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初,毛主席主持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在这次会议之后,一位开国上将就神秘“失踪”了,一起“失踪”的还有十万大军,那么“失踪”的上将和十万大军去哪里了?他们干什么去了?
这就得从1958年初的那次会议说起,当时毛主席在会上指出发展原子弹事业迫在眉睫,表示一定要尽快搞出自己的原子弹和氢弹,为此毛主席做了一个估计,花10年时间应该能够搞出来。
不过有一个问题,那就是由谁来挂帅?搞原子弹事业可以说是比打大仗还要难,第一步就是核基地和实验室的建设,其困难程度是前所未有的。毛主席当即就推荐由时任工程指挥部司令员的陈世榘上将挂帅。
在开国上将之中,陈世榘的名气不算大,不过毛主席对他是非常器重,早在秋收起义前夕毛主席就很是欣赏他。陈士榘上将是湖北荆门人,早年由于家贫而辍学,1925年,16岁的陈士榘到了杂货铺当学徒。
为了谋生,他每天都辛勤地工作,各种杂活都干,还要帮忙卸货、搬货,吃的却是残羹剩饭,每晚也只能睡在库房的木板上,过得十分艰辛。1927年,18岁的陈士榘回到家乡参加了农协。
1927年9月,陈士榘前往湘赣边准备参加秋收起义,在起义前夕,他第一次见到了毛主席。起义之后他一路跟随毛主席,经历三湾改编之后上了井冈山,他也在同年10月被批准入党了。
后来陈士榘担任过红4军的排长、大队长、纵队参谋等职,他参与了苏区的历次反“围剿”斗争,从战斗中脱颖而出,逐渐成为了能够独当一面的将军,毛主席对陈士榘的评价很高,也十分信任他。
1958年,毛主席把建设核基地和实验基地的任务交给了陈士榘,他接到命令后悄悄离开了家,陈士榘带着10万大军秘密进入了杳无人烟的大西北。从此家人不知他去哪了,也不知他是生是死。
为了找到建基地的合适地方,陈士榘亲自陪同专家和教授深入选址地,在大致确定位置之后,陈士榘又三次深入进行实地考察,最终确定把罗布泊一带作为试验区,他亲自先行带着一万多名战士进入罗布泊。
之后陆续进入罗布泊的战士有十万人之多,为了保密,他们的编制为“7169”特种工程兵。据陈士榘回忆,在罗布泊最为困难的是缺水,每人每天限量是2杯水,不过这样的限量往往也难以保障。
1964年10月16日,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失踪”了6年的陈士榘突然出现在了北京,毛主席见面后主动拉着他的手,祝贺他为新中国立下大功。后来毛主席打算让陈士榘出任总参谋长,不过被他婉拒了。
陈士榘婉拒出任总参谋长,坦言自己不是那块料,只盼望祖国越来越强大 。毛主席知晓陈士榘的心思,便没有勉强他,而是让他继续担任工程兵司令员,就这样陈士榘没有升迁。直到1995年病逝,享年8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