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峡市简称古峡,位于黄河上游,宁夏平原中部,东隔黄河与吴忠市利通区相望,南以牛首山为界和中卫市中宁县接壤,西至明边墙(明长城)毗邻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北连银川市永宁县。青铜峡市自秦汉先后开掘了秦渠、汉渠、唐徕渠等九大古干渠,有“九渠之首”、贡米之乡、塞上明珠之誉。青铜峡市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酿酒葡萄最佳生态种植区和全区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宁夏沿黄经济核心区之一,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经济转型示范市等30多项殊荣。
历史沿革
远在新石器时期,市境内黄河两岸就有人类繁衍生息。
夏、商时为羌族和戎族杂居的游牧地方。
西周时,宁夏河套地区均称“朔方”。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派大将蒙恬率兵三十万人北伐匈奴,设神泉障(在今峡口乡境内)开渠屯田,始建郡、县,当时,我市属北地郡富平县。
西汉继秦,发展垦殖,大规模地开农田、兴水利市境归凉州刺史部管辖。到了东汉我市仍属凉州刺史部富平县和灵武县分管。三国时属匈奴、鲜卑、羌等少数民族的游牧之地。
魏、晋、南北朝时期,仍然是匈奴等少数民族的游牧地。到了北魏太延二年(公元436年),在灵州设置了薄骨律镇,镇下辖三个县,其中我市属富平县。北魏正光五年(公元524年),改薄骨镇为灵州。公元561年鲜卑族统一了黄河流域后建立了北周政权,武帝宇文邕保定二年置灵州,辖三郡,设回乐县,我市属灵州灵武郡国乐县。
隋初行州、郡两级制,后改郡、县两级制,我市属灵武郡回乐县管辖。
唐朝全国设十五道(道相当于省)、二百八一府、州、府州辖县(镇)。我市属关内道灵州,跨回乐县和怀远县两境。
五代时期,实行两级地方行政制,回乐已成废县,属灵州。到了北宋时,在今银川市设置了怀远镇,改隶怀远镇辖管。北宋明道一年(公元1032年)党项族首领李元昊称帝,国号夏,史称西夏,建都兴庆府(今银川市)。最盛时期,“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肖关,北控大漠,地方万余里,”(《西夏书事》)。在宁夏有二州,兴州、韦州。我市属兴州。
元时期,我国北方大漠南部之蒙古族成吉思汗,于公元1227年灭西夏,1234年灭金。1279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是为元世祖,同年灭南宋统一全国。地方行政设十一行中书省,省下设路、府、州(相当于现在地区)、县。我市属甘肃行中书省宁夏路。公元1283年设宁夏行中书省,这是宁夏见诸史册之始,距今已七百多年。公元一二九五年废宁夏行中书省,设置宁夏府路,领五州三县(五州:灵州、鸣沙州、应理州、中兴州、定州。三县:怀远县、灵武县、河渠县)我市属宁夏府路怀远县和灵州。
朱元璋灭元,建立明朝,定都南京,至成祖迁都北京。明袭元代行省制,全国设京师和南京及13个布政使司,称十五省。使司辖府,府辖州。有的州直隶布政司,叫直隶州,下设县。明代在北方的九处要镇,各设重兵,统以大将,称为“九边”。宁夏即九边之一,设置了军政合一的卫、所,从事屯垦和防守。卫、所下辖堡寨,实行军屯,并以屯长的姓名,命名堡寨。现在一些老堡的名称,大都是明时沿袭下来的,成为今天乡或村的名称。我市当时是边防地区,不属布政使司下的府、州、县行政管辖,是属屯卫的编制,归陕西都指挥使司宁夏卫(治在银川市),置宁夏卫、左屯卫、右屯卫、中屯卫、中卫等卫的领导部门都驻银川市,我市有屯堡10个,分布情况是:属宁夏卫的屯堡有叶升和汉坝;(当时汉坝即现小坝)属左屯卫的屯堡有蒋鼎、瞿靖、林皋、邵刚、陈俊和马站;属右屯卫的有大坝.立新和青铜峡镇河西地区;属中屯卫的有峡口、中滩和青铜峡镇河东地区;属中卫的有广武。
清初沿用明制。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废卫置府,设宁朔县(这就是青铜峡市的前身),属甘肃省宁夏府。当时县境是:东至宁夏县张政堡清水桥界五里,西至贺兰山外边六十里,南至宁夏县王元桥界十八里,又自宁夏县叶升堡兴理庙至中卫县分守岭界六十里、北至平罗县李刚堡四十里,辖二十三堡。即镇北堡、平羌堡(平吉堡)玉泉营、大坝堡、陈俊堡、汉坝堡、林皋堡、马站堡、李俊堡、唐铎堡、蒋鼎堡、瞿靖堡、邵刚堡、宁化堡、宋澄堡、曾刚堡、靖益堡、杨显堡、丰盈堡、杨信堡、丰登堡、张亮堡、谢保堡。
中华民国建元,省制未变,改府改道。我市属朔方道宁朔、金积、中宁三县分置。民国16年(公元1927年)国民党政府定都南京,废道存县。民国18年(公元1929年)成立宁夏省,我市又改属宁夏省管辖。民国30年(公元1941年)新建永宁县,县治南迁瞿靖(原县治王洪堡)。民国32年(公元1943年)县治迁小坝至解放。
1949年9月24日,宁朔县解放,成立宁朔县人民政府。1954年9月,宁夏省撤销,宁朔县属甘肃省银川专区。1958年10月,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宁朔县属之。1960年8月15日,撤销宁朔县,设立青铜峡市,市筹备委员会驻青铜峡镇。1963年6月29日,撤销青铜峡市,设立青铜峡县,县人民政府移址小坝。1984年12月17日,撤销青铜峡县,恢复青铜峡市。市人民政府所在地小坝镇。2003年7月,撤乡并镇,市人民政府所在地更名为裕民街道。
行政区划
1949年9月,宁朔县人民政府成立,下设4个区公署,辖35乡。1952年6月,从第三区和第四区划出部分乡村成立第五区,增为39乡。第一区驻小坝堡,辖8乡,分别是林东、林皋、林西、小坝、陈俊、大坝、陈墩、蒋东;第二区驻叶升堡,辖8乡,分别是地三、叶升、席庙、哈村、中沟、正闸、仁存、渡口;第三区驻李俊堡,辖8乡,分别是李俊、魏团庄、古正桥、马站、王家团庄、刘永庄、宋澄、宋澄北;第四区驻瞿靖堡,辖8乡,分别是瞿靖、瞿东、瞿南、瞿西、玉南、马林、蒋顶、蒋北。第五区驻邵刚堡,辖7乡,分别是邵刚、下桥、西邵、宁化、南邵、古灵台、玉泉。
1955年10月撤区并乡,将5个区公所下辖的各乡合并组建为21个乡,即小坝、林皋、大坝、陈俊、仁存渡、叶升、正闸、中沟、李俊、古正桥、宋澄、王家团庄、马站、瞿靖、马林、蒋顶、瞿西、邵刚、下桥、宁化、玉泉营。
1956年并乡,将21个乡合并为10个大乡镇,即小坝镇、大坝乡、叶升乡、仁存渡乡、李俊乡、宋澄乡、翟靖乡、蒋顶乡、宁化乡、邵刚乡。
1958年8月撤销10个乡镇建制,将10个乡镇所辖39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合并为红旗、跃进、星火3个人民公社,12月分别改称小坝、瞿靖、李俊公社。
1960年,青铜峡市成立,原宁朔县辖李俊、宁化、宋澄、仁存面积750平方公里划归永宁县,其余部分连同原金积县中滩公社、双闸公社4个生产大队470平方公里,以及中宁县广武农场180平方公里,为青铜峡市辖境,面积2000平方公里。
1961年4月调整社队规模,至1966年初,全县辖小坝、大坝、叶升、瞿靖、邵刚、蒋顶、峡口、中滩8个公社和青铜峡镇及广武农场。
1966年4月,陈袁滩公社由吴忠县划归青铜峡县,至1968年又划归吴忠县。
1969年广武农场成立红卫公社,1971年成立立新公社。1972年,红卫公社改称广武公社。截至1976年底,全县辖11个社镇,95个生产大队。
1979年11月,从小坝公社划出小坝生产大队和县城辖区成立小坝镇。
1984年,实行政社分设,恢复乡人民政权建制。
1985年,撤瞿靖乡、叶升乡成立翟靖镇、叶升镇。
至1987年,全市辖8乡4镇。
1988年全市辖8个乡,4个镇,99个行政村,693个生产队,两个市属农、林场。八个乡是:小坝、大坝、蒋鼎、邵刚、中滩、峡口、广武、立新;四个镇是:青铜峡、小坝、瞿靖、叶升;两个市属农、林场是:树新林场、良种繁殖场,还有一个区属的国营连湖农场。
1993年,将原属青铜峡镇所辖河西地区划出正式成立大坝镇。1994年,撤峡口乡成立峡口镇。
1996年,在甘城子扬水开发区成立甘城子乡。
2001年11月,撤立新乡成立立新镇。
至2002年调整并增设为7乡7镇,分别为:邵刚乡、蒋顶乡、小坝乡、中滩乡、大坝乡、广武乡、甘城子乡;瞿靖镇、叶升镇、峡口镇、青铜峡镇、小坝镇、大坝镇、立新镇。
2015年,全市辖峡口镇、青铜峡镇、大坝镇、小坝镇、瞿靖镇、邵岗镇、陈袁滩镇、叶盛镇8个镇,裕民街道办事处,国营连湖农场、树新林场、良种繁殖场3个农(林)场,共21个城镇社区、85个行政村、512个村民小组。截至年底,辖区内有行政机构54个。其中,市委工作部门8个,市委工作部门管理机构1个;政府工作部门24个,政府部门管理机构2个;人大机关、政协机关各1个,群众团体机关8个;镇8个,街道办事处1个。事业单位242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7家。
2018年12月,峡口镇新田村和跃进村划归中卫市中宁县白马乡管辖。
2021年,青铜峡市辖峡口镇、青铜峡镇、大坝镇、小坝镇、瞿靖镇、邵岗镇、陈袁滩镇、叶盛镇8个镇,裕民街道1个,城镇社区22个、行政村84个。
现在辖区面积2525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3.8%,辖8镇2场1街道,84个行政村、22个社区居民委员会。
大美宁夏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