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封建王朝中很多事情都不能用当前已知知识来解释,因为科学技术的不发达,是以古代无论是百姓、王公贵族,甚至是皇帝,都很相信鬼神之说和天命。尤其是那些在乱世中想要称霸天下的势力,对此更是深信不疑。
相传在元末,有一位算命先生在天下局势未定之际就发现了一位未来会有天子命数之人,并且告知他一定要挖九口池塘,遗憾的是因为种种原因他最终只挖了八口,虽说最后他还是登基坐上了皇帝的宝座,但是他的结局却并不是很好,此人是谁呢?
这一位正是当年和朱元璋一起争夺天下的陈友谅,熟悉这段历史的人都知道,陈友谅出身并不高,甚至可以说,在当时乱世的各方势力中,几乎没有出身特别高贵的。当然这也是他们起事的原因,要是生活得惬意谁会选择起事啊?
虽说朱元璋当过乞丐、和尚,出身是整个天下最差的一位,但实际上陈友谅的出生和他也大差不差,陈友谅的父亲是一个渔民,是以渐渐长大后的陈友谅同样也是选择的这一条路。
虽然出身低微,但陈友谅却并不认命,在他看来自己未来是肯定要成就一番大事业的,渔民的家庭虽不能有很多的积蓄,但是让陈友谅读书的钱还是有的。
能够接受教育,陈友谅是很幸运的,对于这来之不易的机会他也很珍惜。从这也能看出来他和朱元璋的起点是不一样的,他还能接受教育。学识对成事的影响是巨大的,初步地认识到了社会后,陈友谅雄心越来越激烈。
尤其是之后的一件事,更是坚定了陈友谅在这乱世中成就一番事业的决心,那是一个偶然的机会,陈友谅遇到了一位算命先生。上文也说了,在封建王朝中,人们都是很相信这些的,尤其是陈友谅心怀雄心壮志他更希望能够在算命先生这里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这一位算命先生在看到陈友谅后就停下了脚步,就是凭借着这一面,算命先生就得出了一个结论——陈友谅未来一定会有大成就,陈友谅便带着算命先生去看他家的祖坟。
在看到陈家的祖坟后,算命先生说了让陈友谅震惊的一句话,陈家日后一定会出现一位大富大贵之人,有多富贵呢?此人是要做天子的,陈友谅在震惊之余就是兴奋,不知道为何他当即就认定这一位大富大贵的人就是自己。
并且当前社会的局势也很动荡,这不正是各方势力兴起之际,陈友谅的梦想就是成为人上人,这不正好就贴合着他。但看着自己的现状,陈友谅也是疑惑的,虽说是有这个远大的志向,但当前他还真的不敢说自己未来能有大成就。
是以他对于算命先生所说的话也产生了怀疑的心理,这算命先生既然能够算出陈友谅未来的成就,那他当然也就能够看出陈友谅的不相信。算命先生表示此地有龙脉,其风水与别处迥异。
算命先生神秘一笑表示,此地半年内不会像其他的坟地一样上面都是杂草。当然要是想要做到这一点还需要陈友谅做一件事:陈友谅回家后需要挖九口水塘,将龙脉保护住,这样也就等于是保住陈友谅的天子命数。
虽说此时的陈友谅对他依旧是半信半疑,但依旧愿意暂且相信他。最终的结果也将陈友谅震惊到了,半年的时间,这附近的坟地上都生长了杂草,只有他们家的坟地上一根草都没有,此时他彻底地相信了算命先生的话。
这不第二天就开始去挖水塘,起早贪黑的终于成功地挖成了八口水塘。就在准备挖最后一口的时候意外出现了。对此是有着两种说法的,第一种说法是在第八口水塘挖成功后天气忽然恶劣起来,一连下了几十天的雨,根本就没有办法去挖水塘。
并且在陈友谅看来都已经挖了八口了,少了这最后一口也不会影响很多,于是他就没有再继续。当然还有一种说法是,第八口水塘挖成后,陈友谅正准备挖第九口时,起义军恰好经过他家门口。
陈友谅不想放过这大好的机会,于是果断地放弃继续挖水塘,反而是加入到了起义军中。他加入的起义军正是徐寿辉的军队。投身起义军后,陈友谅凭借自身的英勇无畏,很快在军中崭露头角,闯出了一片天地。
陈友谅的崛起要从当年倪文俊刺杀徐寿辉说起,虽说是计划周密的刺杀,但还是以失败告终。失败后的倪文俊走投无路于是就去投靠了陈友谅。陈友谅全然不顾此前与倪文俊的情谊,毫不留情地除掉了倪文俊,并吞并了他的势力。
当然这并没有让陈友谅就此收手,尝试过了权势给人带来的快乐后,他开始不满足于当前的现状,值得一说的是此时的陈友谅已经是第一权臣了。三年后,他出手毫不犹豫地杀了徐寿辉,并且登基称帝。
此时,陈友谅的命运已经与算命先生所说的相符了,他确实是成为了天子,不过大家不要忘记了当年的九口水塘,还有一口没有挖成。
虽然当前的陈友谅手中有江南以南大片的土地,但在整个天下他也不是全然没有对手的,朱元璋虽当前的势力比不上陈友谅,但也不容小觑。
然而,在之后与朱元璋的决战中,陈友谅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在临终之际他也想到了当年算命先生所说的话,要是当年他真的像算命先生一样,真的挖了九口水塘,是不是就会有不一样的结局呢?
可以说在这几方势力中,陈友谅绝对是其中,最有希望的一支军队,毕竟在乱世中,看看起事是否能够成功,最重要的就是手中的势力。陈友谅是其中势力最强大的,但即使是这样他依旧走向了失败,和他自身是有着很大关系的。
首先,对于获取并稳固地位而言,人心至关重要,因为得位不正陈友谅并不能让下面的这些官员对他是真心实意的支持。别看朱元璋出身低微,但他在军中却能得到众人的支持与敬重,在起事过程中,朱元璋十分注重维护自己的声誉。
在民心方面,陈友谅也远不及朱元璋。陈友谅认为只要军队足够强大就能取胜,因而忽视了民心对于政权的重要影响。
相比之下,朱元璋非常重视民心。或许是因为少年时期经历过艰难岁月,朱元璋切实为百姓着想、办实事,是一位能站在百姓立场的君主。
也正是因为他的举措让他在整个天下得到了不少百姓的爱戴,常言道“得民心者得天下”这可是祖辈所积累的经验。
其次就是在战略上的失误,不得不说的是陈友谅在后期的战斗中出现了不少失误,造成这一局面可能和他的性格有关,他狂妄自大的性格,是导致他未能成功的一个极其关键的因素。
他还有个最致命的性格缺点——猜忌多疑,当然很多人会说,朱元璋不也是这样性格的人,实际上早期朱元璋用人是没有毛病的。并且即使是他早期心中也猜忌,但他不会像陈友谅这样表现出来,看看陈友谅先后杀的那几个人就能够明白。
不得民心也不得军心的陈友谅失败也只是时间问题,即使是他早期是最有希望的一位也改变不了他注定失败的结局。