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装修时胡乱搞,掏空钱包还留下种种遗憾,入住三个月就想砸。
第二次装修彻底清醒了,精打细算、步步为营,跑建材市场跑得鞋底都快磨穿,和无数有经验的工长、设计师取经,终于,总结出了这 7 个堪称“定海神针”的装修决定。
如今,入住一年有余,这些精心打磨的细节真的妙用无穷,真庆幸当初做了这些明智抉择。

无底柜是大件收纳的神设计,第一次装修就没想到,第二次家中有多处都采用了这个设计,真的好得意啊!
餐边柜无底柜设计,非常适合放大件重物,酒瓶酒罐酒缸、带轮储物拖车、备用椅子。


阳台家政柜无底板设计,就像是一个储物间,放清洁车、电风扇,扫地机自由出入,还能堆大大小小的杂物。

厨房转角直接无底悬空,鸡肋区域秒变储物间,内搭两个小推车,无需冷藏的土豆地瓜葱姜蒜放在小推车上塞下面,轻松就能拉出来。

室内光线暗,通风差,室内窗来解决大问题。
我家第一次装修就没想到开室内窗,第二次装修,客厅和书房之间本有一堵墙的,为了能把所有在家里喜欢的事情都连接起来,打掉了墙,书房与客厅之间设计了柚木的格栅窗。

打开时孩子在客厅玩,我在书房我们也可以互动聊天,需要一个人工作学习时,把隔扇窗关闭就是各自都有独立空间。
这种设计还可以运用到厨房、玄关、阳台等处,非承重墙拆一半,上半部分做成格子窗,实木窗框+超白玻璃,家居氛围感直接拉满。

室内窗让玄关能共享房间的光线,视觉上更显开阔,能实现空间分隔又能增加收纳空间。

甚至卫生间也可以,在墙体掏个洞,窗框加上磨砂玻璃,实现"凿壁偷光",完美解决暗卫痛点。

第一次装修时,阳台上晒衣服成了万国旗现场,有时候家里来客人真是尴尬啊。
第二次不敢这么干了,在阳台侧面装了晾衣杆,现在从客厅望去,就很清爽。
就选顶装的固定晾衣杆,简单经济实惠,花费不到100搞定,还没有后期维护烦恼,装修那么多用钱的地方,该省省该花花。

最主要的是衣服晾在侧边,不挡光线,客厅亮堂又整洁,空出来的阳台还可以休闲喝茶,太惬意了。
建议只有一个阳台的,真的要这么装,太实用了,现在就算是没有烘干机,衣服都是脱了水的,挂在侧面其实也很容易干。

传统吊柜简直是反人类设计,放东西放进去就忘记了,拿东西够不着,得搬梯子或爬凳子,不小心得摔下来。
我家第一次装修,橱柜吊柜烘焙模具在里面放了三年没找着,第二次装修吊柜做双层设计。

入住一年了,实用性满分。
上吊柜高度62.5cm,深度47cm,下吊柜高度29.5cm,深度28.5cm,下吊柜更窄更薄,这样做的好处是避免空间压抑和撞头。

下吊柜做上开门,或开放格,门轻便并且窄,上翻式会更合适,柜门下挂一公分,可以单手轻松开门。

下柜空间平时做菜用的调味品,小家电,吃饭用的碗筷骨碟等都可以收纳在这里面,确保台面整洁,拿取动线也非常合理。

不要少看了10cm的空间,利用起来了就是个很好的收纳区。
过道10公分左右的凹位,坚持做个超薄柜,不但能完美隐藏强电箱,而且几乎所有的瓶瓶罐罐都可以放得下。

还可以把它当作“家庭药箱”,深度正好可以放下各种药盒,打开柜门一目了然,不像传统深度的柜子要翻找。


还有厨房的烟道位置,第一次装修时脑子进水直接封平。
第二次装修时灵光乍现,10cm薄柜搞起,装几块活动层板再加个门,就是一个收纳柜,里面塞满调料罐、干货、烘焙工具,柜门一关深藏功与名。

衣柜侧边也做个薄柜,在柜子里面加个杆子挂东西,这思路太棒了,女孩子的包包、帽子、发饰、手套等等,都可以挂起来,拿放比堆在柜子里方便多了。
柜门上再粘上镜子,直接就可以在这里化妆打扮,超实用。


第一次装修时鞋柜底下留了一个空格用来放鞋,本以为这方案保险,但还是小看了最新版的设计。
第二次装修照搬网友的做法,鞋柜下方做两层开放式格子放鞋,一层放室内拖鞋,一层放日常穿的室外的鞋子,真的更好用。

当我们回家后直接脚踩脱下鞋子,踢进最底部格子,然后抬脚就可穿在第二层的拖鞋,这样最省力,不用弯腰开柜门找。

最近又在网上看到一个下层做成踢脚抽的,更加不错,进门换鞋像德芙一样丝滑。
踢脚抽主打的就是一目了然,要穿哪双拿哪双,踢脚抽底部安装滑轮,可以整个拆卸下来,不留任何卫生死角。

当年第一次装修跟风做了榻榻米,造价好几千块不说,还潮湿不透气,梅雨季节掀开床垫子差点没把我送走,密密麻麻的霉斑真是刺激。
第二次装修不整榻榻米了,直接500多在网上买了个排骨架床,真香!


排骨架床通风好,木条间隙能促进空气流通,防潮卫生,价格也便宜。
如果想要储物的话,床底可以做几个外拉式的抽屉,抽屉下面装上滑轮,不是固定死的,可以全部拿出来,这不比榻榻米好拿放东西吗?

文末总结:
装修这事,踩过坑才知道:那些让邻居哇塞的网红设计,90%都是中看不中用的花瓶。
真正能提升幸福感的,永远是藏在细节里的实用心机,就像我家这7个设计,每个都妙用无穷,体验感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