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学院实验室建设规划论证会——邀请专家共绘实验中心发展蓝图

重庆城市科技学院 2025-02-04 14:40:54

为提高电气工程学院实验室的建设水平,我院近期特别邀请了9位行业、高校专家对实验室建设规划进行深入论证。此次论证的目的是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实用性和未来发展的前瞻性。专家们对我院的规划内容进行了细致审查,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这些意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优化资源配置,充分发挥实验室的各项功能,为我院的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撑。通过此次论证,我院实验室建设规划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提升。

1月2日,数理系邀请了张楠副教授对我院物理实验室的建设规划进行评审。张楠副教授,担任重庆工程学院基础学院副院长及党总支副书记,同时也是教育部大学物理教指委文科物理委员会委员,以及重庆物理学会物理通识教育专委会主任等职。在评审中,专家提出物理实验室建设应兼顾基础与创新能力提升,以验证性实验为基础,结合应用型本科教学的实际,同时考虑智能化和虚实一体化特点,构建教学科研一体的综合实验平台。他建议应提高虚拟仿真实验与现有实验的匹配度,并为实验项目预留空间和资源,以便未来设备更新和项目调整。

图1 数理系大学物理实验室建设规划论证

1月3日,机械设计与智能制造系邀请了重庆大学的江桂云教授、尹小庆副教授,以及重庆文理学院的张涛高级工程师,三位专家分别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智能制造工程以及机械电子工程三个专业的实验室未来发展进行了深入论证和指导。江桂云教授,以其在机械设计领域的深厚造诣,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强调了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重要性。尹小庆副教授,专注于智能制造领域的研究,他的专业见解为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的实验室建设开辟了新的思考路径,尤其是在智能生产线的设计与优化方面,提出了创新的理念和具体实施策略,为专业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张涛高级工程师,凭借在机械电子工程领域的丰富实践经验,对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实验实训环节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三位专家的论证不仅丰富了我们的专业规划内容,也为机械设计与智能制造系的专业建设提出了宝贵意见。

 

图2-3机械系实验室建设规划论证

1月6日,电子信息工程系特邀重庆邮电大学两位副教授——袁军和王冠宇,就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验室及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实验室建设规划进行论证。袁军副教授,担任光电工程学院微电子系主任,针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提出宝贵意见。他认为,实验室已具备较为完善的基础,为满足教师科研需求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建议进一步明确专业发展方向,打造科研平台,并制定梯度发展规划。袁教授还指出,电子综合实验室需提升设备水平,以满足学生竞赛和创新设计需求,同时建议完善PCB实训实验室设备体系,以实现设计、制作、测试调试的全流程。他强调,规划经费应从长远角度考虑,以提高实验室预算。王冠宇副教授,IEEE学会电子器件重庆分会主席,针对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实验室建设规划提出建议。他认为,规划方案目标明确,充分考虑了实验流程、安全及科研需求。王教授建议,进一步调研实验设备价格,区分教学与科研需求,优化管理。针对半导体工艺和封装测试实验平台,他提议引入虚拟仿真平台,以降低成本。同时,他强调梳理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共同需求,提升设备使用效率,并优化实验内容。王教授主张,工艺类实验以仿真或虚拟实验为主,合理分配预算,用于先进软件和设备的升级。

图4电子系实验室建设规划论证

1月7日,电气工程与智能电网系特邀行业精英王大江教授、马廷洪正高级实验师以及杨弟平高级工程师,就智能电网信息工程、机器人工程以及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三个专业实验室建设规划进行了深入探讨和论证。王大江教授,作为ABB中国智慧建筑/智慧电力领域的技术专家和架构师,同时也是智能建筑KNX国际标准组织的全球导师和KNX中国组织的顾问,他的见解为智能电网信息工程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指导。马廷洪正高级实验师,拥有丰富的模具设计经验,作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数字设计与制造赛项的专家组成员和裁判,他的专业意见对机器人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和技能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杨弟平高级工程师,来自三菱电机自动化(中国)有限公司,作为校企合作项目的资深高级主任,他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领域的企业需求和实践应用方面提出了独到的见解。此次论证会的举办,不仅丰富了专业建设的内涵,也为电气工程与智能电网系的专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为培养适应行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图5 电气系实验室建设规划论证

通过这一系列的专业论证会,我院不仅获得了宝贵的行业见解,也为未来的实验室建设和专业发展描绘了清晰的蓝图。论证会的成功举办,展现了我院在追求教学科研卓越道路上的坚定步伐,为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坚信,在全体师生和行业专家的共同努力下,我院的实验室建设和专业发展将迈上新的台阶。

(邓贻香 图/文   传媒中心  杨钦楠/编辑)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