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挖出宫殿遗址,主人竟然是中国名将,一代战神为何葬身异乡

小玖娱闻商业说 2024-09-04 20:23:02

1940年,一群苏联勘探工人在阿巴坎南挖掘出一个古墓群,后来经过苏联考古专家的鉴定,证实这不是古墓群,而是一座硕大的宫殿群。

从建筑的风格来看,这竟然是中国西汉的宫殿,至今已经有2000年的历史了,那么这个宫殿的主人到底是谁呢?

为何在苏联境内会出现中国古建筑群,这中间到底有一段什么样的历史,今天就让我们来揭开谜底吧!

在1940年,德军还没有入侵苏联,不过在阿巴坎这个地方,苏联已经在大张旗鼓地搞军事建设。阿巴坎,也就是现在俄罗斯哈卡斯共和国的首府,位置在西伯利亚叶尼塞河的中下游,是一块盆地,当年苏联在阿巴坎以南10公里左右的地方,想要建一座地下秘密军事基地,没想到挖到地下30多米处时,挖掘设备遇到了坚硬的岩石层,从当地的地形土质条件来看,这是很罕见的事情。

挖掘工人在打通了一条通道后,下去一探究竟,结果发现里面除了天然的岩石外,还有很多人工刻制的石砖,上面刻有奇怪的纹路,这是他们过去从来没有见过的,而且从石砖的成分来看,恐怕年代很久远了。

苏联当局得知这个消息后,派了一支考古队前往阿巴坎,考古学家初步判断,这个古建筑群应该是来自境外文明,它存在的历史起码上千年了,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之后的几年,因为战争的缘故,这个遗迹的挖掘工作暂停了一段时间,直到1945年才重启,然后他们又挖了一年多的时间,最终基本确定了这个古建筑群的大概面积,应该有1.5平方千米左右。

从格局来看,这个古建筑群有一个主殿,周围分布着20多个偏殿,建筑风格在苏联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非常罕见。

就拿中央的大殿来说,整体形状是一个四方形,用的是琉璃瓦,四个角翘起来向外延伸,苏联人从泥土中挖出了一块保存得很好的牌匾,上面写着几个汉字:天子千秋万岁长乐未央。

采用的是中国历史上比较出名的隶书,这就比较好辨认了,而“长乐未央”就更明显了,这是中国汉代的两个文化象征,是美好、长久的意思,在汉代的皇宫里面,就有“长乐宫”和“未央宫”,地址位于中国的西安。

这种宫殿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墙体会有7扇门,中间两扇门的上面有两个铜制的铺首,这就是典型的中国特色,一直到现在,中国的很多农村还在使用这种大门。

另外在宫殿的四个方向,分别放着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这正是中国古代的四大神兽,西汉时期的长安城的瓦当上就开始出现四神兽了,这在很多电视剧和小说里面都有体现。

从装饰纹路来看,时间上应该是在汉代的初期,因为很多雕刻都是使用的汉代之前的图案,熟悉考古的朋友就知道,中国古代文物的一大特征,从纹路可以分出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就是汉代,汉代前后的文物纹路是截然不同的。

至于长乐宫和未央宫,这在中国就出名了,这是汉高祖刘邦时期兴建的,除了这两座宫殿外,还有一座是建章宫。

而刘邦大多数时间都是住在长乐宫,后来的汉代皇帝则主要住在未央宫,而阿巴坎距离中国那么遥远,主人使用这两个名字,可见身份很不一般,也许跟大汉天子有莫大的关联,那么这个人又会是谁呢?

我们追溯历史,查阅一下西汉时期的史籍,从地图上看,现在的阿巴坎在当时是坚昆人的势力版图,后来匈奴单于西征,在阿巴坎设立了营帐,这里就成了阿巴坎的权力中心,后来有个汉人在这里大兴土木,建设了几座宫殿。

根据史书上的记载,这很有可能就是“长乐宫”和“未央宫”,最早拥有这两座宫殿的主人,叫李陵,这个李陵来头可不小,他是飞将军李广之孙。

中国在西汉时期盛极一时,当时跟匈奴打了几十年都没有分出胜负,李陵曾经被朝廷派去攻打匈奴,后来李陵战败,被匈奴招安,被封为右校王,匈奴拨给他的领地,正是坚昆地区,也就是阿巴坎。

众所周知,李广是中国历史上都排得上号的名将,为何他的孙子会被匈奴人收服呢?

在《史记》中,司马迁曾形容李陵是一个忠贞爱国的大将,宁愿遭受腐刑也不会选择投降,是一名难得的大国士,那么这个大国士为何会流落到海外而不得归呢?

要知道,李陵的家族当时跟匈奴是死敌,李广飞将军的名号,就是在和匈奴的战争中闯下来的,他一生和匈奴打了数百场大大小小的战役,为汉朝守住西北门户立下了不世功勋,而且李广出身白衣,在中国深得百姓喜爱。

对于匈奴来说,李广就是他们最大的仇敌,而在李广之前,汉朝还有两位大将也是匈奴的心腹大患,他们就是名将卫青和霍去病。

李陵之所以会流落到匈奴,其实跟朝廷的格局有关。当时朝廷分为良家子和外戚两大势力,两方互相斗争、制衡,是死对头的关系。

其中卫青和霍去病就是外戚,在汉武帝时期,外戚的势力盖过了良家子,汉武帝也更喜欢使用外戚,在大军出征西域时,还特别交代让卫青不要重用李广。

虽然当时李广的年纪已经很大了,但仍旧是军中仰仗的攻坚力量,每次大战都是由李广的部队冲锋陷阵,但是在攻打匈奴的时候,卫青却把李广安排到右翼,中路转而启用了公孙敖。

结果因为配合生疏,首战汉军大败,卫青使了点诡计,把战败的原因归咎于李广,没想到李广这人向来刚强,受不了这等侮辱,选择了自杀。

李广自杀后,军中的两大派系就开始内斗了,李广的儿子李敢为父报仇,去刺杀卫青,结果没有得逞,卫青借霍去病的手除掉了李敢。

李敢死后,李氏一族官衔最高的就是李广的弟弟李蔡,汉武帝给他安了一个侵占汉景帝陵墓的罪名,李蔡被抓入大牢,削去功名,李蔡的性格跟李广也差不多,在狱中选择了自杀。

这时李氏就只剩下李陵了,虽然李氏一门被削弱了很多,但在朝廷上下的根基还是很深,李陵肩膀上的担子很重,但他本质上是一名武将,强行扶到“统帅”的位置,在诸多势力的夹击下,也是独木难支。

汉武帝在接连坑了李蔡和李广这一文一武两大重量级人物后,也不敢继续用强,对于李陵,汉武帝其实是有一些愧疚之心的,他的目的是打压李氏一门,完全打死是不可能的,一招不慎还有可能引起大的动乱,于是对李陵格外关照,想要扶植他。

就带兵打仗来说,李陵确实是一把好手,甚至不亚于他的祖父李广,但他同样继承了李广刚直不阿的脾性,这也给他后来的战败埋下了伏笔。

公元前99年,卫青和霍去病相继离世,而且死因同样“蹊跷”,尤其是霍去病这个大功臣,他的死因一直是个谜。当时的汉武帝信心高涨,派出自己的嫡系李广利为主将,赵充国和李陵为偏将,再次攻打匈奴。

其实这个安排就很有问题,李广利虽然是这一代外戚的领袖之一,但他的主要能力不在战场上,而且他跟李陵向来不对付,赵充国虽然善战,但没有话语权,这一战,注定了是个悲剧。

结果不出意外,李广利这人刚愎自用,完全不把李陵的劝告当一回事,他大权在握,最终一步一步把大军带入匈奴的包围圈。

在这之前,李陵多次向李广利谏言,希望给他一支兵马,让他去攻打匈奴的侧翼,但是李广利不听,最后李陵带着自己的5000兵马杀出重围,甚至还把匈奴的一半主力给引了出去。

要知道,李陵带领的这5000兵马都是老弱病残,骑兵的数量才不到200人,可李陵愣是用这点人数跟匈奴的大军周旋。而李广利也在赵充国的拼命救驾下,逃出生天,只不过汉军也因此损失殆尽。

李陵的这5000兵马杀出去后,在浚稽山一带扎营,本来他们还有一线生机,但是李广利为了逃生,给李陵挖了一个大坑,他假传捷报,让李陵带人去进攻匈奴的大本营,还说援军马上就到。

李陵没得选择,他只能带兵和匈奴死拼,用4000多的残兵和十几倍于他们的匈奴大军抗衡,而且内部还出了叛徒,把部队的情报卖给了匈奴人。

结果这一战李陵的部队阵亡2000多人,陷入兵少粮乏的绝境。

但不可思议的是,连续几场大战下来,李陵每次都能杀敌几千人,他有勇有谋,实在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骁将!就连匈奴单于都生出了爱才之心,在把李陵生擒后,对他好生款待,希望他能归降。

可是李陵的表现传到宫里,却变成了主动投降,汉武帝震怒,朝野上下对李陵是一片讨伐声。事实上,李陵的这5000人,已经牵制了匈奴8万人的主力部队,而且杀敌过万,放在历史上也是很了不起的了。

司马迁就认为李陵不可能投降,汉武帝完全接受不了司马迁的观点,就把他打入大牢,百般折磨他,可司马迁死都不肯改口。

一年后,汉武帝终于看清了事实,他派公孙敖潜伏到匈奴,想要把李陵解救出来。

公孙敖到了匈奴后,连李陵的面都没有见到,只是随便抓了个小兵打探消息,听说李陵成了匈奴练兵的总教头,随后就把这个消息禀告给汉武帝,汉武帝大怒,下令诛杀李陵全族。

后来才知道,给匈奴练兵的人根本就不是李陵,而是李绪。李陵的一生堪称悲剧,他为朝廷建功立业,即使被坑害,也没有出卖祖国,但是他不但没有等来救援,还被灭族!

此后,李陵才决定归附于匈奴,匈奴单于对李陵也很重视,不但封他为右校王,还把女儿嫁给了李陵,把坚昆地区赏赐给他,而阿巴坎就是坚昆的其中一块领地。

此后的十几年,李陵多次带兵和汉军交战,但是好几次,他都是无功而返,因为他无法接受跟汉军为敌。

所以在后来《史记》《汉书》的记载中,对李陵的评价也是相对客观的,没有褒,也没有贬,就好像李陵这个人从来没有存在过一样。

0 阅读:1

小玖娱闻商业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