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老腔一响被最炫民族风“硬控”千年

华舆 2025-02-27 14:20:46

“老腔一响,热血沸腾!”不久前,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内,一声高亢的黄河老腔划破长空,10位来自陕西渭南市潼关县的黄河老腔艺人用古朴粗犷的唱腔、铿锵有力的器乐合奏,将现场观众带入两千年前黄河流域的苍茫壮阔。

▲黄河老腔演出照片。(图片来自潼关县黄河老腔艺术团微信公众号)

黄河老腔,起源于潼关境内的黄河码头船工号子,同时也是一种板腔体戏曲,被誉为“戏曲界‘活化石’”“中国最古老的摇滚乐”,距今已有2000余年。近年来,以黄河老腔为代表的中国民乐逐渐走向世界舞台,收获了不少海外粉丝。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民乐中所蕴含的民族智慧与哲学吸引了许多汉学家的目光。

音乐是捷克布拉格查理大学中文专业博士生梁文钦的最大爱好。这位汉学博士从小学习钢琴、古典吉他和电吉他,在高中时还组建过一个小型摇滚乐队。乐队的四名成员都是学习汉语的校友,选曲也都是崔健、汪峰、许巍等中国摇滚乐手的音乐。

▲2024年3月21日,巴西里约热内卢,民乐演奏家姜克美在“今日中国”艺术周暨“金钟之星”中国民族器乐音乐会上演奏。(图片来自中新社)

除了摇滚乐,梁文钦还非常喜欢中国民族音乐。他注意到,与国外摇滚乐相比,中国摇滚乐经常在乐曲中使用民族乐器。因此,在中国留学时,梁文钦特意学习了半年琵琶演奏。2011年,他与同样学习中文、擅长演奏古筝的同学何阳一道成立了布拉格丝竹乐社,乐队里有古筝、笙、萧、琵琶、阮等多种中国民乐乐器。在捷克,梁文钦的乐队经常被邀请参加各种演出和活动,成为当地表演中国音乐的一股清流。“摇滚乐和民族音乐虽属截然不同的音乐形式,但都能使捷克民众从不同角度了解中国的文化。”梁文钦说。

▲菲律宾侨中学院民乐团成员们在位于马尼拉的侨中学院练习乐曲。(图片来自中新社)

古琴是民族乐器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在中国三千年来延绵不绝。德国汉学家马仪思就非常喜欢古琴,她师从中国著名古琴演奏家管平湖。值得注意的是,兴趣爱好并不是马仪思研习古琴技艺的唯一动因,她系统学习古琴艺术,是将实践作为对中国古琴文化整体性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跟随管平湖学习期间,马仪思不仅详细记录了古琴演奏要义与乐理知识,还对技艺传习场所的地理方位、街道门牌、路线、陈设等做了特别观察与详尽记录。

另一位热爱中国民乐的是荷兰汉学家高罗佩。早在1940年,他就出版了系统介绍中国古琴文化的学术专著《琴道》。书中交代了古琴音乐的特征、与文人的特殊关系,围绕《乐记》,讲述音乐与宇宙、自然,与政治、朝廷的关系,梳理了古往今来的琴学资料,在琴学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除了热爱古琴文化,高罗佩还收藏了二胡、琵琶等民族乐器,可见他对中国民乐的深厚情感。

未来,期待越来越多的中国民乐迈向世界,当语言有障碍时,音乐就是最好的沟通桥梁。

参考中新网、中国社会科学网、《光明日报》、《民族艺术》杂志等内容资料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