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仪琳抱着为救自己而受伤的令狐冲,躲避青城派的追杀,一口气奔了七八里。
她看他口干舌燥,失血过多,必须得多喝水才能补充。这时,令狐冲说,刚才路过了西瓜地,摘个西瓜来吃吧!
在瓜田里的仪琳犯了难。
一边是清规戒律,一边是令狐大哥,一时间脑子里天人交战,最终令狐大哥战胜了佛门戒律,身处佛门的仪琳摘了她人生中第一颗未经他人同意的西瓜。
仪琳一番纠结,很有意思:
(仪琳)站到一个高岗之上,四下眺望,始终不见有人,连农舍茅屋也不见一间,只得又退了回来,站在瓜田之中,踟蹰半晌,伸手待去摘瓜,又缩了回来,想起师父谆淳告诫的戒律,决不可偷盗他人之物,欲待退去,脑海中又出现了令狐冲唇干舌燥的脸容,咬一咬牙,双手合十,暗暗祝祷:“菩萨垂鉴,弟子非敢有意偷盗,实因令狐大哥……令狐大哥要吃西瓜。”转念一想,又觉“令狐大哥要吃西瓜”这八个字,并不是甚么了不起的理由,心下焦急,眼泪已然夺眶而出,双手捧住一个西瓜,向上一提,瓜蒂便即断了,心道:“人家救你性命,你便为他堕入地狱,永受轮回之苦,却又如何?一人作事一身当,是我仪琳犯了戒律,这与令狐大哥无干。”捧起西瓜,回到令狐冲身边。
可能对于菩萨来说,令狐冲要吃西瓜,确实算不上什么了不起的理由;但是对于仪琳来说,令狐大哥要吃西瓜,这简直是天大的事。
她是信佛的,是相信犯了戒会堕入地狱、永受轮回之苦的,可是她在心里告诉菩萨,这颗西瓜是我仪琳要偷的,跟令狐冲没关系,要受罚罚到仪琳头上便是。
02
仪琳从小在恒山派长大,被三定师太保护的很好,天真无邪,纯真善良,如果不是去衡山的路上跟本门派人员走散了,那么她这一生将会如她所想一样,在恒山派青灯古佛,了此一生。
然而,你对人生的所有规划,抵不过命运的一次玩笑。
这次命运给她开了一个大玩笑,如果没有遇到令狐冲,她会被淫贼田伯光得手;不幸中的万幸,她遇到了令狐冲,可是又陷入了另一个情感上的深渊。
有人说,她本就是尼姑,就不该有这些七情六欲。可是,她一个未经世事的小姑娘,被令狐冲那样的男子舍命救过,倾心也很正常吧?
很难说清楚仪琳对令狐冲是什么样的感情,可能包括但不限于崇拜、爱慕、尊敬、感激、钦佩、自卑......等等,唯独没有占有,碍于她出家人的身份,所以这是一段还没开始就已经注定结局的感情。
她这份感情热烈纯真,干净自然。
从此,她的心里、眼里就只有他。她心细如发,无微不至、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着令狐冲。
吃完西瓜的当晚,仪琳自己不睡看着熟睡的令狐冲,为他驱赶蝇虫;看到流星的瞬间,许愿时也只想着令狐冲。
想着再摘个西瓜等令狐冲醒来吃,又怕有动物来袭,受伤的令狐冲应付不来,便匆匆而去、匆匆赶回。
在封禅台上五派比武,左冷禅岳不群斗到酣处,所有人都在观察二人诡异的武功,只有仪琳的一双妙眼充满担忧地注视着一旁受伤的令狐冲。
很多读者都感慨于少林寺外,大雪飘下,令狐冲心中一动,想到“小师妹这时候不知在干甚么”;而我却始终感慨于,仪琳记挂令狐冲,是时时刻刻、更是无数个此时此刻。
她尽自己所能天天为令狐冲祷告,她对这份感情的诉求就是,只要令狐冲好。
03
读《笑傲》的时候,很惊叹于金庸先生对仪琳的刻画,他是怎么把少女情窦初开时,小女儿的无法言说又时刻萦绕在心的情感刻画地如此细腻,让人读来甜蜜又心酸。
让我不禁想起年少时的经历,也会在一群人中寻找他的身影,也会无时无刻不在想他。
也会为他而担心、会因他没看我失落;
也会因他的一句话欣喜、会因想起与他细节的点点滴滴而害羞。
那时表现出的一举一动、心情的一起一伏都像极了仪琳。
只是不同的是,普通人会随着情感经历的丰富而变得不再纯真,我们却有理由相信,仪琳会一直保持着初心,惦记着她的令狐大哥。
待得令狐冲与任盈盈在梅庄成婚后,琴瑟和谐,仪琳也会远在恒山替他们祈祷。
04
仪琳,这样一个天真、纯洁、毫无心机的小尼姑在《笑傲江湖》里这样一个黑暗、充满争斗的江湖里,本以为会被吃的连骨头都不剩。
谁曾想,本书中心机城府最深的岳不群却死在她的剑下。
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这不但是让仪琳为两位师太报了仇,更是金庸先生给予我们读者的希望和温柔。
即便这个世界有再多的尔虞我诈、欺骗争斗,即便现实再艰险、黑暗,也永远有值得追求、欣赏和赞美的地方。
END文 | 阿青图 | 网络
要不是和主角搭上线了,你觉得她遇到田伯光会怎么样?林平之的父母如果有不戒的本事,他会变成后面那样?她没被笑傲江湖的黑暗吞噬完全是因为她没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