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央企齐头并进,总部“去机关化”再提速

凝蝶猜猜 2025-03-27 22:40:52

近年来,全球经济环境的深刻变革和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迫使央企重新思考和调整内部管理模式。总部“去机关化”作为深化改革的重要举措,逐渐成为国资央企迈向现代化治理的必由之路。

2025年伊始,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兵器工业集团)、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东风汽车)和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航工业)三大央企先后宣布总部机构改革。

这些举措不仅展现了央企优化管理结构、提升治理效能的决心,也为其他国企提供了借鉴。

一、三大央企的改革实践1. 兵器工业集团:突出战略引领,构建坚强总部

2025年1月3日,兵器工业集团召开总部机构改革推进会。

董事长程福波强调,总部是企业的“大脑”和“中枢”,在落实党中央决策和集团发展中扮演核心角色。

本次改革以“四位一体”(职能转变、机构调整、机制优化、队伍建设)为核心,强调战略引领和精干高效,目标是从职能管理向流程管理转型,构建包括战略规划、资源配置、风险管控、协同服务在内的新型管理体系。

但改革的推进并非易事。一位不愿具名的员工透露:“理论上是流程优化,实际上是材料更细、步骤更多了,执行压力更大。”这暴露了总部改革在落地层面与理想目标之间的鸿沟。

2. 东风汽车:从“战略管控”到“运营+统筹”

东风汽车的改革则聚焦新能源领域,强调总部从战略管控转向“运营+统筹”。

董事长杨青指出,面对新能源转型升级的竞争压力,公司必须重新调整总部职能,以统一指挥和资源整合取代过去的分兵突围。

改革中,总部的运营型角色得到了强化,但实际操作也引发了一些问题。例如,总部员工被调至分公司时,出现了与基层员工在管理理念和执行方式上的矛盾。一位基层员工打趣道:“总部来的人虽然是来指导的,但经常水土不服,反而拖慢了节奏。”

3. 中航工业:深入推进“去机关化”

中航工业以“去机关化”为核心,推动总部职能优化和服务基层意识的强化。董事长周新民表示,总部改革是一场系统性的自我革命,目的是将党和国家的治理要求内化为企业治理能力。

本次改革通过厘清职责界面、优化部门设置和明确人员配置原则,进一步提高了总部的运行效率。然而,改革后的压力也逐步传导到基层,一些员工担心:“上级明确职责了,但执行权还是没有下放到基层,反而增加了考核指标。”

二、改革的成效与现实困境1. 改革初见成效提高战略规划能力:总部通过精简职能,更聚焦于战略规划和决策支持。优化资源配置:减少冗余岗位,提升了资源利用效率。增强市场响应速度:总部职能向运营型转变,使企业更贴近市场需求。2. 现实困境利益固化问题:总部改革触及核心利益,干部冗余、虚职过多的问题难以根除,甚至出现“换汤不换药”的现象。基层负担增加:随着职能下沉,基层员工承受了更多压力。总部改革往往导致责任下放,但资源和决策权却未同步下沉。政策落实乏力:改革规划常流于形式,缺乏配套机制支持,基层和总部之间的执行落差问题仍未有效解决。1. 改革需要以人为本

总部改革应当关注每一层级员工的职业发展需求。无论是优化组织架构还是精简岗位,都需要建立公平透明的考核机制,避免“裁实干,留闲人”的现象。

2. 平衡总部与基层关系

总部职能的优化不应以增加基层负担为代价。资源与权力应同步下放,确保基层有能力完成新增任务,而非成为改革的“接盘侠”。

3. 建立长效机制

改革不能止于形式主义,需配套完善的激励与淘汰机制,推动员工能力与岗位需求匹配,同时应加强监督和评估,确保改革落到实处。

来源:唐木木

0 阅读:1260

凝蝶猜猜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