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鹧鸪天
清·奕绘
惊蛰先开荠菜花,一年春事渐繁奢。
相思河畔青青草,独秀溪边嫩嫩芽。
闲意态,野生涯。盈筐荐饭美无加。
世间一种甜滋味,留与高人子细夸。
奕绘,乾隆皇帝的曾孙,才貌双全,工书画,善诗词,是当时颇有名气的宗室诗人。
他的妾室顾太清,文采见识同样非同凡响,有“词后”之称。
惊蛰时节,诗人奕绘到野外采摘野菜,度过一个闲适而快乐的惊蛰。
田野间的荠菜已率先绽放,拉开了春事的序幕。春日里蓬勃的景象,渐渐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在那相思河畔,青草如茵,肆意生长,溪边的那些荠菜花,一枝独秀,冒出了嫩嫩的小芽。
人们带着悠闲自在的心境,过着质朴的乡野生活。回家后,将满满的一筐荠菜,做成饭菜,那味道真是非常鲜美。
这种甜蜜的生活,需要留给那些懂得生活的人,去细细品味。
整首词语言清新自然,风格质朴,字里行间流淌着对春天的热爱、蕴含着深刻的生活哲理,读来如沐春风,令人回味无穷。

〔2〕
春日
宋·秦观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风有约,花不误。古人将应花期而来的风,称为“花信风”。惊蛰节气的花信风,一候桃花,二候棣棠,三候蔷薇。
春夜,一声声春雷响过之后,细密的春雨纷纷洒落。
雨后初晴,明媚的阳光洒在屋顶的瓦片上,形成斑驳的光影,参差不齐的碧绿色更显清新。
雨后的芍药花上,挂满晶莹的水珠,好像是含着泪水少女,显得楚楚动人。而娇弱的蔷薇花,低着头,无力地卧在枝条上,惹人怜爱。
这首诗,短短二十八个字,却将春雨初霁后,春天的温柔与生机展现得淋漓尽致,字里行间流淌着清新婉丽的韵味。

〔3〕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惊蛰之时,正是桃花盛开的时候。
在那片翠绿葱郁的竹林之外,几枝娇艳的桃花已经悄然绽放,翠竹与桃花,色彩鲜明,刚柔并济,清新雅致又充满生机。
春天的江水逐渐变暖,小鸭子首先感受到了水温的变化,在水中欢快地游动着,尽情享受着明媚的春光。
郁郁葱葱芦蒿,已经铺满河滩,嫩嫩的、短短的芦芽在春风的吹拂下,努力地生长着。
这个时节,也是河豚沿着江水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的时候。
这是一首春天的赞歌,短短四句,就将惠崇和尚画作中的春江晚景,栩栩如生地呈现出来。读来如身临其境,韵味无穷。

〔4〕
晚憩闻雷
宋·王之道
湖外山光入座来,水晶宫阙翠屏开。
纤纤细落催花雨,隐隐轻鸣启蛰雷。
初春的傍晚,诗人坐在湖边的亭台中休憩。秀丽的湖光山色,像是要闯入他的座位之间,想要与他亲近似的。
澄澈的湖水波光粼粼,连绵的青山,像是绿色的屏风,层层叠叠地环绕着湖水。
湛蓝的湖水与翠绿的青山相互映衬,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这时,轻柔细密的春雨纷纷洒落,好像在催促百花快一点绽放。
那隐隐约约的春雷声,是唤醒蛰虫的惊蛰雷,它吹响了春天的号角,姹紫嫣红的春天已经来到。
春天来了,柳树发芽,百花盛开。如此浪漫唯美的时节,约上三五好友,迎着和煦的春风,迈开轻快的步伐,走,一起踏青赏春。

〔5〕
新晴
宋·彭汝砺
一雨凄凉夜,群阳发育春。
风雷惊旧蛰,泥滓倦行人。
花秀千家囿,波添数尺津。
新晴何处好,郊外草如茵。
一场夜雨,让人感受到一丝凉意与寂寥。然而随着雨过天晴,世间万物都在温暖的阳光下,重又焕发出勃勃生机。
春风吹拂,春雷滚滚,惊醒了那些蛰伏一冬的虫兽。不要抱怨春雨让道路变得泥泞不堪,行走起来让人疲惫不已。
你看,春雨过后,千家万户的园林里,花儿竞相绽放,秀色可餐,处处洋溢着春日的芬芳。
雨水汇聚,使得渡口的水位上涨了几尺,波光闪烁,美不胜收。
要问雨后哪里的景色最美,应该是郊外的那片草地。那里绿草如茵,绿意盎然,让人心旷神怡,所有的烦恼都会抛诸脑后。
这首诗描绘出雨后初霁的春日盛景,读来诗意盎然,耐人寻味。
惊蛰,是生命的觉醒,也是希望的开始。用一颗感恩的心,去感受大自然的馈赠,愿我们的梦想,如这春日里的花朵般绚烂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