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药茶|药与茶的碰撞茶是万药之药

配制茶 2020-12-11 12:10:41

茶一可解毒,二可健体,三可养生,四能清心,五能修身。

茶一可解毒,二可健体,三可养生,四能清心,五能修身。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此为解毒也!

《神农本草》、《本草纲目》中对茶都有“药用”的记载。

茶何以被尊为“万病之药”呢?

“万病之药”,以茶养生

茶可使人健康长寿。

1、药茶同烹

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就对茶的性味就有了一定的了解,为了缓解茶的苦寒之性,选择用生姜、韭菜、薄荷等药物与茶一起烹煮成茶汤饮用,汉末期壶居士的《食忌》就记载了这种茶汤的烹煮方法:“苦荼久食,羽化。与韭同食,令人体重。”韭菜味甘辛,性温,与茶烹煮可以调和茶的苦寒之性,使之入口不伤脾胃。一直到了唐代,人们还一直在饮用这种茶汤。      而这种茶汤,就是药茶的一种表现形式,将辛温的药物与茶共同烹煮,正是因为人们对于茶之滋味爱之入骨,但是又惧其药性,所以才想出了这种药茶,既能使人享用到美味的茶汤,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养生保健作用。

2、以茶为药

关于茶的性味古人早就对其有了深刻的了解,虽然日常饮用对于体质虚寒的人来说是一种负担,但就就其药效来说茶也是一味良药。唐代陆羽所撰写的《茶经》就记载了茶作为药物的妙用:“茶之为用,味至寒……若热渴、凝闷、脑 疼、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在这些药茶方中,茶都是作为一味药物出现,可知茶入药的历史悠久。      早在唐朝时期,药学家陈藏器就曾提出了“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的观点,纵观各种医家典籍,其中提到茶的功效以及应用数不胜数,可想而知古人还是认为多饮用茶可以养生保健,由此可知,茶文化能在我国风靡数千年不是没有道理的。

3、药方代茶饮

在古代,药物代茶饮药茶文化的一种,在民间广为流传。将民间常见的中草药的叶、嫩芽等,用类似制茶的手法去制作,如宋朝时出现的槐芽茶方、皂荚芽茶方等,而清代太医院编修的《太医院秘藏膏丹丸散方剂》中也记载了普济药茶等数首药茶方,甚至清朝时茶疗之风盛行,药茶还被做成丸剂、散剂、冲剂等多种剂型方便外出携带,使用时用茶水送服即可。

药物代茶饮作为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我国古代人民的劳动智慧的结晶,既继承了前代药茶文化的精髓,又在继承中将传统发扬光大,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性。

中国对养性与养气的重视,远甚于对身体是否健康的重视。

养性为本,养身为辅,修养性情好,才是真正的养生目的。

茶道与中国养生,是一种内在的认同和本质的联系。

现代医学、生物学、营养学等对茶的研究表明,凡调节人体新陈代谢的许多有益成分,茶叶中大多具备。茶能抗癌、防衰老,能提高人体生理活性。

目前已分析出茶叶中的达600多种,包括生物碱类、芬多酚类、矿物质、维生素、蛋白质与氨基酸类等。

“万病之药”,以茶养生

回归自然、亲近自然是人的天性,茶则是对这份天性的最好满足。

“品茶者,独品得神”,一人品茶,能进入物我两忘的奇妙意境。

两人对品“得趣”,众人聚品“得慧”,茶的心理功效成为保持人身心健康的灵丹妙药。

茶的生理功效不胜枚举。提神益思,提高效率;降脂降压,保持健康;保肝明目,防辐射抗癌变;抗衰老以延年益寿等。茶道是人类的最佳养生之道。

但“天人合一”理念表明,只有顺应自然的变化规律,因时而宜,因人而宜,注意某些饮茶禁忌,才能健康长寿,更好地养生。

0 阅读: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