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倡议不禁鞭炮,是真是假?禁放30年后今年会有变化吗?

初彤聊国际 2023-01-11 06:49:11

曾经,过年有三个套装:看春晚,包饺子,放鞭炮。然而到了今天春晚已经让很多人不想想看了,鞭炮也被禁止了,只有饺子还顽强的挺立着,而今年很多人在一些地方看到了人民日报发的:不宜禁放烟花爆竹的文章,于是很多人说,今年有希望放烟花了,那么真的是这样吗?真有这条消息吗?烟花爆竹为什么会被禁,到底要不要继续坚持?

人民日报带来了好消息

先看图,网传人民日报发的:

人民日报视频

网传人民日报说:各地不宜禁放鞭炮,拿环保说事一刀切是懒政、蠢政、霸政,于是很多人觉得今年可能可以放鞭炮,给这个充满困难的一年增加一些亮色了,然而文件本身只是谣言而已,而且陆续的文件还是跟着出来了。

警方烟花爆竹的通知

所以,很明显,各地依然是在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其实人民日报还真的发过这类的文章了,请看图:

人民日报的文章

这篇文章的发布时间是2021年2月4日,也就是过年的时候,明显也是在向大家传递信号,希望可以不要一刀切的禁止放鞭炮,那么结果是什么呢?再看一个有意思的图片:

北京

就在总部所在地,北京也出台了相关政策,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而且管理非常的严格:

1、2022年春节期间 北京市不设立烟花爆竹零售网点:从2022年1月1日起,北京市将实施全域禁放烟花爆竹(环球影城度假区内,经公安机关许可的焰火表演项目除外)。同时,北京市2022年春节期间,不设立烟花爆竹零售网点。

2、严打非法烟花爆竹 刑事或行政处罚42人

3、举报有奖:提示广大市民朋友,积极支持北京市烟花爆竹安全管理工作,从自身做起,遵守禁放规定,自觉抵制非法烟花爆竹,积极举报非法储存、运输和销售烟花爆竹行为,消除身边的安全隐患。对于举报有功人员,公安机关将按照“每箱20元,最高2万元”的标准予以奖励。

所以很显然的道理,人民日报的文章只是一个建议,并不代表各地会遵照执行,那么为什么烟花爆竹会从原来的允许到后面的禁止呢?

为什么会禁止放烟花爆竹

其实都知道,在以前的时候,烟花爆竹并没有被禁止,小时候过年的时候放烟花爆竹是每个成年人的童年回忆(现在的小朋友没有这部分经历了),但其实中国对于烟花爆竹禁止的时间比大家想象的都要早。

在1988年的时候,也就是34年前,就已经注意到了烟花爆竹的问题了,所以当时就发了通知:加强烟花爆竹生产以及燃放安全。但这里只是在打算规范,并没有禁止,直到1993年,30年前,北京第一个带头开始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然后慢慢的全国几乎所有城市都陆续的出台了规定,只不过越是发达城市越早,而越是农村也靠后而已,所以北京主城区的人,虽然刚开始没有固定那么严格,但30岁的都没有太多烟花爆竹的记忆了,而其它地方的人相对而言还会有一部分的记忆在里面。

另外关于禁止烟花爆竹其实也并不是一刀就切下来的,因为每年确实因为烟花爆竹造成了很多的人员伤亡问题,所以官方本来也在治理。

第一个禁止是:严厉打击假冒伪劣烟花,提倡购买正规厂商生产的合格烟花;要知道其实烟花看似很简单,但实际上安全上的要求很高,这方面要砸进去很多的成本。

举个例子,对于烟花爆竹生产厂而言,从原来的采购就受到了严密的监控,生产区域也是全部摄像头联网监控,运输必须专门运输和储存,各种防火安全措施必须到位,这方面的成本是非常高的,所以烟花爆竹的成本并不低。

生产厂

其次,而且烟花爆竹的生产到了今天依然是手工居多,流水线的机器只能做一部分的工作,你不可能让火药这些在金属机器里面移动和搅拌,而手工做的效率很低,这进一步的抬高了烟花爆竹的生产成本。

但很多人根本不在乎这一点,买鞭炮就必须看价格,便宜一块钱都好,于是很多的小作坊用自己的方式节约成本生产的一些烟花,这些烟花放起来的效果其实也差不多,但它的安全性是没有什么保障的。没有出问题当然可以,恭喜你用低的价格买到了好的产品。但一旦出了问题就是大事情,而最开始的烟花爆竹安全事故,绝大部分都是小作坊生产的这些不合格产品导致的,另外还有一些小作坊,因为生产工艺的偷工减料,环境的不合格,经常发生一些大型的燃烧和爆炸事故,产生了很大的人员伤亡,所以最开始其实并不是一刀切不允许放,而是不允许购买假冒伪劣的烟花。

手工生产

但利益当头这东西很难全部控制出来,而且特别是在各个偏僻的地方,很多人自己随便就可以干,禁也禁不住。

第二个禁止是:禁止在人群密集区域和高楼间距不足的地区燃放烟花。看这个标题大家就知道是什么意思了,因为确实在这种地方放危险很大,但问题是这个就要靠个人的自觉了,很多人就是觉得无人的地方放烟花一点意思都没有,就是要在人多的地方放才热闹才有感觉才有气氛。

另外现在城市化严重,到处都是高楼林立,要想找一个没有高楼的地方,对很多人而言,可能还要开着车开一个多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去找,就为了放几个烟花跑那么久,肯定不现实,很多人都是在自家楼下就地放,放完就回去继续看电视,所以这一条规定也没有办法去落实。

在烟花爆竹这个事情上面,发现这样的禁令都没有什么效果,管也管不住,每年依然有无数的人因为烟花爆竹而受伤,产生大火造成重大的安全事故,于是逼到最后直接一刀切,禁止卖,禁止放,这样子才把烟花爆竹直接推向了绝路。所以其实如果一开始的时候每个人都能够遵守的话,其实也就不会有今天这种政策,但事实是这很难,因为贪便宜图方便,这是每个人的本能,而且这种本能也并不是什么坏事情。因为换个说法,就是节约成本,效率高。

我怎么看?

我知道烟花爆竹的燃放会带来很多的问题:有大气污染,有安全隐患,有噪声污染等等,但遇到问题,我个人还是不推崇一刀切的解决方式,而是应该有序的去规范,特别是在2023年这个时候,经历了2022年以后,本来气氛就非常的压抑,能够开心和释放一下也是一件好事情了。所以我建议:

1、保护环境应该是限制而不是禁止:都知道汽车的尾气有很大的污染,但即便是在重污染的时候,我们也是采用尾号限行的方式,更严重的污染则是单双号限行来达成目的,并没有禁止开车;都知道游泳会造成溺水事故,但我们也是鼓励到游泳池游泳,也并不是完全就禁止人游泳,这些都是一种引导,而不是禁止。同意烟花爆竹也是如此,我们可以在规定的时间、空旷的地方,集体的进行燃放,只提供官方认证的有安全保障的烟火,这样可以保证噪声不扰民,安全有保证。

2、习俗是文化,文化是民族:从古至今燃放鞭炮就是中华民族习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全中国人而言过年都是非常重要的,而烟花爆竹已经成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习俗代表着传统,传统代表着文化,文化能够让人自信,增加文化认同感和国民自豪感,所以我觉得尊重传统是应该的,不能简单的一刀就切掉了。确实我们现在有什么电子鞭炮,也有集五福、微信红包等等以前没有的方式,但它是无法代替传统给人带来的心理安慰的。

习俗

3、堵不如疏,每年事故依然很多:大禹是谁告诉我们堵不如输,在这种全面的禁止之下,其实还是有很多的小作坊拔地而起,因为利润太高了,在全国很多地方这些伪劣产品造成了很多的安全事故,也有很多人因为这些产品而受到了伤害,既然无法全面的禁止,为何不进行规范的疏导?

最后:烟花爆竹的燃放从来都是有利有害的,但如何能够增强益处,减少害处才是对于管理的最大考验,一刀切并不是什么高明的行为,也希望大家在遵守规则的情况下,安全有序有规定的燃放烟花爆竹,保护自己,同时也是保护别人,大家对燃放烟花爆竹这个事情怎么看呢?

0 阅读:27

初彤聊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