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吼不叫》作者:罗娜·雷纳
在上一节,我们讲到父母如何使用“4C”管教法则,为孩子创造一个没有吼叫,而是充满爱、尊重与责任担当的成长环境。
那么,在这一节中,我们共同探讨如何把这些原则应用于具体的育儿实践,去直面不同家庭、养育不同孩子时面临的困境、混乱与差异。
遇到其他人吼孩子,该怎么办
我们的家庭是由多个家庭成员组成,也许我们自己很少大吼大叫,但不能保证其他人不跟孩子发脾气。那么,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该如何处理,才能保护孩子不会受到心灵伤害呢?
罗娜·雷纳曾帮助过一个四口之家解决过类似困境。妈妈一见面就抱怨说小儿子虽然学习不错,但非常淘气,总招惹班里其他孩子。还有小儿子很不听话,总想逃过做家务和做家庭作业。所以妈妈一看到小儿子就怒火中烧,天天吼他。
这位妈妈叹着气说:“我们家的姐姐无论在家还是在学校,都表现得非常好,怎么这个孩子一点也不像姐姐呢?”但爸爸对小儿子的看法却和妈妈不一样,他认为“男孩难免会淘气”,并且因为儿子的聪明、有趣、外向备感骄傲。
爸爸还抱怨说妻子的大吼大叫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夫妻关系。还有,因为不喜欢妈妈的大声嚷嚷,姐姐整天待在自己的房间里不出来,他很担心女儿的心理健康受到影响。爸爸承认自己和妻子已经很久没有认真交流过了,他并不了解妻子的感受。
这是罗娜·雷纳处理过的一个典型案例。表面看,这个家庭的问题出在了妈妈和小儿子的关系上,实际上是爸爸和妈妈之间出现了感情危机。罗娜·雷纳建议他们多安排一些私人约会,修复夫妻间的紧张关系,并通过探讨形成一致的育儿理念。
罗娜·雷纳进一步指出,妈妈和小儿子间的冲突其实是双方的气质差异造成的。这对母子都很执拗,容易紧张,所以发生争执。而妈妈个性谨慎、喜欢安静,很容易被儿子活泼、冲动的气质刺激到,这使得她没有意识到小儿子的这种气质其实是领导力强的体现。
在罗娜·雷纳的引导下,妈妈学着接纳儿子的独特个性,鼓励他通过班级服务,或帮助落后同学来释放精力。此外,妈妈还意识到了丈夫和大女儿都是敏感气质,无法忍受自己的吼叫。她开始努力控制自己不再嚷嚷,并和家人共享开心时光。
如果夫妻双方中有一方吼孩子,可以借鉴这个案例来解决。但如果是祖父母朝孩子吼叫,那处理起来就更复杂。比如有位单亲爸爸罗比,带着两个男孩共同生活,有时需要请爷爷来照看。老人经常把吼叫作为管教工具,因此孩子们都很怕他。
这是很多家庭所面临的困境。父母不得不委托他人照看孩子,并允许他们在必要时进行管教,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会允许别人冲着孩子大吼大叫。在任何情况下,父母作为孩子的监护人,都有责任保护孩子远离恐惧和伤害。
因此罗娜·雷纳建议罗比先找孩子们谈谈,了解爷爷因为什么事情而吼叫,吼叫时说了什么。孩子们应该要感谢爷爷的帮助,但罗比也要表达对孩子们的理解和同情,因为直接面对爷爷的怒火是多么的可怕。
除此之外,罗比也应该跟爷爷坐下来谈谈,看看爷爷不赞同孩子的哪些行为,哪些可以适当放松,哪些必须坚守底线。最后罗比还得让爷爷了解自己的育儿风格,询问他是否愿意不再对孩子吼叫。这是一个关键问题,因为很多老人可能会反驳说:“吼叫是在帮他们立规矩,对他们以后有好处。你就是太惯孩子了!”
如果爷爷愿意做出改变,那么大家就可以一起探讨不吼不叫的A-B-C-D-E法则或“4C”管教法则等工具;如果爷爷无意做出改变,那么罗比就需要考虑寻找新的看护人,或者让爷爷在孩子淘气时给自己打电话,由自己通过电话进行处理。
当孩子遇到了学习障碍
我们前面讲过,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气质,但不管是好静还是好动,是慢热还是快热,都属于正常范围之内。但总有一些孩子的情况更特殊,比如患上了抑郁症、多动症,或发育迟缓导致学习障碍,此时父母会更容易抓狂,更容易大吼大叫。
比如,米娜是个六岁男孩的妈妈,有一天她实在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在罗娜·雷纳的办公室痛哭。她儿子患有严重的孤独自闭症,当护士带他在体重秤上测量体重时,他突然情绪失控,大声嚷嚷,连踢带打,还跑出了诊所。
米娜哭得近乎崩溃,她说:“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这孩子一紧张就控制不住自己,如果我使劲吼他,或打他屁股,他可能会听话一点。可旁边的人会怎么看这个坏妈妈?我好好哄他,他根本不听。我真想跟他一起尖叫,求他能举止正常些!”
米娜感受到的正是强烈的羞耻感带来的社会压力。罗娜·雷纳接触过很多患儿家长,这些孩子的行为往往令人感到尴尬和费解,需要家长花更多的时间陪伴和关注,但父母自己因为所承受的社会压力,已经到了心理崩溃的边缘。此时他们不应该再在乎外界的看法,得学会为自己减压,为孩子撑起一方安全的小天地。
还有一些孩子患有学习障碍,此时家长承担的精神压力可能会更大。比如有位妈妈辅导9岁的女儿写作业,每次都以崩溃而告终。她诉苦道:“我把同一道题目反反复复讲了十几遍,可这孩子还是不会,有时干脆走神,我能不发火吗?”
这么多年来,这位妈妈一直在朝女儿大吼大叫,因为她想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家的孩子就不能像别人家的孩子一样,正常地完成作业。直到医疗机构诊断说孩子有学习障碍症,注意力难以集中,妈妈这才明白孩子为什么走神,为什么无法完成作业。
以前这位妈妈会自责,觉得女儿成绩不好是因为自己陪伴的还不够。但罗娜·雷纳告诉她,学习障碍源自先天因素,并不是养育方式不恰当或教育方法不够好所导致的。此后这位妈妈便适度地放低了对女儿的要求,并通过高质量陪伴提供更多帮助。
这对母女是不幸的,但也是幸运的,因为妈妈理解了女儿的状态,并达成了和解。但还有很多家长对孩子的内心世界一无所知。孩子因为抑郁无法起床,家长吼他“懒惰”;孩子因为学业压力大而哭泣,家长却嘲笑他“软弱”“没有男子汉气概”等等。
这些吼叫并不能减少孩子内心的焦虑和恐惧,反而会造成新的伤痕,同时也把孩子从父母的身边推开,让他们选择对父母关闭心扉。所以父母不能放任怒火持续上升,而是要扪心自问:“这是我最爱的孩子,除了吼叫,我还能做什么呢?”
还有,如果孩子已经开始主动求救,或者父母对孩子的行为感到困惑,那么最好去咨询专业人士,比如自闭症孩子需要职能治疗师,语言发育迟缓的孩子需要语言方面的病理学家,有些孩子需要药物治疗,或心理医生的介入等等。
父母需要帮孩子找到合适的专业人。除了专业能力到位,这些专家还要尊重并理解孩子的独特性。他们要耐心地了解孩子的过往经历,理解造成孩子目前状况的各种因素。更重要的是,他们愿意和父母一起,去发掘蕴藏在孩子内心深处的力量。
不过,即便有专业人士的参与,父母仍然是帮孩子走出困境的最大助力。所以不要把太多的时间花在寻求治疗方法上,不要让它占用过多的陪伴孩子的时间。父母的爱是孩子处于困境中的最大底气,也是任何专业人士都无法提供的妙药良方。
好了,讲到这里,《不吼不叫:如何平静地让孩子与父母合作》这本书我们就介绍的差不多了。
这是美国著名的亲子教育专家罗娜·雷纳基于近五十年的专业服务经验,总结的一套深刻而有效的教养解决方案。它能真正帮助父母停止无用且伤人的吼叫,恢复冷静,并以让大人和孩子都受益的方式进行有效沟通,在家庭中建立全面的合作关系。
在本书最后作者写道:“要是我们能够保护孩子和我们自己免于所有的伤痛就好了!但是我们不能。我们能做的是尽力控制好困难的局面,不要让自己失去平衡。吼叫毫无用处,只会让你感觉更糟。”无论如何,我们需要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
最后,希望每个家庭都能清除大吼大叫的噪声,通过平静、理智的沟通解决分歧,达成对大家都有利的共识;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快乐、健康、乐于合作,有更好的机会去创造一个更加平和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