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耀华直播,谈杨议摆知:摆知不摆知,实际上和广告没什么区别

琚梦逝水 2025-03-22 11:37:45

这事儿得从侯耀华最近一次直播说起。那天晚上直播间热闹得跟菜市场似的,满屏都是网友在问杨议拜师的事。老侯头叼着烟斗眯着眼,冷不丁冒出一句:"摆知就跟打广告差不多!"这话可把大伙儿逗乐了,评论区瞬间炸开了锅。有人打趣说侯二爷这是把老祖宗的规矩当直播带货了,还有人调侃杨议这回算是"网络拜师第一人"。要说这事儿最逗的地方,就是年前俩人还一本正经地张罗着要大办特办。去年冬天他们跑石家庄找老前辈录视频,在侯宝林大师墓前又擦碑又上香的,整得跟拍电视剧似的。当时杨议激动得眼圈都红了,说盼这天盼了三十年,不知道的还以为他要继承皇位呢。结果这都开春三个月了,说好的拜师宴连个影儿都没有,活脱脱演了出"雷声大雨点小"。其实这事儿从一开始就透着蹊跷。您想啊,侯宝林大师都走了三十多年了,这会儿突然说要收徒,这不跟现在给孩子上清朝的户口本一个道理么?有老观众记得清清楚楚,当年侯大师收关门弟子师胜杰的时候,可是在《北京晚报》上白纸黑字登过声明的。现在侯耀华整这出"代父收徒",就跟拿着过期的购物券非要兑新款手机似的,怎么看都像是自说自话。要说杨议这老哥也是不容易,在相声圈混了大半辈子,五届相声大赛奖杯摆家里能开五金店,可就因为没正式拜师,老被人说成"野路子"。这事儿搁谁身上都憋屈,就跟考了全校第一,校长非说你没穿校服不算数一样。他爹杨少华当年就吃过这亏,穷得叮当响摆不起拜师宴,到老都被人叫"海青"。没想到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儿子现在开着三家剧场,照样被这事卡脖子。

直播里侯耀华那套说辞也挺有意思。说什么现在摆知就是走形式,直播间几十万人见证比请同行吃饭管用。这话听着新鲜,要按这个理儿,以后结婚也不用办酒席了,朋友圈发个官宣就算数?有老观众翻出他2009年拜师常宝华的照片,那场面可讲究得很,引保代三师俱全,曲艺界有头有脸的人物坐满二十五桌。轮到杨议这儿就成"云拜师"了,这不是看人下菜碟么?最可乐的是他们找的那位见证人李如刚。八十多岁的老爷子住在石家庄养老院,突然就被架上直播镜头当"人形图章"。后来老爷子闺女出来澄清,说老爹压根不想掺和这些破事,这不就跟过年被亲戚抓去相亲一个样?要我说这拜师仪式整得跟闹着玩似的,前脚在墓地念稿子擦墓碑,后脚在直播间打哈哈,知道的说是拜师,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拍真人秀呢。

这事说到底还是相声圈那套老规矩在作怪。现在都什么年代了,还非得讲究什么引保代、摆知宴。要我说啊,能耐才是硬道理。郭德纲当年不也没正经摆知?现在德云社的票卖得比演唱会还贵。反观那些守着老规矩的,有的连小剧场都坐不满。话又说回来,杨议要真成了侯宝林弟子,他那个"杨光相声社"的票价至少能翻个跟头,这算盘打得比快板还响。您说侯耀华图啥呢?要我说这就是老艺人的小心思。自打侯耀文走后,侯家门里就剩他这根独苗。收个杨议当师弟,既能撑门面又能拉人气,直播间礼物刷得哗哗的。前两天还有人看见他俩在天津古文化街吃煎饼果子,杨议捧着热乎的煎饼直说"师哥请客",这不就是现成的段子素材么?

看热闹的网友现在分两派。一派说这就是新时代的相声传承,手机直播代替了摆知宴,点赞鲜花代替了引保代。另一派觉得这就是瞎胡闹,老祖宗的规矩不能这么糟践。要我说啊,这事就跟过年吃饺子还是吃汤圆似的,爱咋整咋整。只要观众爱看,能把相声传下去就是好事。您要是哪天看见杨议在直播间给侯宝林照片刷火箭,也别觉得新鲜,这叫与时俱进。话说回来,这拜师的事要真黄了,最尴尬的还是杨议。就跟新娘子都穿上婚纱了,新郎突然说旅行结婚一样。听说他最近在天津的剧场搞装修,特意留了个"师父侯宝林纪念角",这要是最后没拜成,难不成改成"网红打卡角"?有常去听相声的老观众说,最近杨议的段子里总拿拜师这事砸挂,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新编的《扒马褂》。

这事让我想起小时候看武侠片,那些名门正派收徒弟非得搞个比武大会。现在相声圈拜师倒好,改在直播间搞"点赞大会"了。要按这个趋势发展,保不齐哪天收徒得先刷个火箭,引师保师代师都得开个守护。您别说,这么搞说不定真能吸引年轻人,到时候满屏弹幕"师父666",可比在饭店摆酒热闹多了。说到底啊,咱们老百姓就爱看个热闹。这拜师的事成不成另说,倒是给大伙儿添了不少茶余饭后的谈资。前两天我去菜市场买韭菜,还听见俩大妈议论这事。一个说"侯耀华这是拿杨议当猴耍",另一个接茬"人家杨议本来就是属猴的"。您听听,这都快成民间新段子了。要我说相声界就该多出点这种热闹,总比天天听那些老掉牙的伦理哏强。

这事给咱提了个醒:老传统遇上新时代,就跟豆浆配油条似的,搭好了是美味,搭不好就成黑暗料理。您要是问我支持哪边,我只能说爱咋整咋整,只要别说学逗唱的本事丢了就成。哪天要真在八宝山搞直播摆知,记得提醒我带把瓜子,这可比德云社封箱演出有意思多了。

0 阅读: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