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是我国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它给我们留下的是一个腐朽不堪的印象。无数有识之士挺身而出,希望用西方先进的思想来挽救这个摇摇欲坠的王朝,于是便有了戊戌变法。
身为皇妃的珍妃也是这场变法的支持者,也正因如此,她的下场才会如此悲凉。
即使下场凄惨,但在一个亲手将她扔进井里的老太监眼里,她也是一个极了不起的女子。
一、初入宫围,不谙世事珍妃出身满洲镶红旗,是户部右侍郎之女,但她与姐姐自小是随叔父在广州长大的。众所周知,广州是一个新旧文化交融的地方,而珍妃的叔父也是一个思想开放的武将,身边的朋友都是一些文人墨客。
于是珍妃与姐姐便在这样开放的环境中成长,耳濡目染中也拥有了新潮的思想。
她自小便跟在身为武将的叔父身边,远离了政治权力中心,珍妃自然成长为了一个天真烂漫的女孩。然而生于权贵之家,单纯便是一道催命符。
即使在新思想的影响下,她俨然成长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新时代女性,但是作为官宦家族的女儿注定要入宫陪伴君王,只能依附君王而活。
如此便导致她们虽有独立的思想,却只能被迫成为别人的附属品,结局可想而知。
珍妃十多岁时参加宫里的选秀,成为光绪帝的嫔妃,被封为珍嫔。一同入宫的还有她的姐姐,和太后的娘家侄女叶赫那拉静芬。她的姐姐被封为瑾嫔,叶赫那拉氏被封为皇后,史称隆裕皇后。
初见时,光绪帝便被娇俏可人的珍妃迷住了,她的单纯天真是见惯了后宫波云诡谲的光绪帝的救赎,仿佛一道明亮的光照进黑暗,照亮了光绪帝的世界。
于是,在入宫之后珍妃荣宠不衰,在得到光绪帝的宠爱的同时,慈禧也极为疼爱她,此刻的珍妃当真活成了女子最期盼的样子,亦是珍妃一生当中最幸福的时光。
她的天真烂漫成为了这龌龊的后宫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同时也是一面镜子,照尽了前朝后宫的藏污纳垢。
二、买卖官爵,褫衣廷杖慈禧六十大寿那天大封六宫,珍嫔晋封为妃。此时的珍妃春风得意,以为这是自己晋升之路的开始,丝毫不知危险正一步步朝自己走来。
入宫5年来,轻而易举便得到太后的喜欢和皇帝宠爱的珍妃完全不知谨慎为何物,逐渐养成了嚣张跋扈的性情。
珍妃的猎奇心理极重,喜爱西洋物件,慈禧太后却极为不喜。思想开放的珍妃时常女扮男装在宫中走动,这引起了思想保守的慈禧太后的不悦。
更为“任性”的是,有一次珍妃看到慈禧太后穿着一件极为华丽的衣裳,她也喜欢,于是便央求光绪帝给她做了一件,之后她更是大胆地穿到慈禧太后面前,撞了衫的慈禧太后愤怒至极。
如果说这些事都只是引起太后对珍妃的稍许厌恶,接下来这件事则是直接触及了慈禧太后的底线。
珍妃本人是一个娇宠长大的世家小姐,向来不知节俭,入宫为妃后的她说白了只是一个皇室的附属品,唯一的进账来源就是嫔妃的俸禄了。她每个月的月俸只有300两银子,这对于向来阔绰的珍妃来说根本不够用。
珍妃便把主意打到了买卖官爵上,在晚清这种现象是非常常见的,就连慈禧太后都经常这样做。但是,珍妃作为宫妃参与买卖官爵却是干涉了朝政。
虽然慈禧太后自己也干涉内政,但她却极为不喜干涉内政的女子。于是珍妃的行为便触及到了她的底线,甚至在慈禧训斥之时,珍妃更是直接顶撞说,慈禧自己都干涉朝政,为什么不让她干涉。
慈禧认为珍妃是在忤逆她,十分震怒,便赏了珍妃褫衣廷杖。即将衣服褪下来,当庭杖责,这是一种极为屈辱的刑罚。除此以外还将她的位分降为贵人,以示惩戒。
经此一事,珍妃总算知道后宫的残酷了,她也明白自己的丈夫不是真正的掌权人。
无论是朝政还是后宫事务都掌控在慈禧的手中,为了在宫中生存,还是要尽量避其锋芒。她开始变得谨小甚微,不复从前的天真活泼。
三、支持维新,红颜薄命珍妃的谨慎换取了一段平静的时光,她平常只是和光绪帝吟诗作画,也因此一年后便恢复了位分。由于极受皇帝的宠爱,有许多嫔妃都非常妒忌她,其中也包括隆裕皇后。
皇后几次三番陷害珍妃与人私通,秽乱宫闱,珍妃便一次次挨打。虽然最终证实了她的清白,但是在调查过程中也是受尽了苦楚。
不过皇后的陷害并不足以致使珍妃丧命,后来发生的一件事情才是导致她悲惨下场的导火索。
在西方帝国主义的船坚炮利下,大清国与外国的国力之悬殊显而易见。许多有识之士意识到,封建帝制并不再适合中国的发展,于是便主张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
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发起了戊戌变法,并得到光绪帝的支持。作为一个从小便接受西方思想教育的女子,珍妃自然也是支持戊戌变法的。
于是珍妃便负责与宫外的维新派人物联系,为光绪帝和维新派搭建沟通的桥梁,甚至还向光绪帝推荐了自己的老师,珍妃在戊戌变法中可谓是出力不小。
后来,慈禧反应过来后便将戊戌变法扼杀在摇篮中,维新派人士有些用鲜血祭奠了中国的民主之路。
当慈禧调查得知珍妃在戊戌变法中发挥的作用之后,便恨不得马上除之而后快。只是光绪帝拼命护着,慈禧便只能将珍妃囚于冷宫。
即使被囚于冷宫,珍妃也依旧满怀希望,她坚信丈夫终有一日会夺回实权,自己终将重获自由。可惜日复一日的等待没能等来重获自由的那一天,倒是等来了八国联军的炮火。
听闻八国联军要攻进北京城,慈禧便携光绪帝出逃,临走之前还下令处死珍妃。美其名曰:珍妃貌美,若是被西洋鬼子占有,则辱没了皇家颜面。
但是珍妃却并不以为意,只是强烈反对慈禧带光绪帝出逃的行为,她认为光绪帝应该固守北京,才能稳住军心和民心。
然而在慈禧的眼里,却认为珍妃死到临头了还在和自己对着干,于是便让一名叫崔玉贵的太监强行将她推入井中溺死。
珍妃无疑是腐朽的大清王朝中开出的一朵糜丽而绚烂的花,但由于大清王朝的桎梏,这朵花还未完全绽放便凋零了。
她前卫的思想未能挽救摇摇欲坠的大清王朝,反而将自己推向了深渊,凭白害了自己年轻而鲜活的生命。珍妃井杀死的不是皇宫的珍妃,而是一个崇尚自由而不屈的灵魂。
晚年,崔玉贵回忆起珍妃时,由衷地赞叹道:珍妃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女人!即使到了生死存亡之际,她想到的竟然是军心、民心,是江山社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