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王玉龄站在丈夫张灵甫阵亡处,留下1张合影和四个大字

甲子光年 2024-08-27 14:02:02

2007年5月,一个特殊的时刻,张灵甫的遗孀王玉玲踏上了孟良崮的土地。她站在丈夫当年英勇战死的洞穴外,身旁是已经长大的儿子张道宇。在这一刻,时间仿佛凝固,母子俩拍下了一张珍贵的合影。这张照片不仅记录了他们的身影,更承载了无尽的思念与回忆。

拍摄这张照片时,王玉玲已经回国两年,与儿子定居在上海这座繁华的都市。尽管岁月在她身上留下了痕迹,但79岁的她依然保持着端庄优雅的气质,令人敬佩不已。

此次重返孟良崮,王玉玲和儿子怀着沉重的心情,专程来到张灵甫的墓前。在这里,王玉玲满怀深情的写下了“四个大字”。

王玉龄出身名门,她的父亲在长沙一带经商多年,声誉显赫。然而,世事无常,1933年,王玉龄的父亲因病早逝,这使得她失去了依靠,不得不由母亲抚育长大。尽管生活遭遇了变故,但王玉龄依然坚强地成长为一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

1945年,王玉龄已经长成了一个美丽动人的大姑娘,追求者络绎不绝。然而,她心中却有一个坚定的信念:要嫁给一位抗日将士为妻。这个信念使得她拒绝了许多青年才俊的追求,一心只系于那些为国家浴血奋战的英雄们。

命运的安排总是那么奇妙。有一天,王玉龄与一名女同学前往长沙的一家理发店洗头发。就在这时,张灵甫走进了理发店,站在她背后注视着镜子中的她。面对这位突如其来的陌生男子,王玉龄毫不犹豫地瞪了他一眼。这一瞪,却瞪出了两人之间的奇缘。

晚年时,王玉龄回忆起这段往事,笑称:“后来张将军告诉我,如果我当时不是瞪他一眼,而是冲他笑,他就不会追我了。因为当年喜欢他的女人有很多,我瞪了他一眼,他可能觉得我很特别。”这次偶然的相遇,让张灵甫对王玉龄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随后对她展开了疯狂的追求。

面对张灵甫的热烈追求,王玉龄虽然有些犹豫,但最终还是不顾母亲的反对,毅然选择嫁给了这位抗日将领。两人相识之后,相谈甚欢,张灵甫对年轻貌美的王玉龄心生好感,而王玉龄也对张灵甫产生了情愫。

这段爱情并非一帆风顺。王玉龄的母亲对张灵甫的年纪颇有微词,并不支持二人继续交往。为此,王玉龄与母亲闹得十分不愉快。但即便面对家庭的反对和世俗的压力,王玉龄依然没有放弃这段感情。她坚定地选择了张灵甫,最终在上海的金门饭店,与这位抗日英雄结为夫妻。

1947年3月9日,王玉龄在南京生下了儿子张道宇。然而,幸福的日子总是短暂。就在王玉龄期待一家三口团聚时,却等来了丈夫战死的噩耗。1947年5月16日,张灵甫在孟良崮战死,终年44岁。

丈夫的离世让王玉龄悲痛万分,她不得不独自承担起抚养儿子的重任。为了生活,她带着儿子前往台湾。以张灵甫生前的职务,王玉龄完全可以靠领抚恤金度日,但她却有着更高的追求。

1952年,王玉龄将儿子交给母亲照顾,自己在孙立人的帮助下,只身一人前往美国打拼。她以惊人的毅力考进了美国纽约大学的财会专业,并通过勤工俭学顺利毕业。之后,她在美国航空公司工作了21年,直至退休。

2005年,王玉龄与儿子张道宇选择回国定居上海,他们的归来不仅是对故土的深情眷恋,更是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两年后,2007年4月底,山东沂南县举办孟良崮战役60周年的相关活动,王玉龄毅然到场参加,而儿子张道宇更是专程从美国飞回上海,陪伴母亲一同前往沂南县。

在这次意义非凡的旅程中,张道宇陪同母亲来到了孟良崮。在张灵甫的墓前,王玉龄深情地写下了“和平统一”四个字。这四个字不仅是对她个人心愿的寄托,更是对张灵甫未竟之志的延续。这段跨越生死的世纪之恋与家国大义紧密相连,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和平统一”四个字,不仅凝聚了王玉龄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更寄托了她对一个经历过分裂和战争的国家的深切期盼。她希望国家能够走向和平与团结,让人民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

对于这次重访孟良崮,王玉龄感慨万千。她在口述作品《我的丈夫张灵甫》中这样描述这次行程:“2007年5月,孟良崮战役过去整整60年。我回到了他战死的地方。天下着些小雨,山路有些滑。我已经79岁了,爬上那个山坡感到非常吃力。回想六十年前的情形,我就想到他当时瘸腿爬山的那样子,真是很难为他。60年前的战役,我没有亲眼目睹,但每每遇到电视、电影里有关的镜头,我总是一看再看。”

2021年,王玉龄在上海安详地离世,结束了她94岁的传奇人生。她的离去不仅是一个时代的结束,更是对和平、爱国和家国情怀的一种永恒致敬。她的故事将永远激励着人们珍惜和平、热爱祖国,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2 阅读:473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