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多年来一直是全球最大的留学生生源国,2019年,中国选择出国留学的学生人数超过70万人。虽然如今学有所成后回归报效祖国的人数越来越多,但就目前而言,每年依然有超过10万名学生在完成学业后,选择留在国外工作。
留学生不回国,这个问题已经是老生常谈。曾经,我们的国家积贫积弱,经济建设、工作环境、科研设备等方面确实有所欠缺。但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的发展速度在全球遥遥领先,如今能够给全国人民创造的生活、生产、工作环境,早已今非昔比。为什么每年仍然有那么多学生不肯回国呢?
抛开一味讲“情怀”,今天,我们把这个问题细细分析一下。
近年留学及回国情况2013年,中国出国留学人数达到了41.4万人,成为世界最大的留学生生源国,并保持到今天。2019年,中国的留学生人数突破70万大关。当然,由于今年受到疫情的影响,加上中美之间的博弈升级,留学情况暂且无法预测。
近年来中国出国留学生人数
与出国留学的人数节节攀升相对应,近年来,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的学生人数也在上升。2019年,回国的留学生人数达到60万,再次创下历史新高。
需要指出的是,学生出国研修到完成学业,期间需要数年时间,也就是说,2019年回国的留学生,是早些年出国的学生,换而言之,每年“海归”的比例已经很高。
近年来中国留学回国人数
从总体上看,留学生出国深造后,选择回国的人数越来越多,但仍然有很大一部分人才流失了。根据教育部数据,改革开放40年时间里,中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数量约585.7万人,其中,目前正在不同阶段进行学习和研究的人数约153.4万,而完成学业的约432.3万人。在已经完成学业的学生中,有365.1万人回国发展,占比约84.5%。
不过,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改革开放至今,出国留学后选择在国外工作的人数约有67.2万人。能够出国留学的,大部分是成绩比较优秀的,其中不乏公费留学的学生,他们在国内享用优质的教学资源,但留学深造之后,最终没有反哺自己的国家。
流失的优秀人才每年有数万名留学生选择在国外参加工作,对国家来说,是一种巨大的损失。由于美国是中国学生留学最热门的选择,这个经济、科技发达,拥有大量一流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国家,也成为最多留学生选择留下的地方。这些留下的人才中,不乏受到国家器重,被视作前途无量的优秀学子。
例如,12岁便被中科大少年班录取的尹希,在国内堪称“天才少年”,然而,留学哈佛大学期间就加入美国籍,31岁便成为哈佛大学教授;14岁便以高分考入清华大学的奇才何碧玉,留学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后,受聘于纽约大学……这样的例子可谓不胜枚举,这样优秀的人才流失到国外,着实令人可惜。
更为惋惜的是,越是优秀的人才,国外的用人机构越重视,开出的条件越诱人,在这样的情况下,留在国外的人当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十分优秀的。
对于这些人才,我们在深感惋惜之余,也经常会问自己,到底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纽约大学
选择国外工作是何缘由?人各有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和追求。我们暂且不去评判对错,只是对于一直在发生的事情,总得问个究竟。每年这么多人才流失海外,我们总得问一句:是何缘由?国外,尤其是美国,为什么能够吸引那么多人留在那里工作?
首先,能够获得优质平台。诚然,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有世界一流的大学、顶级的科研所、强大的企业,能够为工作人员提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这是吸引很多人留下的重要条件;
其次,享受活跃的科研氛围。不管是在世界一流的高校,还是研究所、企业,顶尖人才都能得到极大的尊重,在崇尚学术的环境中,能够一心一意地从事喜欢的研究工作,而不需要过多地处理社交关系;
第三,与杰出的团队成员共事。好的高校、科研所往往汇集了行业里的精英,其中不乏所在领域的领袖级人物,能够与之共事,进行同一课题研究,或者随时交流,对自身的研究大有裨益,很多人会因此考虑留在国外;
第四,能够获得高收入与回报。为了挽留人才,国外许多机构开出了诱人的条件,其中少不了高薪水、优待遇。这也是吸引人才留在当地的重要原因;
最后,也有一些人,本就喜欢当地的环境,他们出国留学,本就是为了顺利地到当地生活。对于这些人的选择,我们也不妄加评论。
哈佛大学
日渐优越的国内环境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保持高速发展,除了GDP稳居全球第二之外,基建、高等教育、科研设备等方面的建设同样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我们为各行各业的人才创造了一个自由施展才能的舞台,让每一个有能力的人都能在这里实现自身的价值。
首先,以清华北大为代表的一流院校正在快速崛起,除了已经跻身世界一流的清华北大之外,还有中科大、国科大、浙大等冲刺世界一流的高等院校,以及许多大学目前所拥有的一流学科。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中科院为代表的科研机构,以华为、BAT为代表的企业的持续努力,许多领域跻身世界前沿,完全有能力为有才华的人才提供实现抱负的平台。
除了有单位落脚之外,国家斥巨资打造的“国之重器”,对于有才能的人来说,同样是一种诱惑。中国天眼FAST、北斗导航、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等,这些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利器,都能成为从事尖端研究的人的有力助手。
不过,国内“学风浮躁”的问题还是较为严重。就连北大饶毅教授也明确指出,国内一心一意从事研究的人较少,做好研究的人不如会搞关系的人,学术造假、不公平的现象还比较严重。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国家已经启动多项专项打假、管理透明化、强化制度建设等方面的努力持续推进,尽量为每一个人提供一个公平竞争,以能力为首要标准的理想环境。
清华大学
回国本不需要理由如今,每年通过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项目回国的高层次人才超过600位,很多人不惜放弃在国外已经取得的成果和地位,回到祖国参加建设……
哈佛大学医学院博士后王俊峰等8位获得博士学位的科学家,从2009年开始陆续回国,任职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工作;
2004年,唯一获得图灵奖的华人姚期智辞去了普林斯顿大学终身教职,回到祖国,受聘于清华大学等国内高校,致力于培养计算机领域的顶尖人才;
看到越来越多的顶尖人才回国,我们必然会感到欣慰,却并不觉得意外。一方面,国家日益强盛,八方来朝,何人不心动;另一方面,国内百家争鸣,百业昌盛,此时不回更待何时?
北京大学
最后,虽然人各有志,笔者还是不得不重申“情怀”二字:我们从小生活在这片黄土地,血液里澎湃着千年的文化积淀,灵魂里充斥着儒释道的思想,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本该心系国家,回国其实不需要任何理由。建国初期,那些冲破重重难关也要回国的英雄,诸如钱学森、郭永怀等老一辈科学家,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回来了,为我们作出了最好的表率。
如今盛世中华,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弃之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