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李涛上将时隔30年回乡,嘱咐持枪警卫:回家了,收起来

不急不躁文史 2024-05-31 03:06:57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其实这本是大多数人在历经社会种种磨难,再度回乡的真实缩影,对于许多人来说,平凡普通是生活的最真实写照,在外奔波数十载再度回到家乡,却不曾想眼前的人和景色让自己陌生又自嘲。

面对着一代又一代不认识自己的新人,也只能无奈的笑笑转过身去,所以这也正印证出衣锦还乡有多么不容易,一方面是取得了超过一般人的成就,另一方面则是多年后家乡还有许多认识的朋友和亲人。

1957年11月,开国上将李涛就时隔30多年再度回乡,走的时候他是个一贫如洗的青年小伙,回来后却成为了掌管一方军事的将军,虽然心中早已激动万分,但是当到了家乡看到景色后还是十分惊讶,尤其是他和警卫员的一番对话更是让人动容。

逃离家乡的李涛

和毛主席一样,李涛也是湖南出身的革命积极分子,或许是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对革命有着天然的激情,这些革命小将即使在年少时经过不同程度的社会打压,却依然浇灭不了心中的那份热情。

1905年,李涛出生在湖南省一户普通人家中,虽然这样的身世不算多么显赫,但是比起那些动辄吃不饱饭的穷苦人而不得已走上革命道路来说,李涛的家庭至少供着他读完了中学,这在当时也是十分难得的。

或许是早年间接受了更多的知识教育,李涛对各个学科都有着强烈的学习欲望,对于当时的新生事物李涛也比其他人更乐于接受。

不过当时的湖南和如今可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尤其是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时,各地军阀暴起,战火不断,而李涛本是在应该接受更好教育的关键时期,却不得不因为各种原因被迫离开学校。

李涛原本想着这所学校上不了那就换所学校上,可是当地的学校本来就没有几所,迫于军阀的压力更是不敢接收李涛,无奈之下,李涛只得远离家乡。

对于一个还不过20岁的少年来说,他不知道这一次的离开是否就是与家乡的永别,但是为了心中的理想抱负,李涛还是踏上了离乡的旅途。

1925年,李涛几经辗转才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当时的李涛虽然年轻,但是比起红军中许多没上过学的“大老粗”,李涛主要负责政工和情报方面的相关工作,而年轻的李涛也没有辜负党组织对他的期望。

西安事变前,国共双方的关系极为紧张,而当时李涛就敏锐的感受到时任西北军和东北军的两位首领对蒋介石的政策并不认同,李涛冒着生命危险和杨虎城等人进行了多次交流,这才有了后来西安事变促成的国共二次合作。

也正是这一次初步与国民党的深入交流,这才让李涛明白看似坚固的国民党其实内部矛盾重重。

蒋介石虽然势力庞大,但国民党内部党派林立,除了西北军东北军外,还有阎锡山的晋绥军,桂系粤系,他们跟随着蒋介石也不过是为了谋求更多的利益。

一旦国民党遭受重大打击,那么国民党可谓不堪一击,在多年的战争经验和与国民党的不断斗争中,李涛更是撰写了一部《国民党的战斗序列》。

别小看这份报告,这对于当时正在解放战争初期势头不利的我党是非常重要的,有了理论依据和实际佐证这才让各纵队司令在之后对国民党展开了猛烈反攻。

上将李涛

李涛并不是从来没打过仗,红军时期面对国民党的多次围剿,李涛当时正任师长一职,也曾有过歼敌上千人的不俗战绩,不过好钢就要用在刀刃上。

说起打仗带兵来,李涛肯定是比不了许世友、黄克诚这些出名的将领,但是在制定战略规划,部署作战任务上李涛确实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尽管达不到毛主席那般“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不过在和平年代,新中国更需要像李涛这般涉及军事参谋、情报审议、敌情分析的现代化素质人才。

李涛对军队的贡献还不止于此,1952年李涛在军内首次提出了“军队整编”这一概念。

当时的国家相对稳定,朝鲜战场上我党也扭转局势取得战略主动位置,国内还处于百废待兴的发展阶段,几百万的军队仍然有着一笔不小的开支。

而且在战争余韵下,许多百姓还是认为参军光荣,各地的征兵也开展的如火如荼,不过从长久来看,处于和平时期的中国根本负担不起越来越多的军费。

李涛便提出将军队人员进行转业安置,并在各县区让军队转化为公安,维护当地治安,确保全国的总兵力在300-400万之间,以现在的眼光来看,李涛的这一决策真可谓眼光长远、意义重大。

1955年的授衔仪式宏大而又令人激情澎湃,共和国共评选出10位元帅,10位大将还有57位上将,其实够得上这些标准的知名将领还有很多,不过一方面像毛主席、周总理等人自动退出了授衔评比,这也让下面的各级将领对这个奖项互相谦让。

另一方面能够被授予这些高级军衔的人,他们在战场上的付出和奉献也是有目共睹,而李涛就被授予上将军衔,也足以证明他在军队中不可替代的各种作用。

在接受完国家的表彰后,李涛抑制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给远在家乡的亲人写了封信,把最近的情况和对家人的思念倾诉衷肠。

看着手边那一摞厚厚的家乡回信,李涛陷入了沉思,自从10多岁离开家乡到如今自己也已过知天命的年纪,为共产主义奉献了大半辈子的他此刻萌生出了一个想法:“是时候该回家乡再看看了。”

再回家乡的李涛

1957年11月,李涛踏上了再度回乡的旅程,和当时自己孑然一身从家乡逃难而走的场景完全不同的是,此刻李涛回乡是带着光环和荣誉的。

时隔三十年再度踏上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上时,李涛一时间压抑不住内心的情感,兴奋激动的眼泪在眼眶中打转,看着田间嬉笑打闹是孩童,李涛仿佛像看见了自己的影子,纵使经历了数百次战争,可如今回想起小时候发生的种种故事,李涛还是不经感慨万分。

和李涛上将一同回乡的自然还有他的贴身卫士,毕竟李涛身份特殊,加上当时新中国内部还有国民党的残余势力,所以警卫员不管在何地都处于精神高度紧绷的状态,如今对于李涛来说是回到了日思夜想的家乡,可警卫员却对不熟知的环境十分担忧,害怕从什么地方冲出来一个敌特袭击首长。

李涛回过身注意到了自己的警卫员,他拍了拍警卫员说:“回家了,把枪收起来吧,没事的放心吧。”

李涛虽然只想静悄悄的回到家乡看看,但是当地政府很快知道了他衣锦还乡的消息,不但组织了一场迎接会,还把李涛上将认识的村里老人全部聚集在一起。

一方面家乡这个小地方出了这么个名人谁都想看看,另一方面李涛确实也想见见这些长时间没见过的亲友,李涛家的房子早就没人住了,这么多年没经打扫也破败不堪,当地政府要给他安排住宿却被李涛拒绝了。

当天晚上他住进了叔叔家里,和已经80岁的叔叔说了这几年的遭遇,第二天李涛和叔叔一起上了山在父母坟前祭拜。

当然李涛这次回乡也不只是为了自己这些私事,当时军队中正有着宣传爱国主义的教育活动,李涛也在家乡出席了相关活动。

看到台上一个个稚嫩的孩子演绎着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一场场战斗,李涛在活动结束后上台讲述起了自己这几十年来的经历,尤其是讲到动情之处,台上台下的人都不由得留下了激动的泪水。

在老家的这段时间李涛看到原先破败不堪的地方如今也在有序的开展恢复建设,他到当地学校给正值发展的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临走前的晚上,李涛把自己这些年攒下来的工资和奖金给了叔叔:“麻烦您老人家帮我转交当地政府,这也算是我对家乡建设作出的一点微薄贡献吧....”

临别前,当地百姓自发组织送别李涛,李涛握着前来送别百姓们的双手又一次动容了,车辆驶出很远后,李涛也在车上流下了不舍的眼泪。

1970年12月李涛上将因为遭受病痛折磨,医治无效离世,享年65岁。

弥留之际李涛上将仍然对两件事放心不下,一个是国家的军事建设,另一个则是家乡的恢复建设,而在上一次衣锦还乡后,这13年他因公务缠身一直未有机会再度回乡,这也成为他后半生的遗憾......

本文未经作者允许,禁止转载搬运。

1 阅读: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