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卡里娜
春节档电影还在热映中,讨论还在持续发酵,票房前三名累计票房已经快破80亿,豆瓣均分7.7分。
但就在这期间,一部新出的线上电影,豆瓣评分高达8.8,好于95%的剧情片。
那就是2023年的韩国票房冠军——
《首尔之春》
去年11月22日在韩国上映后,一直火到现在,截止1月底,观影人次已经超过1300万,要知道,韩国总人口只有5100万,论票房,狂揽1300亿韩元,折合人民币超7亿。
当然,这跟咱们动不动就几十亿的春节档电影没法比,但其口碑、其尺度、其震撼程度却足以把咱们票房前三按在地上狠狠碾压。
01
片名跑题?
《首尔之春》改编自1979年改变韩国历史进程的“双十二政变”,影片展示了这场政变的迅速、惊悚,甚至以分秒计时,让我们看到一个国家的政权只需要13小时10分钟就可以完成更替。
但事实上,“首尔之春”并不是这一政变的代称,它指的是自1979年10月26日韩国总统朴正熙(朴槿惠的父亲)被刺杀后,到1980年5月18日期间,韩国出现权力真空时期,各民主党纷纷发出自己的声音,韩国一度出现了民主化的希望和可能。
韩国电影关于这一阶段的优质影片很多,如果用两部电影来概括这一时期,那就是始于《南山的部长们》(2020),终于《出租车司机》(2017)。
而“双十二政变”只是这一时期的一个历史拐点,所以严格来说,“首尔之春”这一片名,或许没有英文片名《12.12:The Day》贴切。
更严格来说,首尔在1979年还叫汉城,妥帖一点的话也应该叫“汉城之春”。
但这或许可以视为一种讽刺,用一场叛军的胜利来反讽“民主的春天”。
影片中,叛军头目全斗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被问到:“感觉我们的社会会发生包括民主化的很多变化,您对此怎么看?”全斗光回答:“大韩民国一直以来难道不是民主主义吗?”
一个反问,全斗光用其政治野心和手腕彻底结束了韩国民主主义的可能。
02
13小时10分钟
作为一部商业类型片,《首尔之春》能如此成功,第一要素当然就是好看。
影片中,有众多军队司令官、参谋长等角色,由于节奏明快,且大多文戏,偶尔几个演员或许还有脸盲,很多不了解这段历史的观众,第一次看确实会需要一些辨别人物和官衔的时间。
但影片好就好在提炼了双男主,将大量群戏中的众多演员,设置成分属正邪两立的双男主的不同阵营,这样做是一种信息量的简化,或者有意识地帮观众筛选出更重要的信息。
同时,明确的正邪对立,也能让观众有更为明确的情感投射目标。
影片中的正面男主是李泰臣,他的历史原型人物名叫张泰玩。李泰臣这一名字也是致敬在韩国具有绝对重磅地位的民族英雄、“战神”李舜臣。
反面男主就是上文提到的全斗光,原型人物名为全斗焕。全斗焕是被刺杀的总统朴正熙的干儿子,朴正熙死后,全斗焕继承了朴正熙留下的最重要的政治遗产——一心会。
一心会是一个秘密军事集团,这一组织中的成员都是韩国陆军士官学校成绩数一数二的毕业生代表。
正是正规学校毕业这层身份,让全斗光一直瞧不上李泰臣这种甲种,什么是甲种呢?相当于挂靠在正规士官学校的短期培训班出来的军官。
另一方面,全斗光搞帮派,李泰臣是实打实的军人,一心向国,对政治毫无兴趣,也让两人天然对立。
说回一心会。
朴正熙军事独裁17年,是出了名的“铁腕暴君”,一心会在他的手下不断壮大,遇刺时,一心会已有220多名会员,遍布军中各个要职,在军中也不再是什么秘密。
朴正熙去世后,时任总理崔圭夏临时升为总统,戒严司令官郑升和(总长)掌握军中大权,全斗光升为保安司令官,负责调查朴正熙遇刺案。
全斗光在调查期间权力不断膨胀,随便抓人,先斩后奏,郑总长将一切看在眼里,为了制衡全斗光的势力,他找到毫无政治野心的李泰臣,希望李泰臣担任首都警备司令官。
顾名思义,这是一个死守首都的职位,李泰臣几次拒绝,不想掺和政治,但最终还是被郑总长说服。
全斗光也没闲着,他忙着四处贿赂送礼,不仅送了国防部长,还送到了郑总长面前,当然,不光礼钱被充了国库,还碰了一鼻子灰。
郑总长认为必须要对全斗光和一心会成员有所打击,于是决定将他们派遣到东海,远离政治中心。
全斗光听到这个消息后,认为不能再等了,于是拉来自己的心腹卢泰愚,要将郑总长划为刺杀总统案的嫌疑人,将他逮捕,对他进行调查。
但这一切需要得到总统的签字,全斗光信誓旦旦承诺他一定会获得签字。
在劝说过程中,全斗光还提到当年朴正熙发动政变时,他曾带头对此进行庆贺。
历史上也确有其事,在韩国现代史上,有两次著名的军事政变,分别是1961年5月16日由朴正熙发动的“516政变”和1979年12月12日由全斗焕发动的“1212军事政变”。
“516政变”时陆军士官学校的校长并不支持朴正熙,而还是学生的全斗焕却带领几百名同学去支持他,这也是后来全斗焕成为朴正熙宠臣的重要因素。
正是在这样的经历下,全斗焕才坚信只要赢,就能创造历史,彻底继承了朴正熙的衣钵。
在影片中,现在全斗光面前最大的障碍就是郑总长,在终于说服卢泰愚后,12月9日,两人在一心会的聚会上正式发布了这项计划,众人都非常震惊,越权抓人,这一不小心可能就会酿成大祸,谁也不想上军事法庭。
当众人都在反对和焦躁的情绪中时,这里精妙一笔,全斗光和卢泰愚关了房间里的灯,在将明未明的暗处,大家安静下来,听着全斗光的说词和按正规程序办事的保证,在一根接一根的香烟中,所有人都交了投名状,这场在暗中的密谋最终达成一致。
12月13日,军事改革名单将公布,所以行动时间定在了12月12日。
行动当天,几方同步进行,一心会先以全斗光生日宴会为邀约,将特战司令官、宪兵监、首都警备司令官,也就是李泰臣,三个首尔城内驻军的关键领导都调虎离山了。
随后,全斗光前往总统府要签字,这一边,一心会成员前往郑总长处等待时机抓人。
但总统也不是随便签字的人,他要求第二天带着国防部长来商议。但郑总长这边,一心会一不小心就暴露了,直接开展了绑架行动,发生了枪战,住在不远处的猪队友国防部长看见开火,吓得屁滚尿流,赶紧跑到韩美联合军司令部抱美国人大腿去了。
事件的第一个拐点来了,李泰臣这三位被调虎离山的长官发现事情后迅速归队,李泰臣得知全斗光在总统府后,下令让总统府直接逮捕全斗光等人。
这边眼看着总统府拦下了全斗光的车,陆军本部参谋次长一个电话让他们不能逮捕。
这人又是谁呢?郑总长被逮捕后,按理说国防部长有最大权力,但全世界都找不到他,所以参谋次长成了全军首领。
这该听谁的呢?正僵持不下时,全斗光夺路而逃,不惜撞死正在为他打开大门的司机。
如果之前展示的都是全斗光的狂妄自大,那这一刻,此人的狠劲儿完全暴露。
参谋次长也知道情况严重了,发布了“珍岛犬”警报,这个警报一发出,就是对一心会这帮人叛国罪的定性。
全斗光回到叛军的作战本部,一群人炸了锅,纷纷指责他把事情办砸了,全斗光显然已经做好了事态发展到这个地步的心理准备,他说出了那句著名的话:“失败了是叛国,成功了就是革命”。
李泰臣这边发现叛军把作战本部设置在他的管辖部队后,气了个半死,直接喊话要开坦克进去把叛军脑浆压出来。
这句话让叛军真的怕了,因为李泰臣真的干得出来。全斗光直接说调兵开战,但其他人完全没想到能到这种严重程度,一时内讧不断。
全斗光以退为进,打开门让大家自己选,最终没有一个人出去。
这怎么选呢?已经上了贼船,出去了就是叛国贼,不出去玩命一搏,如果成功了,那就是泼天的富贵。
于是他们竟然将在朝韩边境的第二空降部队调回首尔,一旦进入首尔,一切就成定局了。
李泰臣迅速备战,将进入首尔的两座在他管辖区域的大桥都进行了交通管制,还剩一座幸州大桥,他联系幸州大桥的管辖司令官,但对方却受到了叛军的威胁,没有进行抵抗。
李泰臣来到幸州大桥时,第二空降部队已经上桥,李泰臣独自一人挡在车队前,螳臂当车,逼停了车队,在参谋次长劝说的配合下,车队终于掉了头。
这时候的全斗光,正带着一众将军在总统面前施压,让他签字,但总统始终没有松口。
事情好像正在向好,但第二空降刚要回归大本营,又被叛军拦下,直接要求再次掉头去幸州大桥,没有办法,第二空降再次前往幸州大桥。
好在同时,特战司也派出了第八空降部队前往首尔支援,而且会比第二空降更快到达。
这时叛军内部又炸了锅,一片唱衰,全斗光再次显示出了他的领导力,他深知在这个系统里有太多酒囊饭袋,其中就包括上文提到的坏事的参谋次长。
全斗光与参谋次长君子协定,同时撤军,所有人都知道这是诈骗,但参谋次长不觉得,爽快地答应了,并强制第八空降归队。
第八空降一走,第二空降迅速通过皮艇上岸,随后便一路势如破竹,不可阻挡。
在这样的情形下,叛军打遍了所有的电话,很多都奏效了;李泰臣也打遍了所有的电话,但最终这些人连反抗都没有,全部缴械投降。
誓死抵抗的只有特战司令官和他的一名属下,宪兵监,以及第二空降地堡的一名士兵,整个政变阵亡3人,负伤1人。
李泰臣终于有了开战的合法名义,他集齐手中的兵力,仅一个野炮部队,一个战车中队,100余人,开着坦克来到了叛军作战中心。
部队开到世宗路时,李泰臣抬头与李舜臣的雕像隔空相望,这一望,是历史的遥相辉映,也是一种绝对反击的悲壮。
李泰臣的野炮团已经对准了叛军,但这几发炮如果真的打下去,那就是同归于尽。这是李泰臣没有选择的选择,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眼看炮火只有最后一分钟就要发射,丑角国防部长再次上线,他的一通发言,让所有一切都成了哑炮,历史彻底改变了。
03
能拍比敢拍更重要
守军为什么会失败呢?他们死于教条主义、体制低效、令出多门。有一句话说,这世界上,好人不多,坏人不多,不好不坏的人最多。
影片中,全斗光是绝对的坏人,他的同僚很多,李泰臣是绝对的好人,但他身边都是不好不坏的人。
不好不坏的人大多认利益,全斗焕能给到的就是利益,而李泰臣给到的只有心中那份高尚的责任,号召性一目了然。
孤勇者李泰臣最终跨越路障,一步步走到全斗光面前,只为骑脸对他说出“你不配做韩国军人,甚至不配做个人!”
这一句,是今天的韩国对历史的喊话,这就是对历史的定性。不是什么“成王败寇”,不是什么“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那些历史的罪人会被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真实历史中,“双十二政变”胜利后,全斗焕连任两届总统,三年前去世,他的遗愿是死后葬在朝韩边境高地,目睹南北统一进程,但骨灰一直没有得到安葬。
去年《首尔之春》上映一周后,韩朝军事分界线附近的坡州市长召开记者会,强烈反对全斗焕的骨灰落葬坡州。这是历史的注脚。
事实上,真实的历史中,叛军并不是被一步步逼上叛国之路的,而是处心积虑,早有预谋。并且双方实力悬殊,守军的失败几乎没有任何悬念,但影片依然能在动作戏极少的情况下,通过文戏武拍,大量平行剪辑,张弛有度地制造紧张感和悬念,将一部大众都早已知道结局的影片拍得如此引人入胜,这绝对是一件功力深厚的事。
另外,影片中各个场景精心安排的汉字成语牌匾也非常精准,细心的观众可以关注一下。
很多观众羡慕韩国电影人敢拍,真正应该羡慕的是能拍,因为能拍,这段历史才让韩国拍出了如此多的优质作品,面对历史,人们也从这些作品中不断矫正今天,但总有人永远停留在历史中,不愿选择再继续苟活下去。
李泰臣的原型人物张泰玩在政变失败被抓捕后,他的父亲无法承受,每天酗酒度日,最终在1980年4月去世。
他说:“国家遭遇谋反 ,忠臣岂能因奸臣而活?”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