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麻烦手动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带给您舒适的阅读体验。
1965年7月20日,北京机场,周总理一行人等待着一架苏式大客机的降落。
直到轰鸣声响彻天际,总理才终于松了口气。
只见从飞机上下来一行人,为首的正是国民党名将李宗仁。
为了迎接李宗仁回国,我们等了十余年。
但当他提出担任人大副委员长时,却遭到了毛主席的婉拒。
这场政治博弈的背后究竟暗藏着怎样的隐情?
李宗仁为何会同意回国?毛主席的顾虑又是什么?
国民党名将1925年,北伐战争开始。
蒋介石的野心也在此消彼长的派系斗争中如野草般疯长,而另一股势力——桂系,也在李宗仁的带领下悄然壮大。
彼时,老奸巨猾的汪精卫和野心勃勃的蒋介石都将目光投向李宗仁,期待着他成为他们夺权的垫脚石。
李宗仁是个明白人,不愿为他人做嫁衣裳。
他婉拒了汪精卫的招揽,对蒋介石的一系列举措不予支持。
当汪精卫讨伐蒋介石的声势如日中天时,李宗仁却无动于衷,哪怕是蒋介石亲自登门求援,也不愿调动一兵一卒。
1927年,蒋介石的势力日渐衰弱,李宗仁趁机与白崇禧联手,一举夺得大权。
可惜在不久后的龙潭战役中,李宗仁惨遭败北。
一时间,南京政府摇摇欲坠,宛如风中残烛。
同年12月中旬,在汪精卫黯然下野的低谷中,蒋介石再次出击,一举夺回总司令之位。
随着权力的更迭,蒋介石对李宗仁的怨恨如同滚滚长江之水。但他不得不暂时隐忍,因为桂系的力量仍不容小觑。
这场明争暗斗就此拉开序幕,剑拔弩张的暗潮汹涌在每一个人的心头。
第二次北伐时,李宗仁率领大军征讨张作霖。
张作霖见大势已去,不得不向国民政府宣告易帜,实现了国民政府名义上的统一。
桂系势力扶摇直上,这犹如一根刺深深扎进了蒋介石的心。
蒋介石寝食难安,暗暗发誓:除李宗仁而后快!
1929年,蒋桂大战开打。
蒋介石以叛党罪名免去了李宗仁的职务,终于除掉了这块心头大石。
可惜天不遂人愿。1931年,日寇侵华,战火四起。
可蒋介石非但没有与我党携手抗敌,反而变本加厉地围剿红军。
民怨沸腾,痛斥蒋公,蒋介石在众怒之下再次下野。
蒋介石无计可施,只能低下头去求他曾经的对手李宗仁。
李宗仁思虑再三后,还是扶持蒋介石坐回了国民党高位。
后来的历史走向众人都十分清楚。
1949年,国民党在解放军的铁拳下节节败退。
蒋介石第三次下野,逃往台湾,将残局交由李宗仁收拾。
同年4月21日,解放军浩浩荡荡渡过长江,南京国民党政权轰然倒塌。
李宗仁退守桂林广州一带,妄图留存力量东山再起。
11月,桂系主将白崇禧及其率领军队全军覆灭。
李宗仁只能借口治病,偷偷溜到香港,又在香港飞往大洋彼岸的美国。
当李宗仁黯然退隐时,远在台湾的蒋介石却高调重回政坛,宣布罢免李宗仁的“代总统”之位。
权势与军力一朝化为泡影,流亡美国的李宗仁孑然一身,还要活在国民党的监视下。
时日流逝,归国的渴望在李宗仁心头愈发强烈。
只不过,这条回国之路却荆棘密布,困难重重。
辗转回国来到大洋彼岸的李宗仁,终于可以卸下戎马倥偬的昨日重负,他开始从旁观者的席位审视自己走过的路。
后来来自故土的消息让他心头一颤。
抗美援朝的胜利,中印边境冲突的胜利,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的胜利,每一条消息都让李宗仁激动得热泪盈眶。
这一声声惊天动地巨响,仿佛在诉说着中国早已不是当年的积贫积弱之躯。
曾经的刀光剑影,如今化作了前尘往事;而如今的盛世景象,则是他多年心愿的实现。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李宗仁主动倾吐当年犯下的过错。
他深切地叹道,当年美国政府对国民党袖手旁观,虽然令人失望,但现在回想起来却是上天的一份恩典。
倘若国民党在那时得到美国的帮助,与共产党划江而治,他难以想象整个华夏民族将承受怎样的创伤,那将成为他一生无法弥补的罪孽。
一位曾经的对立者终于走上了觉醒之路,李宗仁的心境转变引起了毛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注意。
1955年,周总理在万隆会议上严正表明: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问题,不需要别国的干涉,我们将以和平的手段解放台湾。
看过周总理报告的李宗仁激动地给老朋友程思远写信,字里行间流淌着一股对周总理的由衷钦佩。
1955年8月,李宗仁在美国再次发表声明:“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必须由中国人自己解决!”
周总理得知李宗仁的声明后,立马领会了他的“心意”。总理随即派人密函程思远,将他召回北京。
在这次长谈中,总理意味深长地对程思远说:“李先生关于台湾问题的立场,我们十分欣赏,我们诚挚地邀请他回国探亲,广西人民盼望他的归来。”
程思远如实地将周总理的话语转达给了李宗仁,李宗仁听闻后久久不能平静。60年代,李宗仁终于与中央达成协议,踏上了归国之路。
1965年7月20日,载着李宗仁夫妇的飞机飞抵北京,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等中央领导人的热烈欢迎,
李宗仁夫妇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李宗仁颤巍巍地登上欢迎仪式的主席台,高亢地宣读了《归国声明》,字字句句饱含着对祖国的热爱与希望。
他说自己已对个人功名利禄早已无心追求,今后只想作为祖国的一分子,尽一份微薄之力,为民族的建设贡献绵薄心意。
现场的掌声响成一片,他们的归来,不仅弥补了民族的历史空白,还为我们带来了争取台湾回归的希望。
李宗仁将军终于实现了多年的心愿,踏上了故土,准备与亲人团聚,在祖国的怀抱中度过晚年。
他此举不仅是他个人命运的转折,更是国家统一事业的一大里程碑。
然而,李宗仁归国后却提出了一项令人意外的要求——希望担任人大副委员长。
面对他的请求,毛主席婉拒了他。其中究竟有什么曲折和考量?
婉言拒绝归国后的李宗仁夫妇一路备受礼遇,有关部门全程陪护,安排好他们的住处和餐饮,还在中南海大摆宴席,欢迎这位同胞的回国。
不多时,毛主席便亲临中南海怀仁堂,热情地接见了李宗仁夫妇。毛主席还打趣道:“德邻先生,你这次回国可是上了“贼船”喽!”
李宗仁的嗓子像是被棉花堵住了一般,愣是说不出一个字。
空气中弥漫着几分尴尬。程思远走上前说了一句:“我们巴不得早点上了这艘‘贼船’呢,毕竟只有它才能把咱们送达彼岸啊!”
程思远这番话一出口,毛主席、李宗仁还有陪同在侧的中央领导们顿时哄堂大笑。
李宗仁被打趣了一番也逐渐融入氛围,开始与毛主席倾吐埋藏在心底多年的国事心声,一字一句,宛如滔滔江河,奔流不息。
一席话语间,李宗仁也说出自己的所求,只希望能有个“人大副委员长”的身份,以尽绵薄之力。
李宗仁曾执掌大权,如今愿意屈居幕后,按理来说应该是成全他这个心愿的。出乎意料的是,毛主席婉言拒绝了他。
毛主席缓缓开口道:“宗仁兄,任职副委员长,于你、于党、于国,皆有诸多不便。”
李宗仁愣了一下,不解地问道:“我过去虽为国民党要员,但如今早已弃暗投明,难道不配为国效力?”
毛主席微微一笑:“正是因为你身份特殊,若授予你高位,难免有人借题发挥,挑起党派之争。”
“再者,宗仁兄不任职,反倒更利于统战工作。你如今仍与海外国民党旧部保持联系,若能从中斡旋,促成海峡两岸和解,岂不功德无量?”
李宗仁听完,心中豁然开朗。他本以为毛主席轻视他,没想到竟如此深谋远虑。
“至于人大副委员长,那是人大选举产生的,不宜外力干涉。宗仁兄身份特殊,若由你出任,恐有失公允。”
李宗仁虽然有些失落,但心服口服。他明白,毛主席的安排才是最符合国家利益的。
从此,李宗仁不再提及官职之事,但他为祖国统一奔走热情并未消退。
1969年1月30日,李宗仁已病入膏肓。
当晚期直肠癌的剧痛席卷全身时,他却坚持执笔留下遗书一封,托人给毛主席带去。
他写道,新中国如初升的太阳,潜力无穷。
他殷切期盼着远在海外和台湾的国民党人抛却前嫌,早日归家,为解放台湾统一祖国贡献一份力量。
弥留之际的遗言,也成为他对祖国最后的告白。
直至生命最后一刻,他仍为海峡两岸的和平与发展呐喊,化作不灭的光辉,永远铭刻在历史长河中。
参考文献
王熙兰. 李宗仁回国历险记[J]. 龙门阵,2010, (10):12-19.
耿忠良,郑燕军. 接待李宗仁回国二三事[J]. 纵横,2009, (9):21-22.
王中人,陈荣华. 周恩来与李宗仁回国[J]. 文史精华,1998, (4):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