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惊呼:歼 - 35A已终结西太制空权,六代机都无需登场!
在广阔的西太平洋天空上,一场无声的力量对比正悄然发生着巨大变化,而美国媒体的发声,更是将这一局势的转变鲜明地暴露在世界面前。
美媒《国家利益》大胆断言,中国的歼 - 35A一经亮相,美国在西太的制空权就注定走向终结,而且这一格局的变化,根本不需要歼 - 35A的后续型号或者六代机登场来进一步巩固。这一观点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军事爱好者和关注国际局势者中引发了轩然大波。
要知道,美国曾经凭借着自身在航空航天领域的领先技术和雄厚的工业基础,在战机研发和制造方面独步天下。以往,美国只要亮出自己的先进战机,周边的国家和地区往往都会为之折服。然而,时代已经变了,中国近年来在航空军事领域的发展可谓是突飞猛进。
咱们先从歼 - 35A自身说起。这架战机的隐身性能相当出色,其外形设计经过了精心的优化,进气道的布局巧妙地隐藏了起来,就像给飞机的“呼吸器官”穿上了一层隐形的防护服,使得雷达波很难捕捉到它的踪迹。而且,它弹舱的内部结构设计也十分精妙,同时,其所采用的涂层在隐身效果上据说比美国的F - 35更好。在专业人士眼中,歼 - 35A的隐身能力至少和F - 35不相上下,甚至还更胜一筹。从这个角度来说,在隐身这一关键性能上,歼 - 35A丝毫不落下风。
动力方面,歼 - 35A配备了两台WS - 19发动机,这两台发动机联合起来能够提供极为强劲的推力,使得歼 - 35A的速度能够达到1.8马赫,作战范围也大大超越了美国的F - 35。相比之下,F - 35仅依靠单台发动机,速度为1.6马赫,航程甚至不到1000公里。这样的差距意味着,在长途奔袭或者作战半径的覆盖上,歼 - 35A有着更大的优势,就像在一场长跑比赛中,歼 - 35A从一开始就站在了更有利的位置上。
再看看武器装备。歼 - 35A的弹舱可容纳多种导弹,其中PL - 15导弹的射程比美国现役的AIM - 120D远得多,几乎可以和美国正在研发的AIM - 260相媲美,甚至还更胜一筹。除此之外,还有射程在400公里以上的PL - 21导弹。这就意味着一旦作战开始,美国飞机可能在还没有发现自己被锁定的情况下,就已经进入了歼 - 35A的攻击圈,而美国飞机如果遭到攻击,根本没有还手之力。在火力这一重要指标上,歼 - 35A占据了明显的优势。
在舰载机领域,歼 - 35A的设计可以说是天生为舰载而生。它的双发设计就像给飞机在海上飞行上了一份“双保险”,即使有一台发动机出现故障,飞机也依然有能力飞回基地。这就大大提高了舰载机在海上作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反观美国的F - 35为单发动机设计,在海上作战时一旦发动机出现问题,飞机就面临着极大的危险。
从机身设计的角度来看,歼 - 35在机体外形上运用了诸多减重减阻的设计理念。它的机身和机腹更加平整,而F - 35为了满足各种各样的需求,机身设计显得臃肿不堪,就像一个什么都想装但又装得不太好的包裹。这不仅影响了飞机的美观,更重要的是影响了飞机的性能。早有试飞员表示,F - 35飞起来感觉很沉重,机动性较差,转向不够灵活,视野也不够开阔。在与F - 16的模拟对抗测试中,F - 16只需一个简单的翻身动作,就能绕到F - 35的后方将其锁定,而F - 35却毫无办法。相比之下,歼 - 35A的设计更加简洁高效,性能上也更为出色。
在电子战方面,虽然F - 35有一定的基础,它的雷达加上数据链能够与预警机相连,从而获得较为广阔的视野。但是,歼 - 35A在这个领域却有着更为卓越的表现。歼 - 35A采用的是新材料制造的雷达,在性能上远超F - 35使用的相对老旧的模块。而且,歼 - 20曾经有过悄悄靠近F - 35而美国飞行员毫无察觉的情况,这足以说明F - 35在感知能力上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就算歼 - 20靠近F - 35是因为中国的预警机更先进或者F - 35自身的隐身效果不好,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歼 - 35A在电子战方面并没有短板,在与F - 35的对抗中能够占据上风。毕竟,在现代空战中,电子战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一旦在这一环节落后,就可能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
歼 - 35A的强大不仅仅在于其自身优秀的技术性能,还离不开中国强大的工业体系作为支撑。中国生产歼 - 35A就如同在流水线上高效生产普通商品一样,从原材料的供应,到生产零件的加工,再到最后的组装环节,全流程都能够自主完成,而且效率高、质量好。相比之下,美国的F - 35项目却一直问题不断,不仅耗时漫长,花费巨大,还频繁出现各种差错,就连美国人自己都对这一项目颇有微词。
这种差距不仅仅是技术和工业生产能力上的差距,更是整个国家战略层面的体现。美国在F - 35的研发过程中,似乎想要这架飞机无所不能,结果却是什么都没有做到极致。而歼 - 35A则目标明确,专注于做好战斗机该做的事情,这种差异直接反映在两款战机的实际性能和作战效能上。这一差距的背后,实际上是中国整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中国从一个在航空军事领域相对落后的国家,逐步发展成为能够在部分领域超越美国的强国,这背后蕴含着无数科研人员的辛勤付出、国家的战略支持以及强大的工业基础。
从战略布局来看,中国通过歼 - 35A和歼 - 20的组合,已经构建起了一张密不透风的西太平洋空中防御体系网。美国如果想要在这一地区重新夺回空中优势,就必须解决自身内部的诸多问题,然而时间是有限的,中国已经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中抢占先机。
美媒没有提及中国的六代机,这或许是心照不宣的事情。毕竟美国的六代机目前还处于概念和初步研发阶段,而中国的六代机已经有了展露头角的趋势,这种速度让美国感到焦虑。这场围绕空中力量对比的变化,实际上是中美两国综合实力的一场大较量。歼 - 35A的出现,不仅仅是一款战机技术的胜利,更是中国在战略层面上的一次成功布局。美国长期以来在西太平洋的空中霸权已经出现了裂缝,而这个裂缝正在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扩大。在这场两国之间的实力博弈中,最终的胜利将属于谁能更好地整合资源、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六代机是为你们美国准备的呀[得瑟]
不要被美国麻痹。六代机还是要的,要有决对的胜算美国才不敢动中国,这个作者应该是美国支持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