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钱氏家训》才懂:什么是一个家族,最上等的风水

乐人看情感 2024-10-02 13:16:41

历史上,有这样一个家族,自宋代绵延至今,已超过千年。

该家族载入史册的名士超过千人,拥有世界各国科学院院士104人,其他领域如军政界、外交界、文化界也是人才济济。

这个家族就是:钱氏家族。

近代名人钱锺书、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钱其琛等,也都出自钱氏。

为什么钱氏家族如此兴旺昌隆?

原因就在于,钱氏先祖所编撰的一部《钱氏家训》。

这部家训涵盖了教子、治家、品德、处世等方方面面,既传承儒家思想,又提出了具体实用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钱氏子孙后代严格秉承家训,传承优良家风,让家族兴盛数百年而不衰。

读懂《钱氏家训》你就会明白,好的家风,是一个家庭最上等的风水。

1

读书兴家

《钱氏家训》里说:“子孙虽愚,诗书须读。”

在钱家人看来,这世间功名富贵转瞬成空,唯一不变的,唯有知识的力量。

著名科学家钱伟长,幼年家境清苦,但家中长辈们却坚持让孩子们读书明理。

他小时候,长辈们经常带着自己诵读诗书:

一开始是背诵《三字经》《千字文》,后来读《论语》《唐诗三百首》……

阖家上下,整日书香袅袅。

大量的阅读,让钱伟长学到知识,也让他养成了宽广的视野。

后来,钱伟长凭借优异的成绩,顺利考入清华,并最终成为中国近代力学的奠基人。

作家马德说,每一册书籍,每一缕书香,都藏着一个家庭最好的模样。

一个生长在书香氤氲中的孩子,必定拥有更广阔的人生。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叶嘉莹,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她的爷爷、父亲、叔伯等长辈,都受过良好教育,并且都喜欢读书吟诗。

还在牙牙学语时,父母就开始教她诵读古诗。

七八岁时,她便对诗词歌赋产生了浓厚兴趣,并跟着伯父学习格律诗创作。

成年后,她考入辅仁大学,在老师引导下,她一头扎进传统文学中,畅游书海,潜心研读古典诗词。

正是书籍的浸润,让她得以在学界开宗立派,还被誉为“中国古典文化传灯人。”

清代学者姚文田曾说过一句话:

“世间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

世界上永不贬值的财富,不是用之不竭的金银,而是家中书房堆砌的书籍。

书香弥漫的家庭,在无形之中为孩子建设了一座坚不可摧的精神殿堂,积累着源源不断的智慧和财富。

一个家有书架,有书香,才能永远兴旺发达。

2

勤俭守家

作家刘墨在解析《红楼梦》里,贾府走向衰败的原因时,谈到其中一点:

贾府上下安于富贵者多,节俭持家者少。

贾家人不仅花巨资建造大观园,平时的吃穿用度,更是讲究排场。

一道对贾府来说稀松平常的螃蟹宴,就要花费二十多两银子。

以至于刘姥姥感叹道:这一顿饭的钱,够我们庄稼人过一年了。

贾府从上到下铺张奢侈,一旦遭遇变故,家道中落是不可避免的事。

《钱氏家训》里说:“勤俭为本,自必丰亨。”

很多时,奢靡只能加速家庭的衰败,懂得勤俭持家,才是家庭繁荣的底层逻辑。

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一生荣誉等身,待遇也很优厚,但他却过得非常朴素。

1995年,有一家基金会奖励钱学森100万港元,

这笔巨款在当时可以在北京买好几套房子,可钱学森一分不留,全部捐了出去。

他自己则住在单位分配的一套普通三居室,一住就是50年。

就连他用的公文包,几十年来也没有换过。

而他平时的穿着,也非常简单。

无论什么场合,他总是一件蓝色工装外套,搭配一条军绿色裤子。

他用自己的身体力行,带领家人践行着勤俭持家、节约用度的良好家风。

而钱家后人至今也无一败家,都把日子过得简单而富足。

有句老话说得好:“传家处世皆宜俭,教子千方莫若勤。”

一个再有钱再富裕的家庭,也经不起挥霍无度。

家人勤俭,懂得守住钱财,面对生活动荡与人事无常,这个家庭才能太平长安。

正所谓,勤为致富本,俭为治家根。

能守住生活的最低处,守住心性与欲望,保持简朴之风,一个家自然长盛不衰。

3

和顺治家

在谈到家庭关系时,《钱氏家训》里有这样一句话:

“父母伯叔孝敬欢愉,妯娌弟兄和睦友爱。”

对一个家庭而言,上下齐心,一团和气,才能彼此合力,将生活过得蒸蒸日上。

钱钟书一家总被世人所称道,正是因为他们和谐的家庭氛围。

夫妻俩在英国留学时,杨绛经常熬夜读书,以至于到了早上,她根本起不来做早饭。

换了常人,可能会对妻子有所怨言。

可钱钟书不仅没怪罪妻子,反而主动做早饭:煮鸡蛋,烤面包,热牛奶,泡红茶……

等杨绛醒时,他就搬来一张小桌,支在床上,让妻子坐着享用早餐。

正是这份包容与体贴,使得他们夫妻俩结婚几十年来,几乎没吵过嘴、红过脸。

在他们的影响下,女儿钱瑗养成了豁达、开朗的性格。

多年后,钱瑗遇见了丈夫杨维成。

那时,杨维成已有一双儿女,大儿子杨宏建更是正值青春期。

这样的重组家庭,像是一个随时可能爆炸的火药桶。

但钱瑗却用自己的大度和真心,征服了两个孩子的心,把家庭经营得和和美美。

而在她看来,自己的持家之道,正是从父母那里“遗传”来的。

她曾表示:

我特别感激爸爸妈妈,因为他们相亲相爱、琴瑟和鸣,所以我觉得自己很幸运。

我见过好的家庭是什么样的,从而知道怎么往正确的方向跑。

朱熹曾说过:家门和顺,虽饔飧不济,亦有余欢。

意思是说,如果家庭内部很和气、很平安,即使缺衣少食也会觉得快乐。

俗世烟火中的家庭,免不了会有柴米油盐的碰撞,和鸡毛蒜皮的磕绊。

倘若事事都要大动干戈,终会把这个家伤得千疮百孔。

与家人相处,不妨多一些宽容,少一些计较。

当一家人相敬相爱,同心同德,家自然就能变成一个遮风挡雨的安乐窝。

4

忠厚传家

《钱氏家训》里有这样的训言:

“家富提携宗族,置义塾与公田;岁饥赈济亲朋,筹仁浆与义粟。”

家庭富足时,要帮助家族中人,设立学校和公田;年景饥荒时,要筹集钱粮救济亲戚朋友。

在钱氏族人看来,德行善举,才是家庭兴旺的根本。

民国时期,钱氏后人钱俊人,自幼家境清贫。

但他通过自身努力,一步步迈入官场,走向飞黄腾达,成为远近闻名的乡绅贤达。

发达以后,钱俊人秉持乐善好施的优良家风,坚持行善事。

1934年,他出巨资疏通河道、修筑大坝,从而大大减少了旱涝灾情,惠及邻近几个县镇。

1936年闹了饥荒,他就打开粮仓,接济穷人。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种种善举:修桥、铺路、造凉亭……

也因为钱俊人的良善仁厚,钱家在当地备受尊敬,不断地开枝散叶,越来越兴盛。

古语有云:道德传家,十代以上。

厚道处世,以德传家,家才能绵延不绝地传承下去。

北宋词人周敦颐,幼年家道中落,随母亲寄居在舅舅家。

舅舅没有嫌弃他们孤儿寡母,反倒教他读书做人,还将朝廷封荫子弟的名额给了他。

进入仕途的周敦颐,也始终以德行立身。

他常年穿着旧衣,有时甚至连粥都吃不上,却还主动将俸禄拿出来救济世人。

此等“清正仁厚”的家风,不仅让周氏绵延至今,甚至影响了当地的乡民,出了200多名儒士、100多位官员。

《易传》里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一个家庭如果坚持积德行善,那么必然能够为后人带来福气和余泽。

若是积累恶行,则会给子孙带来祸患。

这世间,所有的善意都是流通的,种下善因,自然就会得到善果。

多存善心,多行善事,慈悲仁厚,才是一个家族的传家之本。

2021年6月,《钱氏家训》被列入了《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它不只是钱氏后人的行为准则,更是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遗产。

一千多年来,钱氏家族的传承和繁荣激励了无数世人,《钱氏家训》也被一代代人视为经典,反复刊印、学习。

读懂《钱氏家训》中的智慧,多读诗书,保持节俭,修好德行。

树立起良好家风,让每一个家庭成员都能得到滋养,整个家自然绵延兴盛。

点个赞吧 ,与朋友们共勉。

1 阅读:64
评论列表

乐人看情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