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电影圈又被一则重磅消息刷屏:《哪吒 2》疑似遭遇 “偷票房”。这一消息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网络上激起千层浪。有网友爆料,自己在观看《哪吒 2》时,买到的竟是手写电影票,上面没有常规的电影信息,只有手写的影厅、时间和座位号等内容 ,这一异常现象立刻引发了大家对 “偷票房” 的怀疑。消息一经传出,迅速在各大社交平台引发广泛讨论,相关话题热度持续攀升,众多网友纷纷分享自己的观影经历,不少人表示也遇到过类似的可疑情况,使得《哪吒 2》被偷票房一事成为大众关注焦点,也让 “偷票房” 这一电影行业的 “顽疾” 再次暴露在聚光灯下。
票房数据里的异常信号
随着事件的发酵,越来越多的数据细节似乎也在暗示着 “偷票房” 行为的存在。从公开的票房数据来看,《哪吒 2》上映初期票房一路高歌猛进,势头十分强劲 ,迅速成为春节档的票房领跑者。但在近期,其票房增长曲线却出现了一些微妙变化。在某些时段,票房增长速度明显放缓,与影片的高口碑和市场热度不成正比。
不仅如此,排片影院数量也出现了异常减少。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1 月 31 日,全国排映《哪吒 2》的影院有 12554 家,而到 2 月 9 日就只剩下 12489 家,短短几天时间减少了 65 家 。有电影博主分析,在《哪吒 2》票房占比超 80% 的情况下,这些影城不太可能主动不排片,很有可能是因为偷票房被停掉了密钥。这一推测也得到了部分业内人士的认同,他们指出,影院数量的异常减少往往与违规操作脱不了干系,而偷票房就是其中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偷票房的常见手段大揭秘
那么,“偷票房” 究竟是如何操作的呢?其实,“偷票房” 的手段多种多样,让人防不胜防。最常见的手段之一就是手写票 。正如前文提到的《哪吒 2》手写票事件,影院不通过正规的售票系统出票,而是用手写票代替。这些手写票没有进入国家电影专资办系统,票房收入自然也就被影院私自截留 。据上游新闻报道,青海海东凤凰国际影城就因给观众出具手写《哪吒 2》电影票,被网友质疑偷票房并举报。业内人士明确表示,影院出手写票就意味着票房收入未进入正规系统,极有可能是偷漏瞒报。
除了手写票,“挂羊头卖狗肉” 也是常见的偷票房方式。观众购买的是 A 电影的票,影院出票时却写着 B 电影的名字,将 A 电影的票房算到 B 电影头上。这种方式不仅损害了被偷票房影片的利益,也欺骗了观众 。曾经就有观众明明购买的是热门电影的票,拿到手的票根上却显示的是另一部电影的名字,这种情况无疑是影院在进行 “偷梁换柱”。在《哪吒 2》被偷票房事件中,虽然目前没有明确证据表明存在这种 “挂羊头卖狗肉” 的情况,但从以往的案例来看,这种手段并不罕见。
还有一种较为隐蔽的偷票房手段是双系统入账。影院使用两套系统,一套用于实际记账,一套用于上报票房数据。实际销售额与上报给监管部门和片方的数额不一致,从而达到偷票房的目的。这种方式很难被发现,因为影院在操作时较为隐蔽,除非有内部人员爆料或者监管部门进行深入调查,否则很难察觉其中的猫腻 。
对电影行业的多重伤害“偷票房” 行为就像一颗毒瘤,对电影行业的危害是全方位、深层次的 。从市场竞争角度来看,它严重破坏了公平竞争的环境。在一个健康的电影市场中,每一部电影都应该凭借自身的质量、口碑和观众的喜爱程度来公平竞争票房。但偷票房行为却打破了这种公平,让那些通过不正当手段的影片和影院获得了不应有的利益,挤压了真正优秀影片的生存空间 。就像《哪吒 2》,本可以凭借自身的高质量在票房上取得更好的成绩,却可能因为偷票房行为而无法充分展现其市场价值。
对于电影创作者来说,偷票房行为极大地打击了他们的积极性。一部电影的诞生,背后是无数电影人日日夜夜的辛勤付出,从剧本创作、拍摄制作到后期剪辑,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他们的心血和对电影艺术的热爱 。他们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得到观众的认可和市场的回报,从而激励他们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然而,偷票房行为却让他们的努力可能付诸东流,当创作者们看到自己的作品被不公平对待,创作热情和信心必然会受到严重打击,这对于整个电影行业的创新和发展无疑是一种巨大的阻碍 。
观众作为电影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也深受偷票房行为的影响。观众花钱买票是为了获得优质的观影体验和欣赏到心仪的电影 。但在偷票房行为下,观众可能会遭遇各种不规范的售票行为,如拿到手写票、票价与实际不符等,这不仅损害了观众的经济利益,也影响了观众的观影心情和体验 。长期以往,观众可能会对电影市场产生不信任感,从而减少观影次数,这对整个电影行业的发展来说,是一种潜在的威胁。
多管齐下,守护票房公平
面对 “偷票房” 这一电影行业的 “毒瘤”,我们不能坐视不管,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加以整治,共同守护电影票房的公平与公正 。
片方要加强自身的监管力度。可以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大数据分析、区块链技术等,实时监控票房数据,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例如,通过大数据分析观众的购票行为、观影时间和地点等信息,对比不同影院的票房数据,一旦发现某个影院的数据与整体趋势不符,便可进行深入调查 。还可以采用区块链技术,将票房数据进行加密存储,确保数据的不可篡改和可追溯性,从技术层面杜绝偷票房的可能性 。以《哪吒 2》为例,片方光线传媒就可以运用这些技术手段,加强对票房数据的监控,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
行业层面也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和规范 。建立健全的票房监管机制,明确影院、片方、发行方等各方的权利和义务,规范售票、统计票房等各个环节的操作流程 。同时,加强行业自律,通过行业协会等组织,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的处罚和谴责,形成良好的行业风气 。比如,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可以制定更加严格的行业标准,对偷票房的影院进行警告、罚款、暂停合作等处罚,提高违规成本 。
观众作为电影市场的重要力量,也应该积极参与到监督中来 。观众在购票时要仔细核对票面信息,如发现手写票、票面信息与实际观影不符等情况,应及时向影院工作人员询问,或者向相关部门举报 。同时,观众还可以通过社交媒体等平台,曝光不良影院的行为,引起社会的关注,形成舆论压力 。只有当观众都行动起来,才能让偷票房的行为无处遁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