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笔下的秋天,凄美绝伦!

国学府邸 2024-10-30 10:40:22

《代别离·秋窗风雨夕》

清代:曹雪芹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泪烛。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连宵脉脉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小说中,林黛玉病卧潇湘馆,秋夜听雨声淅沥,灯下翻看《乐府杂稿》,见有《秋闺怨》、《别离怨》等词,“不觉心有所感,亦不禁发于章句,遂成《代别离》一首,拟《春江花月夜》之格,乃名其词曰《秋窗风雨夕》。”秋天花草凋零,微明的灯光使秋夜显得更加漫长。已觉窗外是无尽秋色,哪堪忍受秋日风雨使秋天更加凄凉。秋天的风雨来的何其迅速,惊破了梦中的绿色。怀着秋日的感伤无法入眠,向着屏风移动流泪的蜡烛。晃动的烛焰点燃了短柄的灯台,牵动了愁怨和离别的情绪。谁家的庭院没有秋风侵入,那里秋日的窗外没有雨声?丝绸的被子无法抵挡秋风的力量,秋夜将尽的更漏声催来更急的雨声。整夜连绵的秋雨,就像陪伴着即将离别的人哭泣。庭院在秋日雨雾笼罩下更加萧条,窗前稀疏的竹叶上时有水珠滴落。不知风雨何时才能停,泪已打湿窗纱。

《残菊》清代:曹雪芹露凝霜重渐倾欹,宴赏才过小雪时。蒂有余香金淡泊,枝无全叶翠离披。半床落月蛩声病,万里寒云雁阵迟。明岁秋风知再会,暂时分手莫相思。贾探春(蕉下客)作,是海棠诗社菊花诗中的最末一首。此诗作为小说人物诗,深刻展现了探春富于冷静理性的性格。“残菊”即“残局”,暗寓大观园少女们的悲剧命运。在寒露严霜越来越重的时候菊花花枝渐渐倾斜,宴饮赏菊才过又到了小雪节气。花托上的花瓣还没有落完,颜色却渐渐浅淡,枝头的叶子渐渐凋落,留下的也显得散乱纷披。一轮残月半照在床前,蟋蟀的叫声也渐渐微弱,寒云密布的天空中雁队飞行也变得缓慢。明年秋天还一定会相见,暂时分手请不要过分相思。

《贾宝玉咏白海棠》清代:曹雪芹秋容浅淡映重门,七节攒成雪满盆。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晓风不散愁千点,宿雨还添泪一痕。独倚画栏如有意,清砧怨笛送黄昏。秋容:指白海棠花,“秋”点明花开的季节。海棠花素淡的姿容映照着重重院门,繁枝上花朵盛开像团团白雪铺满花盆。似刚刚沐浴才出的杨贵妃冰清雪冷,像捧着心口皱着眉的西施以白玉作精魂。晨风吹不散花中的哀愁,经夜之雨又为其增添了一抹泪痕。独自斜倚着画栏像是在默默思念,砧声清冷笛声哀怨送去落日黄昏。

《薛宝钗咏白海棠》清代:曹雪芹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欲偿白帝宜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珍重芬芳的花姿在白天也关上院门,提着水罐亲自浇洒长满青苔的花盆。秋阶上有洗去粉红色的淡雅的姿影,带露水的台阶旁招来了冰雪般精魂。清淡到极点才显出海棠花格外鲜艳,愁思太多怎能使花朵没有露珠泪痕?为报答秋神化育之恩全凭自身纯洁,婷婷玉立默默无语地又到了黄昏。《咏白海棠》出自《红楼梦》第三十七回,是贾探春发起的海棠诗会的作品。

《香菱咏月·其三》清代:曹雪芹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月亮的光华谁也难把她遮掩,她倩影多娟美可质地多清寒。广袤的原野一片银色传来捣衣声阵阵,雄鸡报晓夜色将可阑可残月仍挂天边。秋江里漂泊的旅人闻笛声更添愁绪,楼上伤情的少妇终夜里倦倚栏杆。惹得月宫里寂寞的嫦娥也不禁要问:是什么原因不使人们永远团圆。时运不济、身世悲惨的香菱,原为乡宦小姐,后沦为奴隶,做了薛蟠之侍妾。她在大观园中的地位低于小姐而高于丫头。她渴望过贵族阶级的精神生活,因此“慕雅女雅集”,偶遇进园的机会,就一心一意跟黛玉学起诗来。这是香菱所作的第三首咏月诗。经过前面一番艰苦的探索之后,香菱终于摸到了做诗的门径,因此此诗一出,就顿放异彩,成为一首具有真正艺术美的作品。

1 阅读: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