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41年,女战士李又兰的第一任丈夫项英,牺牲在了战场上,伤心欲绝的她在经过一段时间后,又重新站了起来,而命运也没有薄待她。
一年后,她遇到了张爱萍,两人的爱情至今仍是军中的一段佳话,那么他们是怎么走到一起的,又有怎样的故事呢?
投身革命的李又兰
李又兰,原名李幼兰,她是浙江镇海人,出生在一个商贾之家,他们一家五兄妹先后都前仆后继的参加了革命,父亲李善祥更是一位支持抗战的实业家。
1937年,李又兰积极参加家乡的抗日救亡活动,还和众多青年一起参加了“浙江省战时青年训练团”,想要学些本领,将来上阵杀敌。
1938年,加入了共产党,成为了新四军军部的速记班的一员,在这里她碰到了新四军的副军长项英,他们相识相知,很快就相爱了。
对于李又兰来说,项英不仅是他的丈夫,更是她革命路上的精神支撑,但是命运没有眷顾他们。
1941年,项英不幸牺牲,噩耗传来的时候,李又兰心都碎了,在伤心之余她默默擦干眼泪,又重新回到工作中。
在初学速记的时候,真的很难,不仅有众多的符号,还要按照不同的口音做注上音符线,速记是真的需要下苦功夫的。
而李又兰天性聪慧,又日夜不休的学习,在她的桌上,经常可以看到已经用完的一大堆铅笔头,和一大摞练习纸,他们一整个速记班都是这样,别的同志休息了,他们总是要熬夜整理材料。
一开始,真的是手忙脚乱,顾得了口音,顾不上内容,到后来,越来越熟悉之后,大家的能力明显才提升了很多。
1939年,周恩来来到皖南军部,在会上周总理一讲就是10个小时,这10个小时,没有一丝间断,而李又兰和她速记班的同志轮流记录,竟然这么记下来了。
到了晚上,速记班就开始加班加点的整理,第二天一早,一份完整的论述报告就放在了周总理的办公桌上。
周总理看了之后,连连称赞,笑着说:“短短几个月,你们学成这样,很有成绩嘛!”
后来,周总理对负责人说:“你们速记班的成绩很大,能不能给我带走两名速记员啊?我那里也很需要,有机会还想着让她们在培养一批呢。”
足可见,当时李又兰他们的速记班的能力有多出众,能让周总理开口要人,可不是容易的。
与张爱萍将军的良缘
1942年,李又兰被调到了一场重要会议上,就是在这里张爱萍见到了李又兰,那时候他坐在台下,李又兰坐在主席台旁。
而在主席台侧一张小桌子上,一大堆削好的铅笔引起了他的注意,紧接着就看到了一个美丽端庄的脸庞,这就是他们的第一面。
在会议上的李又兰,埋头认真记录着首长所说的每一句话,会后,他就收到了李又兰整理好的一份发言稿,字迹娟秀规整,更加击中了张爱萍的心。
经过多番打听,张爱萍才知道她叫李又兰,后来又了解到她不仅能上台演讲、其速记功夫也是一流,而且能够做到重点突出,逻辑严密,是一个有才的姑娘。
在张爱萍注意她的同时,李又兰也对张爱萍充满了好奇,因为她发现张爱萍就算没有稿子也能侃侃而谈,实在是个能人,这让李又兰十分敬佩。
苏北的冬天寒冷刺骨,对于他们速记员来说,手套是必不可少的,偏偏有一天,在会议结束之后,她才发现自己的手套不见了,赶忙回到会议室寻找。
但是她翻遍了好多地方都不见踪影,无奈李又兰只能先回到宿舍,没想到刚到就听到了宿舍门响,打开门一看竟然是张爱萍。
“你的手套落在会议室了,我给你送过来”,张爱萍笑着说道,李又兰看着失而复得的手套开心的笑了,朝着张爱萍就敬了一个军礼:“谢谢首长!”
经此一事,两个人的关系也逐渐近了起来,每逢有重要会议,在一旁记录的总是李又兰,后来张爱萍甚至还提出想要拜李又兰为师,想要和她学速记。
渐渐地,两个人越来越了解彼此,张爱萍意识到自己好像真的喜欢上这个姑娘了,随即对她发起了邀约,他们常常见面,李又兰觉得和张爱萍在一起,总是有说不完的话。
最后,张爱萍的追求成功打动了李又兰,他们相爱了,李又兰还收下了张爱萍送的定情信物,为了回赠,李又兰熬了一个通宵,将刘少奇做的报告整整齐齐的又抄了一遍送给了他。
还有一个黑色封皮的记录夹,这些都成为了张爱萍最宝贝的东西,一直揣在口袋里,从未离身。
1942年8月,两个人喜结连理,张爱萍骑着一匹枣红马将他心爱的李又兰娶回了家,他们的爱情还收到了陈毅的祝福,一时间军中上下无不传颂他们的爱情佳话。
子女的造化
婚后不到半年,张爱萍就投入到紧张的反“扫荡”中,可此时,李又兰有了身孕,为了让张爱萍心无旁骛的在战场上打仗,李又兰只好暂时在八大家中隐蔽下来。
后遭到了敌机的轰炸后,李又兰又流亡多地,终于回到了家乡,在母亲的照看下,生下了第一个儿子张翔。
在战争时期,他们之间总是聚少离多,但是当她知道张爱萍在战场上身受重伤时,李又兰想都不想立刻奔赴前线,亲自护送张爱萍去医院治疗。
冒着敌人的炮火,还有一路的颠簸,李又兰始终不离不弃,一段时间后,李又兰又生下了他们第二个儿子张胜,李又兰身上的担子更重了。
在李又兰的精心照顾下,张爱萍的身子渐渐好起来,他们的感情也在战乱纷飞中愈加深厚。
在父母的影响下,他们的长子张翔成功参军,成为了第二炮兵副司令员,还获得中将的军衔。
次子张胜,也成长为总参谋部作战部战役局局长,最后一个儿子张品,也被授予了大校军衔。
几个孩子的优秀,也更加证明李又兰和张爱萍的细心培养,虽然几个孩子都生于战乱年代,但是都继承了父母的革命精神,成长为了顶天立地的人物。
结语
回看李又兰的一生,有过不幸,但好在最后命运偏向了她,从一个家中的小女儿,成长为一名坚定的革命战士,这一路的辛苦是难以言说的。
李又兰从没有倒下,她是一个革命者,为党、为国家,她可以奉献出全部。
2012年,李又兰在北京病逝,享年93岁,走完了她这传奇的一生。
参考资料:抗日一家人--张爱萍的夫人李又兰及其家人---党史纵览
开国上将张爱萍的戎马人生---将帅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