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虾都是吃抗生素、激素长大的?到底能不能吃?告诉你真相

39健康网 2024-11-24 20:29:21

连虾都塌房了?

你是否听过这样的传闻:

“千万别吃养殖虾!为了虾不生病长得又快,都是靠着大量的激素和药长大的!”

这虾,我们还能安心享用吗?

一、我们吃的虾全部都是养殖的吗?

其实说到虾,市面上我们见到的,大多都是养殖的,市场占比超过80%。2023年我国农业部曾统计,当年水产品总产量7100万吨,而养殖类占到5812万吨,类别涵盖鱼虾蟹、贝壳、藻等各种水产品,占比达到82%。

根据中国渔业统计的养殖虾年鉴数据,从2013以来,我国虾产量逐年增长,至2020年,总产量达到630.73万吨,其中养殖虾占比78.79%,所以我们日常吃到的虾大多属于养殖出身。

养殖虾偏多主要因为市场需求旺盛且供应稳定,养殖技术不断进步,使得虾的产量、成活率和质量大幅提升,同时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相比野生虾的捕捞受自然因素影响大,养殖虾更能满足市场需求。

二、养殖虾都是药喂大的?还能吃吗?

关于养殖虾,传的最多的就是,人工养殖会喂避孕药、激素刺激虾长大。

这纯属是谣言了!

因为根本没必要这样做,要知道虾性成熟到可以产卵大概需要200天以上,而养殖虾平均培育周期在60-90天,所以没必要避孕,而且任何避孕药对水产生物都无效。

另一方面,养殖虾的饲料、用药和其它人工成本已经很高了,再增加激素喂养,只会增加养殖成本,虾正常喂养就可以达到又快又肥的状态,不必要催肥。

还有人说,养殖虾会喂养硫酸铜,吃了这种虾会有安全隐患,实际上养殖过程很难避免病害风险,所以适当用药也是正常养殖需要,只要不超标用药,实际上也不会造成毒害残留风险。

而且虾在上市前会有休药期,等正式上市基本药物残留也会代谢完全,一般正规渠道的虾产品还要经过多次安全检测才能上市,据第五次总膳食研究数据统计,2023年上半年,我国水产品上市的兽药残留检测合格率在99%以上,所以不必过于担心虾会有药物残留风险。

其实想要健康食用养殖虾,注意好以下两点才是关键:

1、吃正规养殖和销售的虾

只要认准正规渠道养殖销售的虾产品,基本都是有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把控质量的,符合食用安全标准的,可以极大概率避免未知安全饮食问题。

2、适量食用

健康的膳食标准都不建议过量摄入,根据指南建议,日常膳食要保持食物摄入多样,每周吃两次水产品。每次摄入量最好在40-75克。避免只吃某一种食物过度,增加危害物质摄入风险,同时也有利于促进身体健康。

三、广东检出含致癌物的“毒虾”?错了!

前段时间,一个关于“广州检出毒虾”的视频在网上疯传,据视频介绍,这些虾产品有检出N-二甲基亚硝胺,属于“2A类致癌物”,有明确致癌风险,引起不少居民担忧。但随后很快就有声音质疑,真相到底是什么情况?还能不能吃虾了?

其实,所谓的检出“N-二甲基亚硝胺”与市场上的鲜活虾产品还真没有一点关系,根据广东省监督局通告内容,日前抽检到的由皮皮虾、小海蟹、小黄鱼制品零食中存在“N-二甲基亚硝胺”超标,属于是张冠李戴的假新闻了。

一般新鲜水产品不会含有N-二甲基亚硝胺,除非水产品腌制过程中添加了硝酸盐、亚硝酸盐等添加剂,在微生物的转化下,还原成亚硝酸盐才会有可能与胺类发生亚硝基化作用,或者产品发生腐败分解,才会产生N-二甲基亚硝胺。

图源自网络

四、虾线很脏吗?虾头里是“屎”还是“黄”?

关于吃虾,还有一些常见的误区,比如我们常说的“虾线”,有人觉得那里面都是“屎”,一定要去除,实际上那是虾的肠道,里面都是虾消化完成后的残渣和未消化食物,以及一些无法消化的泥沙和代谢物,经过高温烹煮后,里面的微生物基本会被消灭,不存在其它安全健康问题,心理膈应的话也可以去除再吃。

关于虾头里的“黄”能不能吃这个问题,也是很多人争议的点,其实虾头囊括了虾的胃、肝、心、胰脏等器官,是主要的代谢场所,其中小龙虾的虾头还承担了生殖功能。我们看到的“虾黄”其实是虾的肝脏、胰脏等。

此前还有言论说虾头里含有重金属,特别是发黑的虾头,其实两者关系不大,虾头会发黑主要是因为酪氨酸酶会催化黑色素,导致虾头看起来黑黑的。虾头的安全问题主要和养殖的水质有关,虾头承担着全身的代谢功能,风险因素确实比虾肉高一些,所以非必要也不建议吃虾头。

总的来说,关于虾的一些不安全言论大多都是谣言,正常情况下适量吃虾对身体健康也有很多好处,注意好一些安全事项就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误解和焦虑。

参考资料:

[1]《养殖虾都是吃抗生素、激素长大的,真的不建议吃?》.人民网科普.2024-07-05.

[2]《养殖虾可以放心吃吗?怎样健康食用?营养师解读→》 .科普时报.2024-07-30

[3]《虾线真的很脏吗?虾头里的"虾黄"是虾屎吗?内行才知道的5件事》.科普中国.202-02-13.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0 阅读: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