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角大楼启动测谎仪追查“内鬼”马斯克访华计划泄密风波升级

何翊宸谈国际 2025-03-26 10:23:50

五角大楼一场针对“内部泄密”的全面调查,意外揭开了美国军政界讳莫如深的敏感议题。 在马斯克访问国防部的行程被《纽约时报》曝光后,美防长办公室紧急下令追查“内鬼”,甚至动用测谎仪审查所有涉密人员。 这场罕见的高压行动,不仅侧面印证了媒体披露的“对华战争计划简报”真实性,更暴露出美国军政体系内部的信息安全危机。

五角大楼情报部门近期展开的专项行动,被外界视为应对“重大机密泄露”的标志性事件。 防长幕僚团队在内部备忘录中直言,近期发生的“未经授权信息外流”已威胁国家安全,要求各部门暂停日常事务配合审查。 更引人注目的是,调查手段包括对涉密人员进行测谎测试,这种极不寻常的操作暗示泄密内容涉及核心军事机密。 若仅是应对虚假报道,国防部显然无需如此大动干戈。

此次风波的源头,是《纽约时报》关于“马斯克听取对华作战计划”的独家报道。 尽管白宫与马斯克本人迅速否认,但五角大楼的雷霆行动却让事件愈发扑朔迷离——当测谎仪开始运转时,真相已不言自明。

据知情人士透露,五角大楼原计划向马斯克展示的“O计划”简报,内容涵盖美中潜在冲突的预警指标、打击目标优先级等绝密信息。

防长团队力主向马斯克披露部分内容,实则暗藏预算博弈。 作为联邦政府“效率审查”负责人,马斯克手握五角大楼8000亿美元年度预算的生杀大权。 为证明军费开支的必要性,防长试图用“对华作战计划”这类高敏感项目作为筹码,强调“削减预算将危及国家安全”。 然而在职业军官看来,任何形式的机密外泄都不可接受,正是这种理念冲突导致内部人员向媒体爆料。

更令五角大楼内部哗然的是,这场简报原定在代号“坦克”的绝密会议室举行——该场所专用于讨论核武器部署、特种作战等最高机密事项。 按照计划,主讲人将是美军印太司令部司令帕帕罗上将,这位实战派将领若在冲突爆发时将直接指挥西太平洋战场。

若非《纽约时报》提前曝光,这场本可能改写军工复合体权力格局的会议或已悄然完成。 尽管官方最终将会谈改为“科技创新合作”等泛泛议题,但防长办公室的异常安排,已暴露出美国军政体系为争取预算不惜突破保密红线的危险倾向。

事件背后,马斯克横跨中美商业版图的特殊身份同样引发争议。 作为特斯拉与SpaceX掌门人,他在中国拥有数十亿美元投资的超级工厂,同时又是五角大楼“金色穹顶”导弹防御系统等军工项目的核心合作方。 这种双重角色,令其接触军事机密的行为天然带有敏感性。

白宫方面对此直言不讳:“马斯克在华商业利益可能影响其判断。 ”事实上,SpaceX近年从军方获得的卫星通信、导弹预警订单持续增长,这种深度绑定既带来商业利益,也让企业陷入地缘政治漩涡。 如何平衡商人、技术创新者与国安合作伙伴的多重身份,已成为马斯克必须面对的终极考题。

五角大楼这场自揭家丑的“抓内鬼”行动,本质上暴露了现代国家安全体系的脆弱性。 当绝密会议安排能被内部人员轻易捅向媒体,当测谎仪成为维护机密的最后防线,美国军政系统的信息管控机制已亮起红灯。

这场风波或许正如外界戏言:“《纽约时报》的报道,反而成了五角大楼的止损阀。 ”但在更深层面,它揭示了美国在大国竞争时代面临的战略焦虑——既要借助商业巨头的技术力量,又难以承受机密外泄的风险。 当马斯克走出五角大楼时,留给美国国家安全体系的,是一个比“抓内鬼”更棘手的长期难题。

0 阅读:28

何翊宸谈国际

简介:国际动态72小时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