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文化“奶瓶”战争不能输在动画片上

陈小北 2018-11-06 16:35:35

中国人重视教育。打有科举制度那年开始,中国人重视教育已经重视了1300多年了,以至于今时今日的父母,就算条件再困难,都不好意思不继续重视下去。于是我们看到报道称北京海淀区的父母跟孩子一块儿上辅导班,录音录像还不够还窝在最后一排跟着听课记笔记,为的是一方面以身作则,一方面回家好辅导。

至于那斥资百万买个过道儿,就因为这过道儿占着学区能上重点小学的故事,早已听得人麻木了。邓小平爷爷当年说,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今天的中国家长不同意了——语文外语数理化钢琴跳舞计算机,哪样都得从娃娃抓起。

中国的家长着急有着急的道理——五道口三里屯满大街跑外国人,硅谷华尔街满大街跑中国人,下一代的竞争对手早就不是隔壁“别人家的孩子”了,而是“别国家的孩子”。

您没见近如日本球迷已经在世界杯的赛场上拉起大空翼的巨幅画像,场面令我们这些看着《足球小将》长大的中国人都热泪盈眶;远如美国用迪士尼动画向全球输出价值观,让美国文化席卷全球,而迪士尼旗下的漫威超级英雄们,更是用热血和自信激励了一带美国青少年,如今他们正在成长为美国科技及各行各业的中流砥柱。

“别国家的孩子”在一代人之前就已经通过文化教育,从小建立起强大的自信和进取的精神,教育归根结底是文化自信的建立,而今天中美文化的角力,已经正式进入了“从娃娃抓起”的“奶瓶”战争阶段。

上个世纪的中国文化似乎“输”在了动画片上。上文中提到的迪士尼从1928年便开始拍摄动画片,在近百年的历史里,将无数东西方儿童文学经典搬上银幕,给一代又一代美国青少年带去了梦想,教会他们友爱和坚强,毫无疑问对美国青少年的成长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们说一所好的学校,除了要有优秀的教师,更要有大师,所谓大师,除了授业解惑,更要传道,这其中的“道”,大概就是为人之道、处事之道、文化之道。从这一点来说,中国要成为世界上的顶级“学区”,还缺少那么一点儿文化上的自信。

中国的动画人们正走在这条路上。近些年中国动画电影佳作频出,从《大圣归来》到《大鱼海棠》,浓重的中国文化底蕴是它们共同的特征,包括最近的一部佳作《两个俏公主》也是如此。

《两个俏公主》的故事取材于中国经典古籍《山海经》,内容上包含了父亲对女儿的教育,也包含了女儿自身在经历磨难中的成长,表达了“父曰:嗟!予子行役,夙夜无已”这种传统的儿女在外,也知道父亲思念自己的真挚情感。这可能是近些年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最深的一部动画电影。

同时,在制作标准上,中国的动画人也在向好莱坞看齐,《两个俏公主》题材上比较贴近迪士尼风格影片,难免被拿来比较,而影片的故事与西方公主故事相比更加隽永深刻,而制作水平上也并不落下风,可以说这次中国动画已经带着“拳打迪士尼”的自信做好了扬帆出海的准备。

中美文化战争,归根结底是儿童文化教育的战争,是“奶瓶”之战,让一代人具备文化自信,具备昂扬的精神和远行的力量,中国才能成为真正的世界顶级“学区”,到时候咱也就不用去抢什么学区过道儿了。

0 阅读:30

陈小北

简介:所有的鱼都是冲着我的面子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