慰安妇幸存者韦绍兰:忍辱生下儿子,结果孩子长大想砍死日本父亲

盖说社会 2025-02-19 15:13:11

81年前,新婚刚添丁的韦绍兰,还在坐月子中,就被鬼子给抓去当了慰安妇。

在长达3个月的凌辱后,侥幸捡回一条命的她,居然发现自己怀孕了。

本着孩子是无辜的念头,她硬是顶着风言风语生下了日本人的儿子。可没想到,男孩长大后,不仅对她没有感激,反而充斥了满腔的怨恨。

那么,老人的后半生到底是如何度过的?而这个日本人的孩子,后来又如何了呢?

噩梦般的折磨

1920年,韦绍兰出生于,广西桂林荔浦县新坪镇小古告屯村。

曾经她和丈夫罗讵贤虽家境普通,但却是夫妻恩爱有加,而他们女儿的诞生,更是平添了无尽的欢乐。

然而,在1944年的冬天,日军的魔爪还是摸到了这里。

当时怀抱未满周岁女儿的她,连同村里的其她几位妇女,一同落到了鬼子手里。

随后,她们被赶上了卡车,一路颠簸的送到了, 马岭镇的慰安所。

刚踏入慰安所,就有一股浓烈的绝望气息,迎面扑面。

狭小昏暗的房间里,挤满了先前被抓来的妇女。只见她们被折磨的眼神空洞,面容憔悴,且身上布满了伤痕。

当天晚上,就有一名手持长刀的日本军官闯进房间,刚照面就将刀架在了,韦绍兰女儿的脖颈上,然后恶狠狠地威胁她就范。

眼看着女儿懵懂的眼神,韦绍兰浑然没有了注意,最终为了保全女儿的生命,她只能含着屈辱的泪水,被迫就范。

自打那一天起,韦绍兰就陷入了人间地狱。

她每天都要遭受,五六个日军的轮番凌辱。而那些日军全都如同野兽一般,对她肆意发泄着欲望,浑然不把她当成人看。

期间,韦绍兰也曾无数次动过反抗的念头,但每每一想到女儿,她又不得不强忍着痛苦和屈辱,继续苟活下去。

无论身体遭受何种虐待,她始终抱着一个信念,那就是找机会带着女儿逃出去。

就这样,在被关押了三个月后,韦绍兰瞅准日军换岗的间隙,抱起女儿,不顾一切地逃出了慰安所。

她一路狂奔,哪怕荆棘划破了她的双脚,鲜血淋漓了一路,她也是全然不顾。

在经过漫长而艰难的跋涉后,她终于回到了那个熟悉的村庄,也看到了自家的房子。

然而,等到她进门后,却震惊的发现,自己的女儿居然在逃亡的过程中,由于饥饿和疾病,早已是奄奄一息。

尽管她竭尽全力地试图抢救,可女儿还是在几天后,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一瞬间,韦绍兰感觉天都塌了。

可更让她感到痛苦的,还是回家没几天,韦绍兰就发现自己竟然怀孕了。

日本鬼子的孩子

这个消息犹如一道晴天霹雳,让她彻底陷入了绝望的深渊。

她知道肚子里的孩子,是她一生都无法摆脱的耻辱。

当然了,她也想过打掉这个孩子,但在那个医疗条件落后的年代,乡下里的流产手术充满了风险,她很可能会因此失去生命。

在痛苦和挣扎中,韦绍兰最终还是决定,生下这个孩子。

1945年,一个男婴呱呱坠地,韦绍兰也给他取名为罗善学。

只不过,罗善学的童年,从一开始就被笼罩在,一层沉重的阴影之下。

他的特殊身世,像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让他成为了家庭和村子里的边缘人,也遭受了无尽的歧视和排挤。

在家庭中,罗善学从未感受过父亲的关爱。

随着他的长大,罗讵贤也是对这个有着日本血统的孩子,愈加厌恶和排斥。

有一次,罗善学不小心打破了家里的一个碗,而罗讵贤则是顿时暴跳如雷,还对他拳打脚踢,嘴里还不停地骂着:

“你这个日本鬼子的种,就会闯祸!”

眼见于此,罗善学只能蜷缩在角落里,默默地承受着父亲的打骂,同时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却不敢哭出声来。

另外,在村子里,罗善学同样受到了,同龄人的欺负和嘲笑。

每当他出现在村子里,孩子们就会围上来,对他指指点点,嘴里还喊着:“鬼子崽,鬼子崽!”

他们会向罗善学扔石头、吐口水,甚至还会合伙殴打他。

有一次,几个孩子把罗善学堵在角落里,对他一顿拳打脚踢,罗善学被打得鼻青脸肿,却不敢反抗,只能默默地忍受着这一切。

罗善学的心中充满了委屈和痛苦,他不明白为什么自己要承受这些,他只是一个无辜的孩子,却要为父母的遭遇买单。

等到上学了,罗善学的日子也并没有好过多少。

同学们知道他的身世后,都对他避之不及,没有人愿意和他一起玩耍、一起学习。

老师也对他另眼相看,经常在课堂上批评他,对他的学习和生活也是不闻不问。

渐渐地,他开始变得沉默寡言,不愿意与人交流,总是把自己封闭在一个狭小的世界里。

他觉得自己是一个罪人,是一个不该存在的人,而这种自我否定的想法,也深深地扎根在他的心中,影响着他的一生。

仇恨的种子

随着年龄的增长,罗善学逐渐了解了,自己的身世,也明白了母亲韦绍兰所遭受的痛苦和屈辱。

他恨自己的生父,那个从未谋面的日本兵,是他的暴行,让母亲陷入了无尽的痛苦之中,也是他的罪恶,让自己的人生充满了苦难和屈辱。

他无数次在心中发誓,一定要找到那个日本兵,并让他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

而这种仇恨,如影随形般影响着他的性格,让他变得更加沉默寡言,孤僻内向。

随着罗善学逐渐长大,到了适婚的年龄,他对爱情和家庭也充满了渴望。

他渴望能像正常人一样,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有一个爱他的妻子和可爱的孩子。

然而,他的特殊身世,却成为了他追求幸福的巨大障碍。

母亲韦绍兰四处托人,给罗善学介绍对象。然而,每当对方得知罗善学是日本兵的孩子,是慰安妇的后代,便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亲事。

这样的经历一次次地重复着,罗善学的希望也一次次地破灭。

在无数次相亲失败后,罗善学彻底绝望了。

他不再奢望能找到,一个愿意接受他的人,也不再幻想能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

他选择了放弃,选择了孤独地度过余生。他将自己封闭起来,不再与外界接触,每天只是默默地干活,以此来麻痹自己的痛苦。

可尽管生活充满了苦难和不公,但罗善学和母亲韦绍兰,并没有选择沉默。

2007年,当他们的故事被公开后,母子二人勇敢地站了出来,成为了揭露日军罪行的证人。

2010年12月,韦绍兰和罗善学在众人的支持下,远赴日本东京,出席了“女性国际战犯法庭”成立10周年纪念大会。

在会上,韦绍兰强忍着内心的痛苦,用颤抖的声音,控诉着日军的暴行。

在随后的半个月里,母子二人相继在东京、静冈、京都、大阪等地,参加了多场“受害者证言集合 活动。

每到一处,他们都向人们讲述着自己的故事,展示着日军的罪行。

他们的勇敢和坚持,感动了无数人,也让更多的人开始关注慰安妇问题,为那些遭受苦难的女性发声。

2019年,韦绍兰寿终正寝,时年99岁。

4年后,他的儿子罗善学也是离世。

就此被日本鬼子折腾了一生的他们,彻底和这个世界告别了。

后记

至今日本人还在模糊慰安妇真相,至今他们都没有诚恳的道歉过。

所以有些事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不要轻易的替当年的受害人,原谅日本鬼子曾经犯下的罪。

因为我们这些后来者不配!

参考资料

0 阅读:21

盖说社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