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高考不能全国统一试卷、统一分数、统一录取?

鲁滨逊每日日记 2024-06-10 10:59:37

文丨鲁滨逊的日记

编辑丨鲁滨逊的日记

高考作为一个国家选拔人才的重要渠道,其公平性和权威性备受关注,多年来,有关高考统一化的讨论一直存在,支持和反对的声音此起彼伏。

网上近日流传一则旧闻,引发轩然大波:原来在上百年前的清朝,江苏等地的科举考生就占据着极为不公的优势,较其他省份多获状元名额高达49倍!

网友纷纷义愤填膺:”这不是地区歧视是什么?高考制度究竟是为谁而设?”

那么,为什么高考不能实现全国统一试卷、统一分数线、统一录取呢?

文本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文章,部分细节存在艺术加工请注意甄别。

教育公平之殇:回望科举地域歧视

教育的差异,是一个悠久却又棘手的问题,就拿高考这个中国教育的"指挥棒"来说,多年来一直存在着"不统一"的尴尬处境。

历朝历代,这个问题就像一颗定时炸弹,埋藏在教育体系的根基之下,随时可能引爆教育公平的大厦。

回溯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地域歧视在科举中的确屡见不鲜。

明朝开国之初,朱元璋便诏书规定全国仅录取50名进士,结果竟然全部来自江浙一带。

这等于是将全国其他地区的考生完全门户紧闭,怎能不令人扼腕痛惜?

时至雍正年间,情况似乎好转了些,但地域歧视的阴霾仍未彻底散去。

据统计,当年的114名状元中,有114人来自江苏一省;而陕西、四川、河南等地区,状元之数却只有区区26人。

面对如此惊人的差距,我们很难不对科举制度产生质疑。

诚然,科举考试主要以儒学经典为试题来源,江南地区传统文化较为发达,自有一定优势。

但即便如此,这种极度失衡的状况,终归还是令人感到深深的无奈与痛惜。

时光飞逝,我们已进入了二十一世纪,但这一问题依旧存在,如今的中国虽然已废黜了古制,但教育资源的极端不均衡分配在某种程度上延续了这一历史遗留问题。

一些教育强省,其教育质量和师资力量都远远领先于其他省份,而一些民族地区和经济落后地区,教育资源则捉襟见肘,师资力量孱弱,导致优质教育资源的匮乏,在这种情况之下,我国只能做出更改地区试卷的选择。

权力者的利益维护与旧有思维禁锢

统一高考之所以难以推行,其中固然有经济文化差异的客观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当权者也未尽力予以改变,反而存在维护既得利益的思维定式。

有人解释说,不同地区的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如果采用统一试卷,对于基础较弱的地区来说难度过高,学生将被打击自信;而对基础较好的地区则会过于简单,无法很好地考查学生水平。

这种说法,虽然貌似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仔细分析也不难发现,其中暗含了一种掩耳盗铃、自我保护的逻辑。

实际上,他们真正的顾虑还是出于维护统治秩序、巩固中心地位的需要。

我们不难发现,历代统治者大都倾向于照应经济文化发达、学术名师辈出的核心地带。

而这种取向,也正是教育资源极度失衡的根源所在,比如当年朱元璋之所以青睐江浙,无非是因为此地文脉源远流长,士风盛行;而雍正年间的状元榜单,之所以如此有利于江苏,也是因为这里自古以来就是教育的重镇所在。

权力者如此做,或许是出于一种对权力中心的渴望,希望以此来维护统治的稳定。

但殊不知,长期以往,终将导致严重的教育不平等,助长了一种"以高人治下"的观念,触犯了社会公平正义。

统分最优,过渡先行

此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出题权过于集中,容易滋生腐败问题,如果由统一的命题团队负责全国性考试,难免会滋生一些不正之风,比如题目泄露、恶意投机等等,而各省自主命题,却能有效地规避这一风险。

更重要的事,分开考试也有利于促进省内的公平竞争,一些地区如果继续采取全国统考,必将导致优质生源大量流失。

毕竟,家长和学子们都希望能去一所知名学府深造,而不愿就近入读,因此,保留省考制度,不失为一种权宜之计,有利于各省内部的人才平衡发展。

当然,持这一观点的学者们并未回避分卷考试可能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他们指出,这种做法固然可以避免优质生源大量流失,但同时也可能导致教育内卷的加剧。

届时,各省之间将不可避免地相互攀比分数线,甚至为了提高分数而放松批改标准,使考生成绩虚高,一旦形成恶性循环,教育公平的努力就会付诸东流。

面对这些质疑,我们不能不深思熟虑,毕竟,教育事业关乎国家的未来,决不能因一时的利益考虑而损及整体大局。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一问题进行透彻分析。

首先,我们不能否认出题权过于集中所带来的潜在风险,长此以往,这种高度集权化的做法,必然会成为权力寻租的温床。

一旦命题团队涉足投机,试题公平性便将荡然无存,这显然有悖于教育公平的初衷。

其次,各省分卷考试虽然有利于留住本地人才,但同时也存在教育内卷的危险。

我们不难设想,在未来,各省之间必将爆发你来我往的"分数寒暄大战",哪一方先放松标准提高分数线,其他省份必将紧随其后,最终所有省份的分数都将失去参考意义。

那么,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又该如何破解困局,走向真正的教育公平之路呢?

诚然,统一命题存在一些潜在隐患,但分权并非万能良药,只要我们切实落实监督机制,规范命题流程,同时配以严厉惩处手段,就一定能够堵住权力寻租的空子,确保出题公平。

更何况,相比各省独立命题,统一命题在题源管理、质量把控等方面也将更加专业、高效。

与此同时,在统一命题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考虑在一段过渡期内,借鉴目前的分省录取政策,暂时兼顾本地生源优先的做法。

如此便可以避免贫富悬殊地区间的优质生源大量流失,确保平稳过渡,只要扎实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借助一段时间,未来终会迎来一个废除区域分数限制、全面统一的新时代。

打通教育公平之路,实现祖国儿女共同飞翔

"城乡差距" 和 "区域失衡" 是我国教育事业一直面临的困扰。

发达地区的教育资源可谓汇聚天下,而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却捉襟见肘,优质师资和先进设施严重匮乏,造成 "领头羊" 和 "远程跟随者" 的巨大落差。

这不仅加剧了社会矛盾,也极大地压抑了我们这个民族的整体发展潜能。

有鉴于此,我们从未放弃过追求教育公平的努力,多年来,中央政府出台了诸多利好政策,比如财政教育投入逐年加大,高等院校向中西部地区倾斜,为这些地区输送大量优秀师资和先进教学设施等。

在这种 "输血式" 扶持下,中西部教育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地区间差距有所缓解。然而,要想彻底扭转教育资源分布的失衡态势,依然任重道远。

具体而言,对于经济发达地区来说,应当继续保持高标准、严要求,在统一命题的基础上,全力培养大批优秀人才;而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则应当因地制宜,在过渡期适当放宽标准,以免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同时加大教育投入,不断提高当地教育质量,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

这种做法,或许会遭到一些人的质疑,认为这无异于 "饱私囊" 和放松标准,然而,我们不能固步自封,而应当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

短期内的确会存在分数"虚高"的情况,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教育均衡化的推进,这些地区的人才质量必将不断提高,届时我们便可以全面统一标准、废除差别化政策。

展望

而今,借助"双向奔赴"的策略,这个理想终于有了着实的着落,发达地区将继续高标准严要求,全力培养优秀人才;欠发达地区则将因地制宜,适度放宽标准,为当地孩子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同时也将获得大量扶持,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

这无疑是一个阶梯式的过渡方案,短期内,我们或许会遭受一些非议,指责分数虚高、降低标准。

然而,从长远来看,这种"杂染"现象终将随着均衡化的推进而渐行渐远,待到那时,我们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全面统一标准,真正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这片沃土上自由生长。

不可否认,实现教育公平的路还很长很长,但只要我们坚定信念、携手共进,就一定能够迈开新的步伐,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撑起属于新时代的新天地。

在这个新天地里,将不再有权钱交织的谍影笼罩;将不再有师资孱弱、设施陈旧的阻碍;将不再有生源流失、顶尖人才荒漠的困扰...

在那里,每一个祖国的孩子都将拥有通往成功的机会,每一个梦想都将在阳光下肆意绽放。

各位读者对此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跟笔者一同交流讨论,最后大家也不要忘了点赞转发哦。

参考资料

【1】-中国日报网2021.3.7

【2】-映象网2016.3.11

【3】-济南新闻网2018.7.14

【4】-光明日报2015.5.3

0 阅读:1

鲁滨逊每日日记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