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周宰相:狄仁杰

潇潇沐晨 2025-01-10 12:51:32

狄仁杰(630年-700年),字怀英,是中国唐朝时期的一位著名官员和侦探,以其出色的推理能力和正直的品格而闻名。他主要活跃于武则天统治期间,在历史上被尊称为“狄公”。年轻时参加科举,以明经举,授汴州判佐。后得到河南道黜陟使阎立本的推荐,升任并州都督府法曹。在并州时,狄仁杰因同僚郑崇质要到远方公干而其母年老多病,主动请求代替郑崇质出行,其贤德受到并州长史蔺仁基的称赞。

狄仁杰在地方任职期间,展现了卓越的政务能力和清廉的品质。他历任汴州判佐、度支郎中、复州刺史、洛州司马等职,每到一处都深受百姓爱戴。在并州任上,他执法严明,政平讼理,赢得了同僚和百姓的极高赞誉。百姓们甚至为他修建了祠堂,年年祭祀。

上元二年(675 年),狄仁杰担任大理寺丞。他在一年内判决大量积压案件,涉及一万七千余人,却无一人冤诉,其断案能力和公正无私受到广泛赞誉。

仪凤元年(676 年),狄仁杰上书劝谏唐高宗改变处死误砍昭陵柏树的左威卫大将军权善才和右监门中郎将范怀义的决定,最终唐高宗免去二人死罪。

调露元年(679 年),狄仁杰弹劾宠臣王本立,要求唐高宗依法处罚,王本立最终入狱,此事件使得朝廷上下对自身言行更加关注。

垂拱二年(686 年),狄仁杰外放宁州刺史,任内妥善处理民族关系,深受爱戴,宁州百姓立碑勒石颂扬其德政。御史郭翰巡察陇右时,因听到当地百姓对狄仁杰的称颂而向朝廷推荐他,不久狄仁杰被征拜为冬官侍郎。

垂拱四年(688 年),狄仁杰充任江南巡抚使,奏知朝廷焚毁一千七百余所淫祠,只留下供奉夏禹、太伯、季札、伍员的四所祠庙。同年九月,狄仁杰出任豫州刺史。越王李贞在豫州起兵反抗武则天失败后,狄仁杰认为其六百多名党羽多是被迫作乱,于是暗中上书武则天为他们求情,后这些人被全部流放到国土边域。但狄仁杰因斥责宰相张光辅纵容部将大肆勒索,被张光辅回朝弹劾,被贬为复州刺史。

天授二年(691 年)九月,狄仁杰由洛州司马升任地官侍郎,代理尚书事务,并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成为宰相。武则天曾询问狄仁杰是否想知道中伤他的人,狄仁杰表示不想知道,其豁达的态度得到武则天的叹服。

长寿元年(692 年)正月,酷吏来俊臣诬告狄仁杰等大臣谋反,将他们逮捕下狱。狄仁杰为免死于酷刑而当场认罪,但随后向狱吏借来笔墨,书写冤屈情况塞在棉衣里,让儿子狄光远向武则天诉冤。武则天亲自过问此案,最终免去狄仁杰等大臣的死罪,将他们全部贬为地方官,狄仁杰被贬为彭泽县令。期间,魏王武承嗣多次请求诛杀狄仁杰,均被武则天拒绝。

万岁通天元年(696 年),契丹首领孙万荣作乱,狄仁杰被启用为魏州刺史,他让百姓返田耕作,孙万荣闻听狄仁杰被起复,不战而退,魏州百姓争相立碑颂德。不久,狄仁杰调任幽州都督,获赐紫袍、龟带,武则天还在紫袍上题写十二个金字以表彰其忠诚。

神功元年(697 年),狄仁杰再次拜相,担任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加授银青光禄大夫。

圣历元年(698 年),突厥南下骚扰河北,狄仁杰任河北道行军元帅征讨突厥,并任河北道安抚大使安抚河北百姓,奏明皇帝赦免河北诸州百姓,使他们回乡生产。同年,狄仁杰力劝武则天立庐陵王李显为太子,最终武则天将李显召回洛阳并立为太子,为唐朝的社稷延续做出重要贡献。

久视元年(700 年),狄仁杰进拜内史,随武则天巡幸三阳宫,武则天对其恩宠冠绝当朝,还曾听从狄仁杰的劝谏放弃建造浮屠佛像。同年九月,狄仁杰病逝,终年七十一岁。武则天废朝三日,追赠文昌右相,谥号文惠。唐中宗复辟后,追赠狄仁杰为司空;唐睿宗继位后,追封狄仁杰为梁国公;天宝六载,狄仁杰与张柬之、魏元忠等八人一同配享太庙,附祭于中宗庙廷。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