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闻喜「宰相故里」,是中国古代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典范。
宰相故里:山西闻喜,初兴于魏晋,裴秀、裴楷等闻喜八裴,与琅琊八王是当时天下人尊崇的豪门望族;
山西闻喜:宰相故里
到了南北朝,北朝的裴宽、裴果、裴侠与南朝的裴邃、裴之礼,隔江各事其君,江北江南裴氏家族,一脉两支,各自兴旺。
裴氏最盛是唐代,曾在唐代产生过17位宰相,人数之多仅次于皇族李氏,尤其是晋国公裴度,力平淮西吴元济,天下藩镇诸侯无不敬畏,裴度是唐代中兴名臣,有再造唐室之功。裴氏家族的兴盛,一直延续到宋代的裴济、裴德裕……
千年兴旺之族,宰相频出一族,功在中华盛世,史书犹沁余芳。
裴氏家族
一个家族,历经千年不衰。这样的望族,这样的门第,其背后有很深的思想内涵和文化内涵。穿透千年风云,穿透历代名相,我们可以看到裴氏家族是儒家标榜的“修身、治国、平天下”典范。
修身,必修学、修德、修廉。裴氏家族屡有大学问家、大思想家、大道德家和清廉刚正之士。这些是一个家族兴盛的基础,是家族气脉的根本。裴秀是三国时期杰出的地理学家;裴顾是西晋独树一帜的唯物论思想家和哲学家,裴松子是南朝着名的史学家,曾为《三国志》作注;裴矩、裴世清是隋代著名的外交家,裴光庭是唐代颇负盛名的史学家和清廉名臣……他们注重修学、修德、修廉,是历代修身的典范,他们的道德文章,堪为裴氏师表、万世师表。
宰相故里
全书两册合订,250面左右。收录渊源考(宰相世系),元序,康熙重订序,跋,家谱序。民国甲子南北合续族谱序,合续序,两支家谱合续序。宗规,裴氏家牒凡例(记本册,裴氏子野守真归,旧谱不传,只以抄本传,常有讹误,今以欧阳公唐书宰相世系表为准参考为真)文忠公祠对联,司马公祠对联。【做官名单】宰相67人,中书侍郎12人,尚书41人,侍郎36人,常侍68人,刺史193人,太守39人,大将军61人,驸马22人,阴袭39人,进士举人等。皇后3人,太子妃4人,公主21人。
内记坟墓庙祠,制命,世附,遗文等
这里就是山西闻喜:素有宰相故里美称的中华宰相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