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大恺先生是一位艺术修养全面、多才多艺,且善于思考的艺术家,在壁画、雕塑、设计等领域成就斐然;创作的壁画《唐宫佳丽》《丝路英杰》等,风格卓然,颇受好评;水墨画个性独特,以块面结构为主的绘画语言、崭新的风格样式、极富冲击力的视觉效果影响了中国画坛。他曾把自己的艺术追求概括为“当代”“中国”“我”三个层次;相互融合,互相依存,互为表里,是一个有机的系统,缺一不可。写山、写水、写人文景象,充分映照画家坚定执著的艺术理想和追求。
《大唐气象》是站在当代即时性的角度,来审视历史序列中的大唐歌舞伎演出出场前的情景;所有人物均以唐永泰公主墓壁画体态为蓝本,丰腴大气妖娆多姿。领舞者身着红色抹胸长裙气定神闲,臂挂黄色彩带,回头偏向右侧意在叮嘱后续人等;第二舞者着黑色长裙,在帮领舞者整理裙矩,臂挂粉红彩带神情严肃举止庄重;后有黑、灰、红、兰衣着四女子交头接耳窃窃私语,后一牵狗女子着黑色长裙,心宽体胖神气淡定,懒洋洋的京巴狗似在闲庭信步;琴童着蓝色上穿短襦,下着长裙(俗称上衣下裳)的唐朝传统装束,脚穿平底黑色布鞋,持琴而立目视前方;后面伴舞四女子画家侧面造型居多,窥一斑而知全豹,人物神情跃然纸上,面目表情在斑驳陆离若有若无的细笔描绘间细看就有令当代人憨然心会的精妙绝伦。
中国味是指国家或者民族的文化自觉;大唐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而繁荣的时代,也是中国古代服饰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唐朝服装在设计思想上突破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束缚与局限,在文化上保持着对外来服饰兼容并蓄的特点,故而唐代服饰散发着浓郁的民族文化韵味。襦裙服是汉族女子服饰中非常基础的一种款式,而将襦裙服上升为演出服装,就需要大胆的改革创新——取消短襦的繁琐,把长裙提升至适当的位置合二为一;即可让衣袂飘飘成为现实,又可让翩翩起舞动人心魄,上下一体的联动将舞蹈的整体性淋漓尽致的舒展。这是纯粹的中国气派,是静洁的中国风,是浓浓的中国味道。
杜大恺先生因为学工艺美术的缘故,略嫌驳杂甚至有些迷离的艺术起点,决定了他艺术认知结构和实践方式的开放性,而其中不断酿造的革新意识,则使他注定要成为对未知领域充满好奇并加以探索的人。块面为主的艺术语言,既可以简练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又可以营造不与人同的景象,这种景象独特的魅力在于,艺术家沉醉于其中,以感性创作的方式超越了中国画面临的一系列难题。画面上女性服饰笔墨简单中蕴涵着现实的目的性,是一种工具,从各个侧面分析其形式的内容就很有意思,红、黑、灰、兰、黄、红颜色排列有如波涛起伏浪起云涌,块面造型夹杂着飘逸绝伦的线写彩带,犹如碧波浩瀚的水面星星点点的飘舞着五颜六色的舟楫。舞者、琴童的发髻、黑色平底布鞋和京巴狗鼻子到头顶的黑——黑云压城,给画面带来沉稳的氛围;彩练的黄、粉、红、兰、紫——五彩缤纷,又将无限生机演绎得充盈盎然。画家的块面和线在笔墨中饱含着精神的担当,是实现自己艺术理想的手段和介质。诸法杂糅,以人所不为而为之,艺术语言形式和艺术技巧运用,久而久之形成了自己的面貌和风格。
(文\成功美术馆书画艺术评论员 金石开)
画家简介:杜大恺 ,山东黄县人,擅长壁画、装饰画,1943年8月8日生于河南叶县,祖籍山东黄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当代艺术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国家画院公共艺术院执行院长,建设部园林学会公共艺术委员会主任,青岛当代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曾任北京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1978年,杜大恺考取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研究生,师从祝大年先生,曾得到张仃、庞薰琹、雷圭元、郑可、吴冠中、袁运甫诸先生教诲。1980年10月研究生毕业并留校任教,主要作品有:重彩壁画——《屈原·九歌》(1980年)重彩壁画——《悠悠五千年》(1983年)高温无光釉陶板壁画——《理想·意志·追求》。2018年1月,入选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