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特工洛茨:被捕后以色列为救他,用5000战俘和9名将军交换

WarOH虎哥 2024-12-17 19:58:33

二战时期,苏联出了一个超级间谍叫佐尔格,他打入日本多年,为苏联送去了很多重要情报。尤其是1941的“日军不会北上西伯利亚”情报,让苏联安心调走远东军队,直接影响了人类历史。

后世都把佐尔格称为“间谍之王”,他身后有不少间谍被称为“佐尔格第二”,光在以色列,就有好几个“佐尔格”。

著名间谍伊利.科恩、沃尔夫冈.洛茨都被称为“以色列佐尔格”。

两人都是成长于海外的以色列人,做出的贡献也相似:都插入阿拉伯国家高层,给以色列送出重要情报,可两人最后的结局却大不相同。

科恩1965年被叙利亚俘虏,随后直接处死,并曝尸示众。而洛茨却不一样,他同一时间被埃及俘虏,却没有暴露以色列人的身份,被埃及以“德国间谍”的名义判处监禁。

最后以色列花了5000名战俘把他换了回来,其中包括9个埃及将军。

9个将军换回一名间谍,洛茨的“牌面”在全世界都数一数二。他回到以色列后隐居不出,后来先后在西德和美国生活,得以安享晚年。

那么,间谍洛茨是何方神圣?他是怎么打入埃及军政系统内部,又是怎么被发现的?为什么以色列要用如此大的代价来换回间谍呢?

【一】德裔犹太间谍:沃尔夫冈.洛茨

沃尔夫冈.洛茨,德国人,1921年出生在德国西南部巴登-符腾堡州的曼海姆。洛茨的父母是当地艺术界的名人,父亲是个意大利籍导演,天主教徒,母亲则是犹太人,舞蹈演员。

按照大部分民族的传统,洛茨的父亲不是犹太人,所以他不是犹太人。但是犹太民族的习惯比较奇怪,血统走“母系认定”,只要母亲是犹太人,那孩子就天然是犹太人。

所以洛茨其实算犹太人,可是因为父亲的信仰,他没有加入犹太教团,也没有进行传统的割礼。

洛茨的童年都在德国度过,他经历了德国在一战后的萧条,以及后来纳粹的崛起。洛茨10岁那年,父母选择离婚,洛茨跟随母亲生活,和生父几乎断绝来往。

1933年,纳粹党在德国得势,德国和奥地利民间的排犹思想越来越重。

犹太人频繁遭受无差别袭击,洛茨母亲为了儿子的安全,选择带他移民到巴勒斯坦,当时那里有很多犹太人公社。

洛茨在巴勒斯坦生活到18岁,二战爆发改变了他的人生。1939年,英国和德国开战,他所在的巴勒斯坦是英国殖民地,洛茨因为擅长德语,被英军召入军队作为翻译,前往埃及驻扎。

二战期间,洛茨跟着英国第8集团军大战德国非洲军团,走遍了埃及各处,他对埃及的风土人情有很深的了解。

洛茨在军中先负责翻译,后来调到情报部门,负责翻译德军加密电文以及审问战俘。

从没受过相关培训的洛茨,居然在这个岗位上表现出色,他善于表演,能调动周围的气氛,这让审问工作事半功倍。

二战结束后,洛茨回到了巴勒斯坦,并结婚生子。

当时犹太复国主义正在最重要的阶段,在巴勒斯坦犹太人的游说下,联合国同意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国”,取名为以色列。

洛茨和犹太兄弟们欢欣鼓舞,但在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建立的当天,中东战争就爆发了。

洛茨立刻加入以色列国防军,带着一群欧洲和美洲的犹太移民抵抗阿拉伯人,其英勇表现获得以色列高层的认可。

战后,洛茨加入以色列军队,被秘密纳入“摩萨德”。

当时的以色列知道阿拉伯人不会善罢甘休,以色列的军队虽然在美国的帮助下强大了起来,但如果情报工作不到位,仍然会处处被动。

所以“摩萨德”在1948年诞生,第一件事就是打造敌后间谍部队。

由于洛茨是德国人,而且是混血,五官棱角分明,一头金发,活脱脱是个日耳曼人的样子。埃及当时和欧洲关系不错,而且洛茨在埃及打过仗,了解当地风土,他做间谍再合适不过。

【二】笼络男人的法宝:声色犬马

洛茨虽然被选为间谍,但该怎么构建一个合理的身份打入埃及,是个难题。

洛茨当年在巴勒斯坦上学时,读的是农业学校,学过畜牧专业,主业是牛、马、驴、骡等大牲畜的养殖,尤其对养马深有见解。

借助这个专长,“摩萨德”让洛茨假装为一个马场老板,扮演一个在战争里崛起的澳洲富豪,在德国先打造小交际圈,然后前往埃及投资马场、俱乐部。

当时无论在欧洲还是中东,养马以及马术都是上层社会热爱的活动,马场老板这个身份绝对符合阿拉伯人的胃口。

洛茨伪造了身份,虚构的“假洛茨”在1939年加入纳粹德军,早期是冲锋队,后来曾是非洲军团的一员,在非洲作战2年。

二战结束后,“假洛茨”前往澳大利亚开马场,取得了辉煌成功,大赚百万英镑。

背景构建完毕后,洛茨在1961年前往西柏林,混迹当地上层社会,打造社交圈。在前往柏林前,他居然在法国邂逅了一位美女,两人一见钟情,结为夫妻。

洛茨和爱妻如胶似漆,最后他决定带她去埃及,“摩萨德”听到洛茨居然要带个陌生女人去埃及后,一度要求他停止任务回国述职。但洛茨坚持要去埃及,“摩萨德”也只能允许。

1961年,洛茨夫妇在德国租了地、租了房、养了马,认识了一批当地商人。在获得了圈子的认可后,他从西德前往埃及亚历山大,在当地投资马场。

洛茨想投资马场,就需要认识当地的商人和马术俱乐部,他知道马术俱乐部里有很多政府官员和军人。

靠着朋友的引荐,洛茨加入了亚历山大“吉齐赫骑术俱乐部”,该俱乐部的主席是亚历山大市警察局长尤素福。

由于吉齐赫骑术俱乐部成员大多是军官,和洛茨有很多共同语言,所以洛茨夫妇轻松杀入俱乐部,带着几匹优秀的纯血阿拉伯马,让整个俱乐部的军官围着他转。

这个德国人说着有浓重口音的阿拉伯语,还会说英语,他出手大方,包办俱乐部的大小聚会和会员礼品,而且酒量奇大,非常讨男人们喜欢。

更为重要的是,洛茨扮演的角色是前纳粹军官,一个坚定的反犹太主义者,谈到犹太人就咬牙切齿,恨当年没有把犹太人斩尽杀绝。

这一点是阿拉伯军官们更加喜欢的,于是洛茨很快和埃及军人们打成一片。

在埃及的圈子里,洛茨出手大方,买了一块地,引进了很多良马,自己负责养殖和管理,周末让军官们骑上过瘾。

洛茨的马场位于赫利奥波利斯附近,紧挨着埃及军事基地。洛茨把房子也租在这附近,埃及军队每次大规模的调动都离不开他的眼睛。

在马场形成规模后,洛茨悉心照料着良种马,并和埃及军事后勤部的苏莱曼将军,反间谍局的赛义德将军,甚至副总统莎菲打交道。

他们一起骑马,一起坐船出游,洛茨为高官们的消费买单。

这些高官三五杯下肚,往往不分场合地吐槽埃及的腐败,军队的无能,还时常谈论国家未来的希望,以及战略目标。

洛茨这时候总是显得漫不经心,不耐烦地喝着酒,劝他们别说这些无聊的事。但实际上他已经把所有信息记在心里,回家之后就用浴室墙壁里的发报机发给以色列。

【三】以色列间谍的信心:不抛弃,不放弃

洛茨送去以色列的情报,包括埃及和苏联的军事合作细节,埃及军队的训练密度和武器数量,还有埃及和欧洲国家武器研发合作的内容。

1964年,埃及和西德的合作加深,西德的飞机设计师来帮助埃及发展空军。摩萨德命令洛茨和这些德国专家搞好关系,打探埃及军工的研究进度,甚至在需要的时候杀掉这些专家。

由于洛茨扮演的就是德国人,很快和这些德国专家打得火热,他主动邀请他们做客,并赠送礼品。

德国专家对这个“同胞”也很热情,经常来马场骑马,并谈论一些技术问题。当然,这些内容当晚就会出现在摩萨德的耳中。

1964年夏天,摩萨德发来了一个重要任务,要洛茨夫妇立刻寻找埃及最重要的军事设施之一——沙卢发导弹基地的精确地址。

这个任务难度很高,因为导弹基地保密级别很高,外人难以进去,洛茨的朋友们也找不到地址。所以洛茨最后铤而走险,决定自己去寻找基地。

他和妻子带上渔具,假装开车开岔了路,钻进了沙漠。在沙漠里绕了个把小时后,洛茨找到了苏伊士市旁边的导弹基地,并记住了位置。

但很快,基地的埃及军人发现有陌生人经过,他们追了上来,把洛茨夫妇逮捕了。

洛茨被关在基地外围营房,他搬出自己在亚历山大的军人朋友来保护自己,这些朋友也不负众望,尤素福将军和导弹基地通了电话,基地允许洛茨夫妇回家。

但是在回到亚历山大后,洛茨夫妇在家门口看到了埃及军人,两人立刻被埃及反间谍部门逮捕了。

洛茨很紧张,他不知道自己哪里出了马脚,他一直保持谨慎,从不说不该说的话,也没有随便接头。

埃及人拷问了洛茨,他们拿出近期洛茨的发报记录,洛茨这才知道自己是“裸体跳舞”。他的很多消息早就被埃及人察觉,只不过埃及人想放长线,所以暂时没逮捕他。

埃及人之所以抓住洛茨,是因为苏联送来了新的侦查系统,能捕捉微弱的电信号并且定位。在北边的叙利亚,“摩萨德王子”伊利.科恩也因为这个原因被捕了。

在审问里,洛茨说自己真是德国人,他承认了自己的所作所为,但是他说自己是上了以色列的当,为了点钱,才顺便帮以色列榨取情报的。

洛茨知道,如果让埃及人知道自己是犹太人,那必然死无葬身之地。但如果自己是德国人,埃及人会给面子,因为西德政府正在和埃及政府合作。

果不其然,埃及没有判他死刑,但埃及政府让洛茨做电视公开采访,把他当做典型案例,向全球公示,警示在埃及的外国人不要被以色列蛊惑。

埃及人相信洛茨是德国人,除了外表相似之外还有个证据,那就是他没有做割礼。这是个非常重要的细节,犹太男性全部做割礼,绝无例外。洛茨小时候的这个“疏忽”,最终救了他一命。

后来,洛茨被埃及关押了2年,一直到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结束。

第三次中东战争,以色列人酣畅大胜,6天打穿阿拉伯国家,并抓了大量战俘,甚至包括高级军官。

最后埃及没办法,主动和以色列换俘,以色列用5000个战俘,包括9个将军,换回了洛茨夫妇为主的10个间谍。

1968年春天,洛茨被释放,他假装回到了西德,但后来又跑到以色列,在特拉维夫郊区隐居。

至于以色列以如此巨大的代价,换回了洛茨夫妇在内的10名间谍,后世一直议论纷纷。

但这就是以色列政府的工作方式,他们让间谍出去卖命,一旦出事,绝对会以最大的努力拯救他。这种“安全感”让摩萨德上下个个忠诚,因为他们知道祖国不会抛弃他们。

洛茨后来在以色列、德国、美国生活,他离了两次婚,晚年不太富裕,蜗居在德国慕尼黑。

洛茨曾把自己的埃及经历写成《当间谍的那些日子》出版,换取生活费。现在能看到的关于洛茨的大部分信息,其实都是他自己在回忆录里曝光的。

文/商学野

参考资料:《身价昂贵的间谍王子》,高金虎

0 阅读: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