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云南、山西、山东等地因春日强风引发的光伏设施受损事件,再度将光伏跟踪支架市场中低价中标所潜藏的质量隐患推向公众视野。此类事故频发,其根源大多指向支架设计缺陷、施工不当或材料质量不达标。
自1978年以来,中国产业化道路从结构调整到产业升级,再到如今高质量发展的追求,见证了从“老三样”到“新三样”的经济转型奇迹。在新能源浪潮下,光伏产品成为国际市场的新宠,然而,国内光伏跟踪支架行业却深陷低价竞争与质量轻视的困境之中,亟需经历一次根本性的行业革新与重塑。
从无序到有序:产业升级的必然之路
在跟踪支架市场的萌芽阶段,各技术流派间的激烈竞争犹如群雄逐鹿,海外客户在这一混沌未明的环境中寻求经验,对行业的不规范及供应商的缺陷尚显宽容。但随着行业整体步入成熟和技术的不断精进,客户的期望阈值显著提升,昔日的探索容忍度已不复存在。国内情形更为严峻,2010年前流派混战遗留的诸多问题,加之近年来“低价中标”现象所催生的不达标、劣质产品泛滥,引发了频繁的售后危机,最终让电站业主对这类产品望而却步,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导致了在海外成熟光伏市场市场占有率达80%以上的光伏跟踪支架,目前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却不足10%。国内跟踪支架行业亟需借力国际高标准,推动内部整顿,破除低价竞争的恶性循环。
现在全球跟踪支架的技术已经趋于成熟与稳定,不能再用无序状态时的心态来开发产品。我们至今对技术的“创新”只停留在对海外技术层面的学习,而缺乏高质量观念意识。学习别人的技术却抵制他们的发展理念就会令技术走样、产品走形。跟踪支架不同于固定支架,它的单主梁+轴承+帽子结构决定它的结构除了考虑背景分量之外,还需要考虑自身的结构振动响应,需要考虑平衡风载荷、360风向、多排干扰效应等等。坚持高标准虽可能短期限制市场容量,但从长远看,这正是构建行业健康生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唯有行稳才能致远。。
数智化转型:产业融合下的质量飞跃
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推进,跟踪支架不再仅仅是机械装置,而是融合了电控、算法等智能化元素,成为能源与信息技术交汇的典范。如同智能手机整合多领域技术一样,光伏支架行业通过与电气数智化的结合,提升了安全性与发电效率,为用户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价值。智能控制平台的引入,更让运维变得灵活高效,展现出行业未来的无限潜能。
支架电控的作用不仅仅是让光伏板绕着太阳以产生更多发电,还能实时调整支架角度,规避大风、冰雹、大雪等天气的影响,保护电站的运行安全,并依靠算法平台,进一步提升发电量,为客户提升价值。而智能控制平台,则是将冰冷的支架钢结构与用户产生交互,赋予了电站生命力——运维人员指尖的选择,都将改变支架的运行状态,让运维更智能便捷。与十年前相比,国内部分厂家已经将支架的安全性做出极大提升,自研电控算法平台也同步降低了故障率的风险,并助力额外增加电量。数智时代跨界合作的产业融合可以为光伏跟踪支架行业创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供应链优化与管理创新:质量保障的基石
跟踪支架属于耐用消费品兼工程属性产品,通常耐用消费品的生命周期为5-8年。而快速迭代和急于应付市场竞争,使得产品的生命周期较短,这意味着每个硬件批无法通过数量换取成本优势,但没有企业能经受长久亏损,低价竞争背后的质量风险可想而知。此外,快速迭代带来产品之间的不兼容也会导致项目后期运维不兼容、运维难度大——这也是如今众多业主仍然愿意选择固定支架背后的原因之一。因此,稳定的产品周期,可兼容的产品替代,是保障跟踪支架高质量、高可靠的重中之重。
在全球化背景下,合理的供应链布局对于提升成本控制、生产效率与质量保障至关重要。优秀的供应链管理不仅能够降低成本、提高响应速度,更是确保产品长期竞争力的关键。同时,先进的管理理念强调稳定的产品生命周期与兼容性设计,避免了快速迭代带来的不兼容问题,保障了跟踪支架的长期可靠。
展望未来:蓝海战略下的新机遇
面对产业化升级带来的不确定性,只要看清形势、发挥优势、适应趋势,就能够把外部的风险挑战转化为转型发展的机遇。中国是光伏市场的大国,具有迎接挑战的独特优势。预计2026年,国内跟踪支架的规模可达20GW,是全球最大的内需市场。
光伏跟踪支架行业的新纪元,呼唤着所有行业参与者携手并进,掀起一场从理念到行动的深刻变革。坚持以技术价值为导向,实现产业升级,是最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引领全球绿色能源未来的根本途径。相信秉持国际化、高质量的发展要求,我国优秀的光伏跟踪支架制造商一定能在这一片潜力无限的蓝海中乘风破浪,开创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来源:NE-SALON新能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