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仿佛是被作者开了金手指的“爽文男主”。
他是天才学霸,年少成名。18岁考入武汉大学计算机系,2年修完4年学分,大二写的代码被编入教材。
22岁加入金山,28岁成为CEO,带领金山对抗微软,被称为“中国第一程序员”。
40岁再创业(2010年创立小米),喊出“生死看淡,不服就干”。9年进入世界500强(最快纪录)。
从“山寨机终结者”到全球前三,小米手机销量曾超越苹果。
2021年宣布造车,放话“愿意押上人生全部声誉”。在所有人都不看好的情况下,小米SU7发布,27分钟大定破5万台,造车首战告捷。
小米SU7 Ultra开售10分钟,大定就突破6900台,2小时便完成了此前1万台的年度目标。
说雷军是“爽文男主”一点都不为过,但其实,他也曾经历人生低谷。
1995年,在金山时期,雷军带领团队耗时3年研发的“盘古组件”(办公软件套装)上市,投入200多万(90年代巨资)。
上市之前,雷军对盘古抱有很大的期待,觉得它一定能大卖。事实却是销量惨淡,公司陷入危机。
最惨的时候,账上只有十几万,眼看着下个月就发不出工资。
26岁的雷军,经常彻夜睡不着。
他说:“好多个晚上,我独自坐在沙发上,静静的看着窗外,眼睁睁地看着对面楼里的灯一盏一盏熄灭,再看着天色一点一点亮起来。”
但他并没有一蹶不振,他决定的亲自去一线卖货,卖货时直接接触到了消费者,发现了很多消费者都需要一个学电脑的软件。
于是,以最快的速度开发了一个,名字就叫《电脑入门》,不同于盘古,这个迅速就上了软件畅销排行榜。
那年的雷军只有26岁,却已经是北京金山的总经理,但他下得了基层,弯得下去腰。
之后得他经历了对抗微软,屡战屡败;小米手机销量暴跌36%,被华为、OV反超,舆论唱衰“小米模式到头了”。
宣布造车时,小米手机业务刚复苏,外界质疑“晚到玩家没机会”,不可能会成功。
但他还是去做了,雷军赌上“人生最后一次创业”,首期投入100亿美元。事实证明,他成功了。
他的成功无可复制,但他敢从低谷中爬上来的态度,值得学习:
1、低谷不可怕,可怕的是放弃学习
失败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雷军离开金山后,没有消沉,而是做天使投资人,学习新趋势(移动互联网、电商)。
如果你现在处于低谷,别急着否定自己,先学习新技能,观察行业趋势。
每天花1小时阅读或听课,保持认知更新。
2、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但努力是选择的基础
2010年,智能手机刚起步,诺基亚、黑莓仍是主流。雷军看到了移动互联网的未来,毅然创办小米,用互联网思维做手机。
方向错了,再努力也白费。
但努力是选择的前提,正因为他在金山积累了技术、管理经验,才能精准抓住智能手机的风口。
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可以借鉴的是,定期复盘自己的职业方向,是否在成长?是否有未来?
如果行业在衰落,尽早布局新赛道,但别盲目跳槽,先积累相关能力。
3、极致专注,把一件事做到最好
小米早期只做一款手机(小米1),集中全部资源打磨产品。雷军说:“少就是多,专注才能极致。”
我们普通人资源有限,必须聚焦。与其做十件事都平庸,不如把一件事做到90分。
每个人都会经历低谷期,都会经历人生的至暗时刻,都会有自己觉得迈不过去这个坎的时候,都有迷茫、不知所措的时候。
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放弃了自己,可怕的是你觉得自己不行。
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的时候,就把当下的事情做好,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好好生活,脚踏实地的走好当下的每一步,好运会来未来等你。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