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北伐,最流行的说法是,北伐军靠着10万人的队伍在半年内击败了70万北洋军,这只能说是勉强正确。因为北伐军从广州出发的兵力确实是十万人,但沿途加入的部队可不只是这个数,所谓的七十万北洋军也不是铁板一块,在北伐中期,兵力对比就变成了50万VS50万。
北伐开始之初,出动的兵力就不只是十万人。因为在湖南还有唐生智的第八军,整个第八军出动了足足五个师的兵力,可以查到了的团级部队番号是十六个团外加一个炮兵团(前三个师一个师四个团,唐生智亲自指挥的教导师三个团外加一个教导团,第五师编制不明),此外鄂军第一师(六个团)夏斗寅也听从唐生智的命令,整个第八军系统的兵力是六万人。因为第八军系统,一个军的实力就超过了北伐军的半壁江山,唐生智可是一度要和委员长抢夺北伐军总司令的位置。
此外,桂系军阀的一万人(九个团外加两个炮兵营)也不是从广州出发的,他们从广西出发杀进了两湖战场。贵州方面也有十万人左右的部队参加了北伐大戏,这部分贵州军队图谋四川失败后,到湖南找饭辙,眼看北伐军势大就一边和吴佩孚讨价还价,一边投靠了北伐军。投奔北伐军的贵州军队被编成了两个军、六个师,他们还在湖南进行了扩军,扩军后还找了一个姓贺的师长(两把菜刀的那个)。这部分贵州军人占领了半个湖南和宜昌等地,一度是唐生智的竞争对手。他们被唐生智干掉了首领后,还有不少兵力,到1927年下半年他们还有三万多人停留在两湖地区。因此北伐军一开始兵力就是二十多万人,不是十万人。
反倒是北伐军的对手吴佩孚和孙传芳兵力注水严重,他们的可靠兵力不超过十万人。北伐开始时,吴佩孚还带着半数主力在北方对抗国民军,靠着昔日的名声当了北洋军50万人联军的主帅,在南口对抗国民军。吴佩孚留在两湖的总兵力是十万人,两湖真正可以算得上精锐、可靠吴佩孚部队分别是陈嘉谟的一万多人的鄂军(号称三万人,北伐军的情报进行了缩水),于学忠的3000人,刘玉春的第八师8000人,叶开鑫手下的两万湘军(和唐生智系统是死敌,但在武汉、南昌被攻克后,也带着部队投靠了北伐军,作为北伐军还击败过孙传芳的反扑)。
北伐军拿下了湖南,打下了半个湖北后,吴佩孚这才准备带兵到湖北作战,结果北方的主力中,王为蔚、田维勤、庞炳勋、魏益三的部队留在河南,不愿意南下;河南的高汝桐、阎曰仁两个师又被靳云鹗强留在河南,他只带了卫队旅到定泗桥作战。吴佩孚留在河南的部队在他战败后,拥戴了靳云鹗为新的领袖,整个吴佩孚军事系统因此崩盘。
孙传芳系统也好不到哪里,到北伐后期,他手下的核心兵力只剩下数万人,三分之一的兵力投了北伐军,三分之一的兵力被消灭。孙传芳的核心地盘是江苏和浙江,这两省有近半部队都直接投奔了北伐军。浙江孙传芳的嫡系部队是卢香亭的第二师(孙传芳起家的部队,也就是原北洋军第二镇),该师有两万人。
剩余的浙江土著部队有1万5000人,他们都在夏超手中掌握,夏超带着这部分人马投奔了北伐军。在江苏徐州,浙江的陈仪带着8000人驻守徐州,同样是浙军旧部的第三师6000人也投奔了委员长。整个江苏,孙传芳的部下是4万7000人,嫡系武力是两个团,外加一个混成旅一万余人,卢永祥的旧部两万人外加苏军的3000人也勉强听命于他。他核心统治区内的部队一共是8万3000人,有近三万人投奔了北伐军。
福建方面,孙传芳名义上的部下有六万人,其中半数人马(3万人)属于孙传芳的伙伴兼对头周荫人(周荫人派人刺杀过孙传芳,把孙传芳从福建赶到了浙江)。北伐开始后,何应钦在福建民团的配合下,大发神威消灭了周荫人的三万人。剩下的安徽和江西,孙传芳的统治力就更弱了。安徽的兵力有三万多人(可以找到编制的是3万2000多人),其中的2万1000人听命于陈调元,这部分人马很顺滑地投奔了北伐军。江西的陈部兵力是三万人,赖世煌(这位带走了4000多人)等人也投奔了北伐军。整个孙传芳集团有六万左右的兵力直接投奔了北伐军,剩下的十几万人中又有半数被北伐军秒杀,到北伐后期,他就只剩下数万人马了。
和北伐对象不同,截止到1927年三月份,整个北伐军(不算阎锡山、冯玉祥这些势力)已经扩充到26个军、7个十师外加一个旅,总兵力超过了50万人。吴佩孚的余部有十余万人,孙传芳有数万人,加上奉系军阀的35万人,北洋军的人马也是五十多万,双方的兵力其实是半斤八两(这里没有计算直鲁联军,也没有计算阎锡山等人的兵力)。消灭敌人、扩充自己本来就是战场上的常态,北伐军能在半年内扩军了数倍,这也是他们的本事。
民国十六年四月,我有幸亲率数十万健儿,征讨北洋军阀孙传芳、张宗昌,大获全胜。我不明白,为什么大家都在谈论着项羽被困垓下……
比二十年后三大战役开始前的双方军力差距小
北伐军实际上战场上没打过奉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