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总理佩通坦·西那瓦结束访华行程不久,一场蓄势已久的政治风暴正悄然逼近曼谷。 反对派阵营以经济治理与家族干政为矛头发起不信任动议,将这位新生代政治领袖推至舆论漩涡中心。 尽管执政联盟仍握有议会多数席位,但这场攻防战已揭开泰国政坛更深层的权力博弈。
此次议会交锋的焦点,直指佩通坦政府的“决策独立性”。 反对派指控称,前总理他信·西那瓦——佩通坦的父亲——通过“影子顾问”角色深度介入国家事务。 尽管佩通坦多次强调“政府决策不受任何人左右”,但外界注意到,从经济刺激方案到博彩业改革,多项政策与他信此前的公开建议高度重合。 更有观察人士指出,部分外交决策的节奏与他信早年执政风格如出一辙,例如近期中泰联合打击电诈的行动,便被解读为“家族政治智慧的延续”。
反对派此次攻势虽以总理为主要标靶,实则剑指其背后的家族势力。 为泰党前身为他信创建的爱泰党,党内高层多与其有深厚渊源。 泰国政坛流传着一则趣谈:若想预判政府政策风向,与其蹲守总理府新闻发布会,不如关注他信宅邸的访客名单。 这种“非正式影响力”的存在,令反对派得以持续炒作“西那瓦家族治泰”的舆论议题。
自佩通坦政府上台以来,提振经济始终是核心承诺。 然而新政府执政以来,泰国经济增速在东盟国家中持续垫底,民生压力未见缓解。 反对派借此痛批政府“政策空转”,特别是针对争议性举措:如推动赌场合法化以增加税收的计划,被质疑饮鸩止渴; 而举债实施的大规模数字钱包补贴项目,则被经济学家警告可能加剧财政赤字。
更具象征意义的是军事改革议题的停滞。 西那瓦家族历来与军方关系微妙,佩通坦此前承诺推动军队现代化改革,但实际进展寥寥。 反对派指责政府“选择性妥协”,在涉及军方利益的关键领域避重就轻。 这种批评实则暗藏玄机——若政府迫于压力与军方正面博弈,或将重蹈2006年他信政府被军事政变推翻的覆辙; 但若继续回避改革,又将坐实“缺乏政治魄力”的指控。
分析人士指出,当前危机本质上是泰国政治生态的结构性矛盾:一方面,他信家族凭借草根支持与商业网络构建起庞大政治机器,但“家族化”标签始终是反对势力攻击的突破口; 另一方面,传统精英阶层与军方势力对西那瓦派系持续警惕,任何政策偏差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不信任动议虽大概率无法通过投票,但其战术设计显露反对派新策略:通过高频次、多角度的质询,持续消耗执政联盟政治资本。 特别是在军事改革、王室关系等敏感领域制造议题,试图在联合政府内部制造裂痕。 毕竟,为泰党执政联盟包含多个意识形态迥异的党派,维系团结本就如履薄冰。
面对这场风暴,佩通坦政府展现出两面应对姿态:在公众层面,总理办公室频繁释放经济数据改善信号,强调“改革需要时间”; 在议会战场,为泰党议员正全力争取中小党派支持,防止不信任投票出现意外倒戈。 而远在幕后的他信,近期明显减少公开露面,这种“战略沉默”或许正是应对舆论攻势的权宜之计。
这场政治危机恰逢泰国经济转型关键期,佩通坦的应对不仅关乎个人政治命运,更将影响泰国未来数年的发展轨迹。 当反对派持续以“家族政治”敲打为泰党时,政府能否在政策实效与政治叙事之间找到平衡点,或将成为破局关键。 眼下曼谷的权力游戏,正演绎着现代政治中传统家族势力与制度约束的复杂缠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