进入大青山,便率领715团两个营先后奇袭乌兰花、陶林城。在这两次战斗中,均取得大捷。
与此同时,王尚荣为了争取四子王旗不与伪蒙疆政府和日寇合流,不与抗日武作对,专门派人和四子王爷的代表谈判,并成功争取了合作。
刚进入大青山区之际,他们不仅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还取得了执行党的民族政策上的胜利,团结了蒙古族人民。
日军趁着我军在大青山根据地未稳之际,迅速调集重兵围攻主力所在的绥东地区。于是,王尚荣便率领部队开辟新的游击区,向绥西发展。
同时,王尚荣还率部朝着绥包铁路沿线发起进攻,包头以东的敌人先后遭到重创。进入绥东不到四个月,大青山根据地便初显轮廓。
1939年9月,120师主力从冀中地区转移到北岳区唐县整训,日军率领1500多人奇袭晋察冀边区南部重镇陈庄,试图摧毁抗日根据地后方设施。
战斗爆发后,120师师长贺龙等将领决定诱敌深入,随后集中兵力歼灭敌人。此时担任独立第1旅副旅长的王尚荣接到了作战任务。
在激烈的白刃战中,王尚荣率领9连、10连的战士们与敌人展开激烈的白刃战。经过多次战斗,终于成功击退敌人。
黄昏时分,太阳刚刚落山,总攻号吹响了!各部队从四面八方以顽强的战斗向敌发起猛攻,犹如四把尖刀直插水原心脏。
这时,王尚荣早已率旅指挥所移至冯沟里附近的一个高地,俯瞰战场,灵活指挥。日军处处受攻,伤亡惨重。
第二天晚上,敌见待援无望,遂集中全力向南突围,以猛烈炮火和施放毒气弹向2团6连阵地猛攻。
王尚荣当机立断,命令6连顽强阻击,抢占有利地形,堵住了敌人的突围。9时,2团又抢占了鲁柏山万寿岩高地。
10 时许,各部主力赶到,将南逃的日军包围在鲁柏山下长300米、宽约100米狭窄的小高地和山沟里。
次日午后有3架敌机两次飞临战场上空,绕了几个圈子空投食品和弹药,但大部分落在我军阵地上,气得水原破口大骂:“八格牙鲁!”……
黄昏,已成强弩之末的敌军无力再战了!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尽是日寇的尸体。
至21时许,我军攻占敌所占的一切制高地,全歼顽敌1500余人,素有“才智过人”“反游击战专家”之誉的水原少将的“牛刀子”新战术已宣告失败。
陈庄一役,王尚荣取得了山地歼灭战的宝贵经验,更使八路军声威远扬。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致电贺龙:
“对陈庄血战,尽歼顽敌,予敌重大打击。树立华北抗战之楷模,振军威于冀晋,特传令嘉奖。”
从1941 年到1942年,王尚荣率领独1旅分别进入陕甘宁边区,承担河防与边防任务,同时肩负起保卫党中央和延安的重任。
在徐向前兼任司令员的绥德警备区,王尚荣任副司令员之职。在直至抗战胜利的三年间,他率领部队在400里黄河防线上,与敌军作战数十次,使日军西渡黄河的企图,一次次破灭。
1943年4月,王尚荣来到延安中共中央党校学习。学习不到半年,独1旅积极响应毛主席的号召,组织部队开展大生产运动。
03 率部剿匪。突然收到一条指示解放战争期间,王尚荣在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彭德怀的麾下,坚持在陕北打“蘑菇战”,在歼灭进攻陕北的胡宗南集团的作战中,屡建战功。
在成为围点打援杰出范例的瓦子街战役、令毛泽东极其欣慰的扶郿战役中,王尚荣和他率领的部队都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此后,王尚荣随第一野战军挺进西北。当他挥军进入青海省城西宁时,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
1949年2月1日,西北野战军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1野战军,王尚荣担任2师师长,后调任副军长代2师师长。
8月,他率部抵达临夏,率部强渡黄河,朝着西宁挺进。9月,他率领先头部队进入青海西宁市,在市内一级周围驻扎。
西宁成功解放后,王尚荣留在青海参加了剿灭土匪的战斗,原来,隐藏在青海各地的马匪和反动军官纠集封建势力和反革命分子,妄图利用民族矛盾制造匪乱。
马步芳之子马继援秘密组织“西北反共救国军”“西北反共革命委员会。于是,王尚荣郑重告诫部队将士们:“剿匪平叛的任务毅然很艰巨。”
12月5日,2师师长王绍南发现马匪5000多人朝着孟源、桥头、大通地区的驻地发起进攻,他立即知识:“马上组织部队进行反击!”
王尚荣立即命令3师7团增援,同时又令2师6团配3 师消灭该敌。两天之后,匪首韩海如 300余人占西宁东之平戎驿及小峡地区,截断兰青公路。
在暴乱中,马匪袭击驻军部队,残杀地方干部抢掠粮食物资,威胁各族群众,奸淫烧杀,无恶不作,犯下了新的滔天罪行。
王尚荣心里窝不住火,他两眼冒出了仇恨的火花。他实在是坐不住了,骑马奔赴2师5团指挥所,亲自率军将马匪全部包围。匪首韩海如当场被击毙。
12日清晨,2师骑兵营在湟中城内,向马英叛匪发动了进攻。在5团的配合下,骑兵营马不停蹄,人不离鞍,一鼓作气拿下桥头镇。
当天下午,击毙罪大恶极的青马第8旅旅长、叛乱总指挥马英。王尚荣得知这一消息后,高兴地对2师王绍南师长说兵贵神速,打得彻底!骑兵营勇猛冲杀,不畏牺牲,给予嘉奖!”
就在王尚荣组织部队准备进军新疆,剿匪平叛之际,突然收到了让他告别西北的消息。原来,中央决定选派王尚荣前往南京军事学院学习。
为了建设现代化、正规化的人民军队,中央军委在新中国刚刚问世之际,即决定在南京建立军事学院,由德高望重的二野司令员刘伯承担任院长。
1951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正式开学,此时已经是青海省军区副司令前往学校学习,被编入高级速成系学习。
由于学院处于初创时期,王尚荣一人兼任两重神身份,不仅是普通学员,还是该系副主任一职。
他不仅要认真听课,汲取知识,还要参与教材的编写工作。在短短半年时间里,他编写了80多篇战例教材,拓展了教学内容。
这年国庆节,王尚荣还作为广场游行检阅部队中的一员前往北京,接受毛主席的检阅,和周希汉、王秉璋高举着军旗,走在检阅部队方阵最前面。
04 毛主席出面保护1952年年初,刘伯承来到北京,和中央汇报了军事学院一期毕业生的学习。听取汇报的周总理对刘伯承说:“能否从这批学员中选几个高材生前往总参谋部工作。”
刘伯承思忖半天说:“高级速成班有个叫王尚荣的学员,不仅有作战经验,还很年轻,是个学习尖子,我看可以让他担任总参作战部这个工作。”
周恩来见刘伯承如此直截了当,决定采纳他的推荐,并让王尚荣担任总参谋部作战副部长,同事兼任党委副书记。
在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援越抗美作战,一直到1979年中越自卫反击战中,都有王尚荣的身影。
可就在1966年,中央军委让王尚荣停职反省,身陷囹圄。然而,群众的眼睛都是雪亮的,尤其是那些曾经和他出生入死的老战友。
1974年,王尚荣的妻子黄克给中央致信,反映了丈夫的情况。毛主席得知此事后,指定让王尚荣出席八一建军节招待会。
同年10月,叶剑英亲自看望王尚荣。简单的一番嘘寒问暖后,他告诉王尚荣一则喜讯:中央军委决定让他出任副总参谋长。
11月28日,对于王尚荣而言是非常难忘的一天。时隔八年,他再次回到工作岗位,为国家和人民发光发热。
为了将从前失去的时间抢回来,王尚荣天天听取作战部介绍战备工作、国际工作、部队编制、部署和设防工程的情况汇报。
王尚荣的办公室,起初设在北京广安门总参第三招待所内。邓小平得知此事后,严肃表示:“身为主管作战业务的副总长,办公室怎么能在这里!”
于是,他的办公室很快搬到三座门二楼。
对越反击战爆发,在战斗爆发的数十天时间里,王尚荣发一天都没有离开指挥中心。一直到作战取得初步胜利,他才长舒一口气。
战斗结束一年,王尚荣终因积劳成疾离开岗位。1980年1月,他住进301医院,之后,压先后在苏州、杭州、上海等地治病。
当然,党和国家也没有忘记这个战功赫赫的将军。1988年,他正式办理退休手续时,胸前增加了一枚一级红星勋章。
2004年4月1日,这位为国家和人民奉献了一生的战将病逝于北京,享年8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